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將充斥大马市场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梁凤英 · 日期:16-01-2010

2010-01-15
喜欢到世界各地旅游的民眾,去百货公司时,都对“Made in China”的衣物字眼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去欧美先进国,甚至包括中东国家,再到太平洋另一端靠近亚洲的澳洲,中国货皆是泛滥市场。

中国货在全球市场的泛滥程度,也没甚么好稀奇,因为中国是全球货品世界工厂的地位,目前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代的。

如果哪一天你到某先进国旅游,买了一件“Made in China”的衣服或鞋子等回来,你不必强调那不是中国买的,其实我们心中都明白。

当然,值的一提的是,中国货在海外不一定是便宜货或劣等货,它可能是海外某厂商特別向中国定制,以在国外销售和使用海外机构某出名品牌的產品,素质是不能妥协的,必须经过海外定做机构的严格品管检查,才能过关。

回到目前流通进入大马的中国货,目前给市场留下的印象,皆是便宜和次等货,也是无可厚非,因为这些產品並没有经过严格的品管检查,只是以价格便宜当道而流入国內市场,在国內市场所站的地位也愈加吃重,而且也威胁到一些大马生產產品。

今年开始落实的东盟-中国(10+1)自由贸易区,將有高达1943种商品享有零关税,根据协定內容,东盟6国和中国90%的產品不再征收关税,但一些敏感性產品仍未全面撤销关税,但也从2012年逐步削减关税幅度,从现有20%减至2018年的5%。

上述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开放只是一个起步,儘管对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较廉宜价格的裨益,但当中也对大马一些生產商,尤其是开放產品的中小型生產商构成一定的威胁。

我们目前在本地市场仍然可以到处寻找到“Made in Malaysia”的產品,再过数年,在东盟和中国市场持续开放下,这些產品会逐渐被“Made in China”的货品掩盖,本地中小型厂商可能站不住脚,要把工厂关闭,转而从中国直接进货从事贸易,来得更简单及更低成本。

各类中国货充斥大马市场是可期的,尤其在本地人力成本日益提高下,这將是难以扭转的事实。

就算东盟和中国未在今年全面实行零关税,中国货已开始逐步站据本地市场显著地位,一些国內中小型企业已面临第一轮的淘汰,包括鞋业、家私业、及纺织业等等。

市场开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地企业要生存,也必须学习適应及懂得转型,同时也可以把握双边开放贸易下敞开的商机,或许可以另寻一条更光明的前路。

全世界的货品都难以与拥有13亿庞大人口的中国廉宜价格货色竞爭,但在货品廉宜之际,本地中国货的品质,比较国內產品,若我要找较佳品质和价格不会太贵的產品,还是会考量大马生產產品的。

这也意味著,只要本地產品不要与中国货一般的“品质”直接竞爭,提高產品价值链及品质,加上提昇包装和打造良好品牌的声誉,在本地还是可以吃得开的。

当然,东盟中国贸易区开放后,除了从中国进口货品零关税,大马厂商也可以把握商机外销本地具有特色的產品到中国,像大马目前运往中国的原棕油、橡胶和天然气等,从零关税受益的当儿,还可以持续寻求更多出口至中国的零关税商机,尤其是大马独一无二原產品原料生產的加工品或製成品等等,同时也可以寻求更多的马中联营合作,以在19亿人口市场寻一片天。

总括而言,东盟加中国贸协定生效后,大马企业或付出一些代价,但也创造更多商机,关键在於我们如何转型及拓展更广阔的商机而已

星洲日报/焦点评析 作者:梁凤英 2010.01.15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