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反腐,莫迪做对了什么
信息来自:凤凰评论 · 作者:凤凰网评论部 · 日期:27-07-2017

2016-06-06

国际透明组织最新公布2015年清廉指数报告显示,印度廉洁度前移了9位,从2014年的85前移到76。在168个国家中,印度的廉洁度仍然处在“不及格”状态,百分制中只得38分,但莫迪式反腐还是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

与中国比较,印度在2014年的清廉指数首次超过中国,从2013年的94位跃升到85位,结束了18年不及中国的历史。而中国的反腐力度也得到体现,从2014年的100位前移到2015年的83位。

尽管国际透明组织的数据屡引争议,未必绝对客观公正,但还是不妨据此探究下莫迪式反腐功效在何处,对中国又有怎样的启示。

印度虽号称“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其腐败却是臭名昭著。2008年发生的印度电信执照欺诈腐败案,表明腐败已渗透到部长级高官,国家蒙受390亿美元损失,被《时代》杂志列为仅次于“水门事件”的全球第二大滥用职权案。2010年发生的英联邦运动会腐败案,18亿美元进入高官腰包,印度奥委会主席被逮捕。2010年,《今日印度》的社论说,“如果说有一个单词统治了这个国家,那就是‘腐败’。”

2014年的印度大选,也便成了“一次关于腐败的全民公决”。莫迪打出“反腐”和“发展经济”两张牌,击败老牌政党国大党,带领印度人民党获得执政地位。尴尬的是,莫迪组建政府新任命的21名高官中,7位被控犯罪。66位政府正副部长中,三分之一涉嫌刑事和腐败。

莫迪就任总理后半年,率先打出反腐牌,誓言“找回流向海外的每一分黑钱”,并把追逃黑钱作为自己的信仰。莫迪政府算出2002年以来流往海外黑钱大约3440亿美元,并列出一份627人的黑名单,开始进行追讨,声言这些钱属于印度的“劳苦大众”。尽管这是非法从印度转移资金的一小部分,但开始追讨震慑了黑钱的继续流出。

莫迪接着整顿公务员队伍,下决心除掉“蛀虫”。他的具体策略是,颁布所谓“莫迪11条戒律”,敦促公务员减少办事流程,清理过时的政府文件,实行公务员政治中立化,为大众办事才是首要职守。为紧缩开支,莫迪政府禁止所有官员乘坐飞机头等舱、在五星级酒店开会及买公车。2015年新年过后,莫迪顶着保守派压力,宣布砍掉已有65年历史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他认为计委就是权力寻租的主要场所,必须砍掉,把权力转移到财政部。

莫迪的另一个举措是修订《反腐败法案》。印度的反腐法案早在1988年就得到议会通过,2005年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是并没有落实5年修订一次的规定。2014年底,莫迪提出修改草案,其中规定建立政府人员诚信名单,凡是上了名单的公务员就不受调查机构的“骚扰”,以便让他们安心而中立地工作。对于腐败案,主要惩罚受贿者,行贿被视为是犯罪行为,但在强迫或要求下进行的行贿,可以依法受到保护。

2015年8月的印度独立日,莫迪强调向腐败和贫穷开刀。他说反腐必须从高层做起,“贪腐就像白蚁,扩散很慢、到处延伸,但及时干预也可以消灭它们。”而去除腐败的根本方式是制度改革和法律修订。去年10月,莫迪政府决定修改破产法,加快困难企业的重组速度,避免无休止的法律诉讼,减少环节繁杂带来的腐败可能性。

莫迪反腐的另外一招,是政府有计划地为公众建立银行账户,去年为1.7亿印度人首次开设了银行账户。印度有12亿人口,将近一半没有银行账户,为高利贷盘剥和银行贪腐提供了机会。为鼓励个人开户,印度政府为每个账户所有人提供1650美元的人寿保险。如果账户内没钱,银行不收管理费。印度计划到2018年再为1.5亿人开设私人账户。莫迪认为,政府有关部门把福利和工薪直接打入个人的银行账户,就不需要地方政府代为分发,就可以避免从中截留或下黑手。建立银行账户,不仅可以让穷人接触到银行和信贷机构,也是反腐利器。

莫迪式反腐,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依法反腐,从法律的空隙中查看腐败漏洞,通过修订法律堵上腐败漏洞;二是把反腐和缩小官民差距联系起来,给官员制定出行规范,是为了节省财政开支,给穷人建立银行账户是让民众增加发展的获得感,减少腐败可能性。

对于中国来说,莫迪式反腐的最大启示就是上述两点。反腐法治化,就能形成长期管用的规矩,让官员知道哪些事是禁区;反腐惠民化,通过反腐策略的改善,让老百姓获得实惠。虽然莫迪式反腐的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他的基本思路是对的。只有官民同时点赞的反腐之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也许是印度连续两年在国际清廉榜上步步高升的原因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