美参众两院领导人称:将抵制中美减排协议
信息来自:京报网 · 作者: · 日期:24-11-2014

2014-11-13

美国众议院长、共和党人约翰•博纳(John Boehner)和即将出任共和党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麦康奈尔(Mcconnell)齐齐发声,批评中美减排协议,称这可能拉高美国中产阶级依赖的廉价、清洁的能源的价格,并冲击美国人民的就业。

众议院长博纳周三发表声明,认为奥巴马和中国达成的这一协议会严重影响美国就业,美国可能受到的毁灭性冲击。因为美国承诺要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博纳还表示,能源价格已经影响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而该协议可能进一步拉高“可承担的、可信赖的能源”价格,共和党将坚持通过立法来控制美国环保署(EPA)以阻止这些有害的政策生效,在新国会中,这将成为共和党人的主要任务之一。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也是即将出任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麦康奈尔同日说,奥巴马将把这个不现实的计划强加到他的继任者身上,将导致电、气价格上升,就业机会减少。他还呼吁美国人一起反对奥巴马的计划。

麦康奈尔表示,“我们的经济不能承受总统对煤炭发起的意识形态战争,这会增加对中产阶级的压榨,并使矿工们失去工作。”麦康奈尔也称,限制美国环保署对经济带来的负担将成为新一届国会的主要任务。

美国参众两院领导人的声明紧随周二奥巴马和习近平在APEC峰会期间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两国首次对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了具体承诺。中国承诺在2030年之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美国方面要到2025年减排26%。

目前,中美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全球总排放量的45%,其中中国的碳排放量仍在继续上升。

上周,美国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夺得参议院控制权,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是一大打击,因为美国众议院自2010年底以来已经由共和党人掌握,这次民主党又失去参议院多数党地位。众参两院都将由共和党人控制。这是2006年以来首次出现这一局面。

自从奥巴马首次当选以来,共和党一直都在抵制他的立法议程,料在奥巴马任期最后两年推动立法议程的能力被限制。
 
 
 

相关分析:

中美刷新碳减排量释放什么信息

据京华时报:中美两国12日在北京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宣布了两国2020年后各自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在声明中,美国首次提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整体下降26%-28%,刷新了美国之前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17%的目标;中国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同时也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根据全球碳计划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球人类活动碳排放量达到360亿吨,中美分别占29%和15%。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美两国责无旁贷。

但在共同承担这一国际责任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差异性。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内叠加效应的反映,美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中国碳排放量猛增,是最近30年工业化发展迅速、经济活动大大增加的结果。假如仅以近期碳排放量划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有失公平。另一方面,后发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能以牺牲其发展诉求为代价,否则同样有失公平。

中美联合声明中,对于控制碳排放量采取了不同表述形式。美国采取了计量表述形式,中国则是划出了碳排放量封顶期限。在不同表述的背后,包含了不同的责任分担。这也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中美联合声明,还明确释放了合作开发清洁能源的信息。中美两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国,但是,过去在技术开发转让等合作方面较为滞后。中美联合声明用一半篇幅阐述了今后两国在许多方面的合作项目,这不仅为以技术创新降低当前减排成本创造了条件,也大大拓展了两国的市场空间。如果进展顺利,从减排技术到能源市场领域,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中美联合声明中最重要的,是释放出了优化经济增长战略的信息。凭借页岩油气革命和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的约束,美国大型温室气体排放源已在逐年减少,这也是其敢于宣布新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底气所在。而中国也已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粗放式增长模式正处于调整之中。中国首次提出的减排新目标作为一种承诺,将转化为一种强约束,让政策和经济资源更多地向新能源研发和绿色产业倾斜,而限制“三高”产能的力度今后将有增无减。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一直进展缓慢。历届联合国气候大会难以取得实质成果即反映了这一现实。中美联合声明,以及刚刚结束的APEC《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对于发展绿色经济的多次表述,为激活全球气候谈判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