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梦碎?
信息来自:中国经济信息网 · 作者: · 日期:24-04-2011

2011-04-21
日本的地震、海啸和核电站危机三重灾害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自不待言,据估算,日本经济至少将损失25万亿-30万亿日元。日前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前主席萨默斯在演讲中明确提出灾后的日本将会变成一个穷国。日本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日本经济会就此消沉吗?

近日,“地震会否令日本沦为二流国家”成为了全球经济学家的热议话题。而这一争论的源头始于劳伦斯·萨默斯,自离开白宫脱去经济智囊身份后,成了深受哈佛学子爱戴的经济学教授。他在日本地震后的第二天表示:“强震可能为日本经济增长注入强心剂。”而一个月后,其观点意外出现了“大逆转”。他悲观地说,“灾后的日本将会变成穷国。”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认为:“日本经济会越来越衰退,最终会退出一流国家行列,变为二流国家。天灾可能会让东京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保。”

评判一国是否“二流”,要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来衡量。要活在悲剧中,还是与老天抗争,就要看其经济韧性有多强。经济上,日本的翻身仗一点也不好打;军事外交方面,日本只能牢牢依附于美国,配合其“重返亚洲战略”,稍有不慎,将两头受气,因为亚洲邻国对日本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而该国政治方面,经济一天不好转,日本政坛的“内斗”就无法停息。

或退居“二线”
即使不发生地震,日本经济也早已走上了衰退道路。日本如今已出现“复合危机 ”——经济缩水、债务激增以及政局动荡等多重危机。地震前,日元强劲威胁着出口,企业在挣扎了10多年后,最终决定使用“高技术”占领全球市场,希望以此缓解汇率压力。但不幸的是,后危机时代,汽车制造业巨头丰田集团陷入了脚踏板“质量门”,而其他日系品牌车也陆续遭遇召回风波。与此同时,“怪象”丛生的国家“人祸”不断,随着每年一位首相的更替,日本的经济和外交政策也变幻不定,导致外界对日本的评价越来越消极。

有评论人士指出,无论福岛核电站最终的命运如何,日本永远回不去了,该国可能失去30年甚至更长。日本是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朝野上下一致意见都是要引进人口来维持、促进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核泄漏和核恐慌,将有可能中断甚至逆转这样一个“日不落”梦想,这才是日本未来可能要面对的最大灾难。此次日本核泄漏给全世界敲响的最大警钟是,不管一个国家和地区多么富裕和发达,如果不能给身处其中的民众足够的自由和安全感的时候,任何爱国主义都只会成为缥缈的幻境。当它的民众只能“用脚投票”来选择自己的安全和自由的时候,等待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也许只有两个字:衰落。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对日本经济持有悲观态度,《联合早报》就发表评论力挺日本,称现在就作出日本衰落的论断未免过早,应当充分看到日本经济鲜为人知的独特底子。该报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人对于日本的看法普遍负面,日本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减小似乎成为共识,但是此次大灾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却超乎世人的预计,由于日本生产的配件因灾害停产或减产,引发了世界生产供应链的中断或受损,这说明过去10年,日本经济的转型基本成功,日本经济的韧性很强,而其他国家想借此次地震的后续影响取代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恐怕很难。正如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所指出的那样,虽然短期内日本经济会因为生产供应链的中断和电力供应限制而走低,但是世界经济对日本产品的需求并未降低。

行“复苏外交”
至于日本未来究竟怎样尚无定论,但日本人民已经把拯救日本的希望寄托在了未来的新首相身上。如今的菅直人已经四面楚歌,日本有七成民众要求其尽快下台,并且已经“物色”好了如意候选人,即官房长官枝野幸男。面对全球多家媒体,他的回答总是充满说服力,在危机处理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通宵达旦勤奋工作的精神也留住了不少选民的心。

《日本经济新闻》4月18日发布的民调显示,枝野以13%的支持率成为最受期待发挥影响力的政治人物。

与此同时,拯救日本的行动也在日本外交部展开。据日本《每日新闻》网站4月20日报道,日本外相松本刚明表示,准备开展有助于日本地震灾区重建的“复兴外交”。具体措施可能包括:吸引外资对灾区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投资;吸引因地震和核事故而减少的外国游客重返日本;在海外举行宣传日本农产品安全性的物产展;进一步要求外国放宽限制进口日本农产品措施等。

来源:国际金融报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