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巨头巨亏的警示
信息来自:2012年04月13日 10:57:29 经济日报 · 作者:( 编辑:李童 ) · 日期:13-04-2012

  眼下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而索尼、松下、夏普、日立、东芝这些赫赫有名的“日本制造”家电大牌,却仍在寒冬里挣扎,巨亏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作为日本最大的液晶电视生产商,夏普预计在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财年里,净亏损约38亿美元,这是自1912年夏普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亏损。日本最大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索尼披露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2财年公司预计亏损29亿美元,同比下滑16%,且已连亏八年。松下电器日子就更不好过:2011财年亏损约百亿美元,创下日本制造业企业年度亏损的纪录。

    曾经风靡世界的这些日资品牌到底怎么了?有观点认为是去年“3·11”大地震、泰国洪水等“天灾”导致部分家电生产的中断,增加了企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成本,从而打压了家电企业的部分业绩。还有观点把原因归咎于日元的不断升值,导致这些家电企业成本上升难以跟三星及中国品牌竞争。

    上述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不足以令人信服:同样的日本企业,佳能与尼康去年的业绩却并不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资家电品牌式微其实有着深刻的自身原因:创新不足、战略不当或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索尼曾是视听领域的王者。晶体管收音机、随身听、CD机、录像机……这些领先产品曾为其带来了无限风光,被誉为“技术的索尼”。但在新一轮消费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上,索尼却因保守而错失良机。以电视机为例,在从笨重的CRT过渡到轻薄的平板电视时,按照技术开发能力,索尼本应该在10年之前就推出平板电视,但长期在是否要投资平板电视上犹豫不决,直到2003年才和三星合资成立了液晶面板厂,错失良机。无独有偶,在一意孤行地固守等离子战略后,松下在市场消化能力不足的巨大压力下才不得不被迫于2011年转向以液晶为主,成为全球彩电企业中最后一个转型做液晶的企业。

    创新的犹豫与技术路线的错误造成的结果就是这几年日本家电业阵地越缩越小,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日本电子行业的产量锐减了47%,出口下跌了27%,行业贸易顺差陡降了68%。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前几年还为索尼PS2痴迷的青年人,现在却成了苹果平板电脑的粉丝。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曾指出:第一,随着各国的成熟,它们的竞争优势资源也会发生改变。充足的熟练工人、廉价的资本与价格一度是竞争力的关键,到后来产品和工艺的创新成为了竞争力的核心。第二,产品策略不仅仅指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也包括企业不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日本家电企业恰恰在这两点上都出了问题。首先,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不断保持科技和工艺上的领先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扩散,他们发现手中可用的王牌越来越少:不少曾经的“专利”已是明日黄花,而新技术又青黄不接。其次,消费电子行业更新换代很快,企业过多关注过去的成就与产品,势必会成为创新负累。简言之,要懂得放弃,才能聚集经费、精力来做最擅长和最有利润的核心业务。反观日本这些家电企业虽然产业链长,产品线杂,却缺少像苹果一样推出具有极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单一产品。更为致命的是他们的生产环节经过垂直一体化整合大部分集中于国内,注定了造出来的产品要比别人贵。搞“高精尖”不敌美欧,讲“短平快”不如中韩,这样的战略,焉有不败之理?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困境,日本家电企业已经开始了改革。4月1日,平井一夫正式接任索尼CEO,此前索尼“消费产品及服务”、“专业及部件解决方案”两大主要业务集团已被拆分为研发、系统和软件技术、尖端部件技术、用户体验和产品战略、全球销售和市场营销,以及生产物流采购等六大统一的平台,以提升运营效率。松下也于近日宣布新总裁将于6月27日起上任,想必也要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但能不能力挽狂澜,还有待观察。

    无论“技术的索尼”,还是“买卖的松下”都曾是中国企业师法的榜样,在管理和战略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今天他们巨亏的警示,同样值得铭记:在市场上,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懈的创新。(梁 睿)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