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经贸合作三大新里程
信息来自:2014年06月20日 11:22:1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 · 作者:(参与记者:张滨阳) · 日期:20-06-2014

 世说中国策

     互动增益:合则两利

  据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刘云非)“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二在温莎宫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了会晤,皇家礼遇凸显英国对与中国商业与政治关系的重视。”美联社发自伦敦的一篇报道如此评价李克强的英伦行。

  本周一,李克强启程赴英国和希腊访问,其上任以来的第三次欧洲行令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在全球政经格局深度调整和经济复苏乏力之际,中欧提升全方位合作无疑具有全球影响,也给双边经贸关系赋予新的含义——从“稳定器”到“助推器”。

  有分析人士注意到,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访欧到此次李克强欧洲行,短短3个月内中国领导层遍访法国、德国和英国等欧盟大国,中欧关系持续升温传递出清晰的信息——合则两利、合则共赢。

  从双边层面看,刚摆脱债务危局的欧洲经济仍是欲振还休,欧洲央行前不久出台的货币新政力图消除欧元区通缩风险,“拼经济”成为欧盟第一要务。对中国而言,正处转型期的经济下行风险不容忽视,结构改革任重道远。中欧两大经济体携手,实现经贸合作深度对接,打通两大市场,能给各自增长增添强劲动力。

  从国际层面看,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坎坷,面临通胀水平偏低、金融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中欧打造经贸合作“升级版”将带来正面外溢效应,利好其他经济体并助推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此外,中欧合作也有利于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

  众多海外媒体和观察人士也试图透过李克强访英丰硕成果洞悉中欧经贸关系新趋势。路透社的报道指出,李克强此行旨在加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欧洲金融中心之间的经济关系,超越在西藏问题上的争执。

  法国《费加罗报》则将报道重点放在中英经贸合作契合点上:(英国首相)卡梅伦称颂“英国是欧盟中对中国投资最开放的经济体”,而李克强称赞双方是“共同增长的合作伙伴”。报道说,伦敦向中国资本张开臂膀以为其基础设施融资。

  数据显示,去年中欧贸易额达5591亿美元,欧盟连续10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中欧经贸往来正从互补走向互融互通,相互投资和金融合作成为“催化剂”,中英经贸合作轨迹提供了启示。

  2013年中欧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将各自发展规划对接,双边经贸合作蓝图展现:打造亚欧大市场,创新合作模式,朝着联合生产、联合研发、联合投资、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方向迈进。此外,未来投资和自贸协定的达成,将进一步释放中欧经贸合作潜力。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经贸合作是李克强访英重中之重,但这仅仅是直接和短期目标。如果将访问置于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发展大背景下来看,其意义远非仅仅止于“言商”,访问的深层意义是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即讲明中国在国际大格局中的立场、阐述国际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根本利益和底线。这一评论颇具慧眼。在对欧关系中,中国不仅“言商”,更“言情”“言义”。

         投资升级:开拓“跳板”

   据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曹筱凡)本周最激动人心的国际财经大事件当属中英商贸大单: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的数十项政府和商业间协议,涉及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意味着两国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既利于双方,也将带动中欧投资合作。

  在政府层面,中英两国领导人推动经贸及投资合作的意愿明确而强烈。去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带领规模庞大的贸易代表团访华并取得丰硕成果,两国将在民用核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光伏产业、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此次李克强访英在同卡梅伦会晤时表示,中方愿意在基础设施、高端制造业、金融、高铁、核电、信息产业、城镇化等领域加强与英方合作。

  在企业层面,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将投资英国作为其开拓国际市场的跳板。通信供应商华为早已把英国作为其全球化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市场;北京建工集团参与总投资6.5亿英镑(约合11亿美元)的曼彻斯特机场商业项目;中国地产商总部基地启动10亿英镑(约合17亿美元)伦敦皇家码头改造计划;万达集团斥资10亿英镑购买英国游艇公司并在伦敦建造豪华酒店。

  在海外投资者眼里,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拥有400多年自由贸易传统的英国因较高的开放程度极具吸引力。

  诚然,英国国内对中国在泰晤士水务公司、希斯罗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拥有股权也有担忧之声,但持欢迎态度的仍是主流。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就表示,中国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是威胁而是巨大机会。英中贸易协会主席詹诚信勋爵说,作为伦敦标志的黑色出租车制造企业现在为中国公司拥有,这表明“中英之间一切皆有可能”。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英国投资呈爆发式增长,中英投资合作已成双向并行态势。过去两年,中国对英投资额超过此前30年总额。截至2013年底,中国在英投资存量323亿美元,超过英国在华投资180亿美元的水平。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已从贸易、运输、电信等领域为主扩展到高端制造、品牌网络、研发中心、酒店地产等领域。

  有分析人士称,英国是欧洲的“桥头堡”,堪称最为开放和成熟的欧洲市场,中国在英国的投资成果将为其进一步拓展在欧投资积累声誉和经验。

  有专家指出,相互投资是促进中欧经贸往来的有效途径,对贸易、产业、金融、劳动力市场等领域的促进作用显著。中欧相互投资、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对欧投资大幅增长,成为经贸合作升级的重要推力。

  当前,以机械、材料和特种零部件业等高端制造和研发能力著称的欧洲,因经济复苏步履蹒跚期待更多资金注入;而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中国企业“走出去”并着力向高端制造业迈进,中欧投资合作前景广阔。

  作为市场的活跃力量,企业将在投资中扮演关键角色。中国企业可通过收购欧洲品牌或先进技术增强竞争力,或投资于先进管理模式下的高附加值产业,或抄底欧洲优质资产,通过市场运作实现企业间对接,打通中欧两大市场。

  而在欧洲眼中,中国投资者也渐从受质疑的投资“新手”变得愈加成熟且有吸引力。德国家族企业联合会主席斯特凡·海德布雷德认为,中国投资者在德国越来越受欢迎,中国投资者收购企业后更倾向于保留现有团队。

     金融热域:“挺进伦敦”

  据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王宗凯)“挺进伦敦”,英国《金融时报》如此评价李克强总理访英成果。尽管有300多亿美元“大单”这样的“大手笔”,以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为代表的中英金融合作仍为外媒视为“挺进伦敦”的一大亮点。

  近日,中英金融合作成果颇丰,给经贸合作增添“亮色”。中国建设银行成为伦敦人民币清算中心,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央行批准人民币兑英镑直接交易……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说,中国在伦敦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这是首次在亚洲以外的地区确定人民币清算行,这将使中英两国受益。

  在伦敦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实质性一步,而且有着产业国际化的坚实基础。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只有产业走出去了,围绕着产业的金融需求才能迸发,人民币在海外市场上才会站稳根基,削弱投机和短期波动性。此次中英签署数十项政府和商业间合作协议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两国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有质量、更深入的投融资关系,合作领域涵盖核电、能源、高铁等诸多领域。

  除伦敦外,法兰克福、卢森堡、巴黎等欧洲金融中心和成熟市场也竞相角逐人民币国际化的欧洲交易中心。今年3月份,中国央行与德意志联邦银行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也同样立足于两国产业的完美对接,让德国政府力推的“工业4.0”战略与中国“新四化”进程紧密结合,让双方在节能环保、交通、高端制造业、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合作都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平台。

  除人民币国际化之外,中资银行与伦敦证交所的协议和人民币与英镑的直接交易等金融合作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在减少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的同时,为中国企业今后在英国上市提供便利,也将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计价债券。

  一个是正在推进金融改革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正在重振国际金融中心雄风的老牌发达经济体,中英两国是“天然”的金融合作伙伴。

  对于英国来说,逐渐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目前,多家英国金融机构已在中国加大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未来外资企业还有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英国是欧盟主要成员国,中英金融合作对加强中欧合作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以中英合作为代表的中欧金融合作更好地统筹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促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国企业赴欧洲投资、上市、发债和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便利。

  中欧金融合作也契合中国建设现代化服务业的战略目标。普华永道英国所中国业务部主席汤姆·特鲁布里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10年至20年,中国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等领域,而英国恰恰在金融和服务业等领域能给中国提供成功经验。

  从整个欧洲来看,这里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国企业的投资热土,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镜鉴。展望未来,李克强总理的英伦之旅为中英经贸合作描绘出宏大愿景,中英贸易额将在明年迈上千亿美元新台阶。人民币国际化将以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为新起点,带动中欧金融合作向纵深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