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们撤离昭示中国市场环境恶化
信息来自:http://opinion.jrj.com.cn/2013/09/06080715799227.shtml · 作者: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 日期:10-09-2013

 2013-9-6

企业家指数就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家在资源整合方面所作出的选择。它最能衡量该国经济发展状况。

  最近,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持续抛售自己公司在香港和内地的资产。而中国内地首富宗庆后的继承人宗馥莉,也公开表示由于要花太多的精力跟政府打交道,正考虑要把公司的总部迁往国外。这是中国企业家纷纷改变国籍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有统计表明,中国最有名的企业家绝大部分都已加入外国国籍,他们以外籍华人的身份在中国从事经营活动,获得了优惠待遇。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的企业家已经不满足把自己变成外国人,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投资转移到海外。

  一些中国学者热衷于把西方国家总结出来的一些经济数据指标作为观察中国经济质量好坏的风向标。但在笔者看来,最能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就是企业家指数。

  企业家指数就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家在资源整合方面作出的选择。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在某个市场投资,那么,说明这个市场经营环境相对较好;反过来,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抛弃某个市场,那么,说明这个市场的投资环境正在恶化。之所以把企业家指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好坏的重要指标,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是一切要素的组合。企业家在投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固定成本,同时也要考虑到可变成本。企业家是世界上最敏锐的观察家,也是市场环境最好的评判者。

  作为世界上成功的商人之一,香港的李嘉诚先生在香港和内地拥有大量的投资。但是近些年来,香港城市的政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一些政党领袖经常煽动中下层居民举行抗议示威游行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选择出售资产,减少政治风险之外,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李嘉诚先生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也遇到了类似的麻烦,不断增加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及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逐渐取消的优惠条件,使得这位著名企业家感觉到中国内地的投资环境正在恶化。

  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中国内地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的政策调整,使得民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无所适从。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香港一家企业在内地投资,所有手续都已经办妥,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借口没有用地指标,而企业所在地村民不愿意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结果导致数千万的投资化为乌有。这样的投资环境怎么能不让投资者心生畏惧呢?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中国市场的流通成本可能世界第一。不少中国企业宁愿接受海外订单,也不愿意与国内的企业做生意。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部和东部中小企业的流通成本,已经从5%上涨到30%左右,有些企业的流通成本已经高达35%。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的流通成本已经远远高于企业可得利润,企业赚取的大量收入都交给了运输企业。不过,中国的交通运输企业也有一肚子的苦水。沉重的税收负担让它们把经营所得的绝大部分上交给国家,而国家财政收入用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府投资经济体制。

  毋庸讳言,当前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抱怨,但是,每一个行业的企业家都无能为力。中央政府正在加快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取消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鼓励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从短期来看这些改革举措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中国市场改革的成果都已经被固化,现有的法律制度已经把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合法化了。正因为如此,新一届政府决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在全国各地建立自由贸易区,“暂时停止”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实施国家现行的法律。这项改革的潜台词是,既然在短期内无法修改我国不合时宜的法律制度,那么,只能以冻结法律实施的方式,加快中国的市场化改革。

  然而,有些企业家似乎已失去耐心,他们采用转移投资的方式作出了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