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自贸协定为何难产?
信息来自:国际商报 · 作者:程亚丽 · 日期:31-07-2013

2013-07-31

  从中澳双方2005年4月同意就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始商务谈判算起,中澳自贸区谈判进程已经超过8年。谈判进行到第19轮,仍没有迹象表明双方将很快签署协议。业内人士表示,中澳自贸区谈判要想“修成正果”,还需双方更加务实、灵活。

  当地时间7月29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墨尔本出席“创业澳洲,杰出华裔商业精英奖”颁奖晚会时表示,澳大利亚高度重视澳中双边经贸关系,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两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再次就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曾多次表示,工党政府重视澳中经贸关系,希望澳中自贸协定早日签署。

  对此,中方也给予积极回应。7月2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澳大利亚贸易部长理查德•马尔斯时表示,中澳自贸区谈判已进行了19轮,中方高度重视此项谈判,对任何建设性的意见都持开放态度,愿与澳方以真诚、务实、灵活的方式推动谈判。

  核心领域僵持

  对谈判迟迟不能“修成正果”,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高程告诉国际商报记者,澳方对建成自贸区带来的收益抱有较高期待,愿积极推动;但靠近美国的政治立场决定其不可能主动让步。

  高程说,谈判进行了19轮,还没有迹象表明双方很快签署协定,就是因为中澳要维护各自核心领域的利益。在矿业领域,澳大利亚担心中国企业的投资会威胁到其经济安全,故而设置较高门槛;澳方希望中国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但中国对此非常谨慎。

  农副产品领域也是双方胶着的“战场”。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经遵照承诺对大部分农产品进口关税进行了下调,但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这样的调整还远远不够。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田维明认为,政府不能容忍农产品受到进口商品的强烈冲击。短时间内中国很难同意完全开放农产品市场。此外,中国大豆榨油、乳品等产业的龙头企业几乎全由外资控制。一旦农业对外资完全开放,本土企业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善意“激活”谈判

  6月28日,在陆克文重任总理后举办的首场记者会上,尽快推进澳中自贸区谈判就被他视作首要任务。7月24日,澳大利亚贸易部长马尔斯又在北京与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就推进澳中自贸区谈判举行会谈。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国际贸易投资室主任冯雷认为,中国和澳大利亚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都有签订自贸协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愿望。目前的松动可能与双方重新审视国际环境、梳理谈判思路有关。

  目前,全球矿业投资热潮已过去,澳大利亚手中不再持有“王牌”。澳方应该积极释放善意信号。毕竟,“如果能在该领域谈成较大交易,保证其农副产品出口和矿业蓬勃发展,公众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会更加信任。”冯雷说。

  高程也认为,陆克文重任澳大利亚总理,要为即将来临的大选作准备。澳中自贸区谈判如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无疑将为其赢得选民支持。但是,“市场的变化已经带来了双方议价能力的变化。”高程说,“澳大利亚不再像以前那么‘有恃无恐’了。”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