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金砖银行的含金量
信息来自:东方早报 · 作者:徐明棋 · 日期:16-08-2014

2014-08-12 

【编者按】

7月15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称“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形式上与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下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平行。

金砖银行的“含金量”到底如何?需要权威的辨析。

7月28日,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卓越•国购发展基金/卓越发展研究院主办了“金砖银行研讨会”。研讨会成员包括了国际金融方面的专家学者、政策研究人士、银行业资深从业人员。他们对金砖银行可能产生的各种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辨析。
 
 

增强话语权并不是要抛弃现有的国际规范

是历史性突破但不是另行一套

最近我连续接待了美国的一些高层人士,他们不约而同都谈到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称“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他们有很多疑问。这种疑问本身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金砖银行的确是一个突破。

以前没有在发达国家不参与、更不用说发达国家没有主导权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新兴国家自己的开发机构的。应该说,它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一个新模式。原来发展中国家的相互支持,通常都是在双边的基础之上,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现在则是在多边机制上建立一个大家认为不大可能的银行,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但是,如果说金砖银行包括应急储备安排将改变国际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那还为时过早。不是说,一两个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市场上逐步有参与能力就能够打破现有的由发达国家领导的或占据垄断地位的金融格局的。你可以说,它打破了这个垄断,但要说把这个话语权争夺过来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有美国学者问我,如果金砖银行包括应急储备安排只是一个提供新资金的渠道,他们没有意见,并且是欢迎的。但是他们接下来也说得很清楚,如果金砖银行的贷款更多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那么他们就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对现有的资本市场规则提出挑战;第二,从政治角度发放贷款,是不是可以维持下去?贷款放出去后收不回来,最后由谁来背这个包袱?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打破话语权垄断不是那么容易的。

其实我们官方的话语基本上还是强调,建立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是从互补的角度出发的,强调我们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但是来自世界银行以及现有的区域开发银行提供的资金不够,我们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并不准备完全搞自己的一套规则。应急储备安排和清迈协议下面建成的共同储备安排,都有一条规则,即一旦贷款超过20%,它要按照国际货币基金(IMF)的相关规则。为什么?就是成员国认识到,如果不参照IMF的规则、没有任何的条件、项目评估完全另行一套,那么将来这个钱能不能收回会是个问题。而钱能否收回,是应急储备安排能否实现长期运行的一个重要基础。

运行机制要公开透明

毫无疑问,金砖银行主要的目标是对基础设施提供贷款,或者说提供项目资金的援助。从需求角度来说,印度和南非这两个国家是最支持的。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分散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建设,虽然投资期限长,回报率比较低,但是它是与我们分散储备、减少风险,以及从长远来看,与我们中国的全球战略包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都是吻合的。包括现在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我们将来出资金了,提供贷款,也有利于中国基础设施类企业都出去。

当然这是我们的一个设想,未来金砖银行也好,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好,现在发达国家已经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将来你提供了这么一个贷款,是不是只由贷款提供方的公司从事这个项目的建设。

如果项目的承包投标不是公开透明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其提供资金援助的项目是向全球招标的),是封闭的,发达国家马上提出这个是不能被接受的。也就是说,如果是从未来国际的角度来看,金砖银行的贷款以及项目建设的整个一套程序,也不能是封闭的。这个对你自己有利。

我们现在双边的资金支持,经常是我们资金支持了,你必须用我们国内的承包商。这会导致我们企业走出去的基础不那么稳固。如果这个项目的资金是由金砖国家提供的,但是所投资的项目是向全球公开招标的,在一个公开的竞争环境下,然后我们去竞争,那么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将建立在更加稳固的基础上,并且更加能够让全球其他国家接受中国的企业。

当然我们现在是要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增强自己的话语权,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一些基础的国际惯例,对项目的管理,还是有市场经济的基本的规律和规则在那里的,不是增强话语权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市场规律。未来在金砖银行的建设中,包括在应急储备安排提供资金的基本原则上,都是需要考虑到,一方面要打破发达国家垄断的格局,增强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不能完全抛开现有的国际规范另搞一套,这样子金砖银行以及南南合作的空间会更大。

大国最大的魅力在于让人信服你

金砖银行中各国的股份是相同的,五家各20%,将来到底谁说了算?如果是中国说了算,那就是意味着中国将来会出更多的资金,包括债券的发行,中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问题是,一直到今天没有让中国占更多的股份,就说明其他的国家不愿意让中国主导,这个矛盾没有解决,最后达成了这样一个妥协。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万一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权力分散,效率问题也不能小看。

当然刚开始时为了减少各自的矛盾,达成这样一个平均的股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些基本的原则,一些基本的规范,可能还需要比较早就决定下来。再一个金砖国家之所以能够走在一起,因为合作的动力大于现在存在的分歧,因此,还可以不断往前推。

另外,虽然中国在应急储备安排中出资最多,为410亿美元,但这不等于什么都是中国说了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最大魅力在于你的影响力,在于你让别人信服你,愿意听你的话,而不是处处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因为一旦成为一个国际的多边机制,就有一点国际公共产品的味道,中国在短期内要做好思想准备,要做贡献,不要贡献还没有做,马上就要中国独特的一种话语权,如果这样,其他的国家就不能接受,未来的合作就会有摩擦,会有矛盾。

比如说从中国最早开始提出在金砖银行中出50%资本,其他的四个国家各出12%,我们出行长,总部地址放在中国,等于完全是中国来主导的这么一种局面,大家是不能接受的。虽然中国现在在金砖国家中实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也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但是你要让别人承认你,你必须是有魅力的,这个魅力就是在实际的运行中,让别人感受到你给别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相信你。

为什么美国战后的飞马歇尔计划一下子把欧洲吸纳到了自己的身边来?因为它对欧洲做出了贡献。那我们中国也提出要搞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那么金砖银行也好,应急储备安排也好,你就要把它看成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做出了贡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公共产品,这个放在最前面,而不是马上觉得我现在是第二大国家,马上就变成了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了,处处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如果是处处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别人会觉得你太强势,大家对你的疑虑就会增加,我觉得在金砖银行的管理中,中国即便是要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的话,也需要用软实力,也需要和其他的国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来逐渐发挥影响。

上海要学习建设适应国际机构运行的制度环境

经过了激烈的竞争,最后从各种各样的角度考虑,把总部放在上海,对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推动。

上海可能接下来需要对金砖银行在各个方面给予比较全面的配合。将来在金砖银行就业的人,可能你要给他外交的或者是国际待遇,就好像是世界银行在美国纽约的运行一样,人口进出要自由,互联网监管做适当调整等等一系列制度。

我们应该学一下纽约(包括瑞士这些国际机构集中的城市),如何对待在那里建立总部的国际机构,为它们提供怎么样的条件,不要一开始就按照我们国内的一套模式来套,套得不好,人家有一点不大好的反应的话,对金砖银行总部设在上海以及未来上海吸引其他的国际机构落户,都是有不利影响的,应该是以开放的眼光和态度看待金砖银行的总部设在上海,包括将来金砖银行所有资金的进出及各种各样的经济金融活动,都应该给予特殊的自由化的一种模式来对待,这个是必然的。如果说我们还强调我们资本账户不开放,来我们这里以后,还有很多的限制,那这个就会有问题。

另外它会需要很多人才,当前来看,可能是各国按照一定的比例选拔一些人过来,上海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吸纳这些人。另外,金砖银行是一个多边的开发银行,主要是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

但是这些资金提供后,一定会有后续资本市场、私人部门的资金跟进这些项目。原来世界银行有一些项目,都是国际开发机构先行一步,会带动私人部门的投资银行进入。将来我希望我们有特殊的一些制度安排,鼓励中国的金融机构跟随着金砖银行的项目,积极走出去,为这些项目提供辅助的资金。

上海的金融机构,应该做一些事先的工作,配合金砖银行以上海为总部,开拓全球业务,然后那个时候人民币走出去的重任,更多的是在我们国内的金融机构身上,它们配合金砖银行到海外去做项目投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卓越发展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根据作者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卓越•国购发展基金/卓越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金砖银行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经主办方审订。)

录入编辑:周子静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