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涨跌将成常态
信息来自:2014年05月08日 06:53:22 来源:新浪财经 · 作者:[责任编辑:新华] · 日期:08-05-2014

韩雪萌

专家认为,在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汇率的涨涨跌跌将成常态。我国制造业有三分之一都与出口有关,居民个人持有的金融资产品种也在增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越来越多,人民币汇率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状态,双向波动将会越来越频繁。

记者韩雪萌在5月5日和5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升两日后,5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并未延续升势,当日即期汇率收盘报6.2343,日内双向波动明显,振幅达194点,结束了“五一”节后的连升态势。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542,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3个基点。“五一”节后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560和6.1565。

对于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微升、即期汇率贬值,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时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微升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方式有关。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微升,主要受隔夜国际外汇市场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普遍下跌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贬值,也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货币当局既不希望

看到一边倒的贬值预期,也不愿意看到一边倒的升值预期,而是希望汇率双向波动起来。”赵庆明说。

不久前的4月份,人民币市场汇价出现了一段急促的贬值现象。国内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相继跌穿6.22至6.25的数道关口,最低于4月末跌至6.2676,创下最近一年多的新低。以收盘价衡量,4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贬值413基点或0.66%。变化的结果是,人民币即期汇率与中间价的价差进一步拉大。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即期汇率始终弱于中间价,且两者日均价差从3月份的373基点显著扩大至703基点,4月最后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即期汇率一度低于中间价1000基点以上,此时即期汇率相对中间价的贬值幅度超过1.6%。

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即期汇率与中间价的价差是反映人民币升贬值预期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即期汇率持续低于中间价且价差趋向扩大,可能表明人民币贬值预期在逐渐增强。兴业证券指出,透过人民币远期汇率升贴水、海外人民币远期汇率(NDF)与国内人民币中间价的价差,也可观察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升贬值预期。

赵庆明认为,汇率市场上的涨涨跌跌是常态,尤其是在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影响汇率的因素越来越多,一些偶发性的因素就有可能影响汇率的走向。我国目前受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面越来越广,制造业有三分之一都与出口有关,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品种也在增多,各方面都显示出人民币汇率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趋向于均衡状态,双向波动将会越来越频繁。

如何看待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5月6日撰文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积极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一是企业的持汇倾向增强,3月份企业外汇收入的结汇率比前两个月下降了4个百分点,银行外汇存款增加了144亿美元,比前两个月的平均水平上升了3%。二是企业的购汇意愿上升,3月份企业外汇支付的购汇比例较前两个月的水平上升了3个百分点,银行外汇贷款增加了222亿美元,比前两个月的平均水平下降了6%。三是企业远期购汇的动机增强,远期结汇的意愿减弱,3月份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降到了27亿美元。

管涛表示,对于这些变化,管理当局是乐于见到的,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从宏观上来讲,这有利于外汇供求平衡,改善宏观调控;从微观上来讲,有利于企业部门减少货币错配,更好地应对资本流动的冲击。相信,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深入人心,上述积极影响还会进一步显现。

目前,对于人民币汇率后市的判断,市场主要还是持观望态度。

央行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安信证券报告指出,支持过去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许多基本力量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变化,比如经常账户顺差明显收窄、美元弱势大周期接近尾声、对资本流出管制将逐步放开以及人民币升值已进入末期;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削弱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带动了资本流入的放缓,从而在趋势上形成了促使人民币贬值的力量。

赵庆明建议,近期如果企业或者个人有外汇需求,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外汇资产配置;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需要,持有人民币还是划算的。从银行理财收益看,人民币的收益率相比外币资产还是比较可观的。从全年分析,人民币升值态势还没有结束。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