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落的10年”表象与实质
信息来自:路透社中文网 · 作者: · 日期:22-09-2009

路透瑞士9月17日电---日本“失落的10年”到底有多糟?我们要想以日本为鉴,来判断西方经济体的未来,就得看实际情况,而不是简单看表象。

日本股市泡沫在1989年底破裂,约一年後楼价开始走低。在巅峰期间资产价格普遍虚涨,股价市盈率在高峰期间远超过50倍,而房屋市场总值居然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倍。

前述资产泡沫是在经济迅速增长数十年,尤其是信贷迅速扩张後形成的。面向民间部门的银行信贷达到GDP的两倍,在20年间翻了一番。

之後多年,民间部门就忙于应付债务,因此需求变得疲弱,这导致经济屡见衰退。由于需求不振且银行方面惜贷,信贷规模萎缩。
的确,日本当初的困境与现在的西方经济体有重大区别,即当初债台高筑的是日本企业而非日本消费者。但这还是通过薪资、资产价格、股息等方面影响到了消费者。

日本决策层当时出现了重大失误,没有迅速下调利率,拖到1995年利率才降到0.5%。

更重要的是,他们耗费了很长时间才控制住资产价格下滑对银行资产负债状况的严重冲击,直到2002年才终于解决这个问题。

但日本决策者还是通过赤字支出的政策刺激了需求,公共债务对GDP的比率从70%升至眼下的180%,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日本央行融资。

另外,日本社会老龄化、出生率低,加之严格控制移民流入,导致其劳动力队伍和人口开始逐渐减少,进而拖累需求增长,令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

虽然决策层失误,但结果其实并不像人们经常说的那麽糟糕,因经济刺激计划、预算赤字和加大货币供应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去杠杆化、产能过剩、“僵尸”银行等因素的影响。

1998-2005年,日本物价趋于平缓且呈温和通缩,消费者物价累计下降3%。而由于生产力稳步改善,实质经济增长、收入和人均支出虽然不是非常强劲,也还算过得去。

换句话说,虽然名义经济似乎很差,但实质经济要好些,而後者才是更重要的。譬如说,如果你还继续住在现有的房子里,并且能够偿付为买房而背负的债务,且收入温和上升,那麽房子的市价变化对你有多大意义呢?

有些人甚至认为,这种经历对日本社会是件好事。以往不顾一切谋增长的思路已经让位,现在人们重新关注生活品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不再认同“上班族”文化。而失业率也未再大幅上升。

日本带来的启示

西方应以日本为鉴,是由于目前西方经济体的债务规模也高达GDP的两倍左右,与当初的日本相仿,并且楼市也存在严重泡沫。
那麽日本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呢?最大的教训是,当去杠杆化操作抑制债务增长时,很难看到经济实现名义增长。就算有零利率、基础货币迅速增长、大规模财政赤字等因素推动,名义经济可能还是停滞不前。

简而言之,2008年以前名义经济增长主要是受信贷快速增长推动。而现在没有了信贷快速增长,名义经济状况会很差,但实际情况可能还好。

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西方的情况会比当初的日本好。

就美国而言,楼市的泡沫较小,高峰时也不过是GDP的160-170%,并且调整速度较当初日本要快得多,现在回落到GDP的110%左右。其股市也仅是略微高估,并无像日本当初那样的严重泡沫。并且政策面的反应也有力得多,利率大幅下调,银行迅速进行了资本重组。

而德国和欧洲大陆许多其他国家,则从未真正出现过泡沫。并且没有一个西方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像当初的日本那麽僵化。

那麽西方能从日本学到的教训是什麽呢?那就是,借贷热潮会带来经济荣景,亦即名义经济增长,因此随着借贷热潮消退,必然是大规模去杠杆化、低投资、低通胀。但除非需求完全消失,否则生产力还是会缓步增长。

西方国家如果能避免经济严重萧条,那麽虽然名义经济增长疲弱,但实质增长还是能差强人意。(完)

编译:高虹 发稿:朱淑珍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