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输血” 难为日企“续命”
信息来自:欧洲时报 · 作者:陈康亮 · 日期:08-08-2017

2017-05-09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陈康亮报道】对于经年疲软的日本经济而言,近期似有喜讯传来。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上市公司时隔26年再次出现“零破产”的罕见现象,部分分析人士将之归功于“安倍经济学”,甚至视为日本经济成功复苏的征兆。

然而,做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则认为,上述推论并不成立。日本上市公司“零破产”固然与“安倍经济学”超宽松的货币供应有关,但却谈不上“安倍经济学”的胜利。归根结底,“零破产”并非日本企业运行良好的体现,而是许多经营不善的“僵尸”企业靠廉价信贷输血“续命”存活。这种“零破产”不仅对日本经济没有实质益处,甚至会反过来产生负面效应。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长 赵庆明

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研究所经济室主任 张季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吴寄南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陈子雷
 

超低利率为“僵尸”企业“输血” 破产公司数量连降7年

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汇总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6财年中,在该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近4000家上市公司无一宣布破产,这是泡沫经济末期的1990年度以来首次年度未出现破产企业。

具体而言,自日本大型海运公司第一中央汽船2015年9月申请使用“民事再生”手续以来,根据初步统计到2017年3月为止,日本上市企业连续18个月未出现破产。此前最长纪录为泡沫经济时期的1986年9月至1991年7月的59个月,此次则仅次于这一纪录。

不仅如此,除了上市公司之外,实际上,日本整体企业的破产率近年来都在持续下降。根据日本帝国数据银行的统计显示,日本的破产企业数量已经连续七年下降。2016年只有8164家企业破产,相比2009年的1.3万多家大幅减少。但帝国数据银行研究员藤森彻指出,逃过破产劫难的大量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那种无法偿还贷款且已连续多年亏损的“僵尸”企业。

对此,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亦表赞同。他表示,日本上市公司零破产的背后,除了日元贬值带来利润增加等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宽松的融资环境。自日本政府推行安倍经济学以来,日本央行维持着极度宽松的超低利率政策,令许多企业可以以很低廉的成本获得低息银行信贷。而在“正常”市场利率环境下可能因为利息成本造成债务资金链断裂,最终迫使企业破产重组的状况,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不复存在。于是,明明业务表现糟糕的公司,却可以靠着廉价的信贷输血一直存活运转下去,最终成为“僵尸”也就是必然结局。

“当然,安倍并非始作俑者,更多的是推波助澜。”赵庆明说。事实上,导致日本企业破产率持续下降乃至出现“零破产”现象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任日本金融大臣龟井静香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推出了一项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尽可能灵活地响应小型企业的要求重新安排贷款,目前这项政策仍在继续执行,并随着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呈愈演愈烈之势。

对于很多日本政客而言,正如庆应大学教授岸弘之所言,如果政客试图对融资规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力度,他们将会在议会中受到批评,当然也没有政治家想看到自己选区的企业倒闭,所以他们都在推动增加补贴和融资的政策。

“零破产”的副作用:走不出“失去的20年”?

“零破产”似乎看上去很美。然而,日本企业破产率的下降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日本帝国数据银行曾发布报告指出,虽然宽松的再融资政策或许有助于保持日本失业率自2009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但这些小公司中的2/3都没有足够的利润用于纳税。

僵尸企业大量存活难以破产是日本物价低迷、持续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而且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僵尸企业不仅没有偿还本金,而且连利息也要拖延偿还,还不需要交税。另一方面,发展更为健康的公司却必须在进行价格竞争的同时支付本金,利息和税金。

值得注意的还有,经合组织(OECD)曾指责日本政府的盲目支持,例如贷款担保,以维持这些“僵尸”企业的继续生存在,该组织在2016年4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这种支持扭曲了资源分配,并且也限制了更为健康的公司获得融资,从而减少了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长。

值得注意的还有,上一次日本上市公司“零破产”的现象发生在上世纪末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随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在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张季风看来,上个世纪末日本由于政策的失误导致了泡沫的生成。1985年“广场协议”以后,日元开始升值,当时日本政府判断,日元升值可能会造成经济衰退。为防止衰退,日本首先开始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就是连续降息,利率从5.5%急剧降至2.5%,而且这种低利率连续持续了三年。超宽松的利率环境和融资环境同样催生了企业“零破产”的现象,这不得不让人替当前的日本经济捏把汗,特别是安倍经济学的结构改革“第三支箭”迟迟难以中靶。

企业复苏工资不升消费拉不动GDP增长

据日本媒体报道,在安倍就任首相后的几年间,日本民众的方便面消费在各类商品中以最快幅度增长,仅2016年第一季度,日本民众购买方便面的月均支出增幅达26.1%,为连续第四个季度两位数增长。在廉价食品旺销的同时,日本人对其他商品的消费却在减少,比如教育、娱乐、交通。路透社评论,廉价的方便面持续热销,显示日本民众对走出通缩的信心已经所剩无几,不敢充分消费。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寄南表示,日本民众对经济悲观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社保不特别发达、工资涨幅有限等,即便日本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商业银行利率空前压低,钱还是贷不出去,民众消费意愿持续低迷。这对主要依靠个人消费拉动GDP的日本而言杀伤力巨大。

吴寄南认为,除了造成贫富差距外,“安倍经济学”还导致了另外两种分化,即东京与地方自治体的分化,以及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分化。这也是在野党经常诟病安倍的一点——盘踞在东京的大企业家们得利后,并未把好处扩展到整个日本。

另据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小盐隆士研究发现,在实施“安倍经济学”的2013年至2015年间,支撑个人消费的中间层减少,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原因在于货币宽松带来的股价上扬收益偏向富裕阶层,同时工资增长却没有惠及更广泛人群。

就涨薪而言,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2017年度日本企业“春斗”(所谓“春斗”,是指日本每年4月新财年开始前,企业劳资双方举行新财年雇员薪酬谈判)的结果是,大公司加薪幅度比去年更小。具体而言,作为日本汽车行业龙头,丰田汽车公司雇员月基本工资涨幅为1300日元(约合10.6欧元),比去年少200日元。日产汽车公司涨薪1500日元,幅度只及去年的一半。机电行业中5家大型企业松下、日本电气、富士通、日立和三菱电机的涨幅为1000日元,均比去年少500日元。

吴寄南表示,日本的大企业其实并非没钱加工资。得益于日本汇率持续走低、商品出口竞争力增强、股市上涨以及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指标的上升,大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手里大约握有大量资金。但这些钱既没有被用作扩大再生产,也没被用于投资或分配给员工,原因在于企业认为经济形势不明朗,对此缺乏信心。

对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亦表赞同。他表示,企业加薪幅度低反映出,它们对日本今年实现通胀目标感到更加渺茫,对经营收益增加的预期不乐观。陈子雷指出,今年日本经济走势将更显严峻,民众生活负担料将不断增加。虽然去年得益于日元贬值、股市上涨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预期,日本经济略有起色,但今年保持这一势头存在难度,取决于美国经济回暖程度以及日本对华出口情况。货币政策方面,美国对日本宽松政策施加压力;财政政策方面,由于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高,不可能大规模推行刺激政策。总之,基于宏观经济基本面、企业自身收益预期以及对安倍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担忧,企业做出了它们的判断。

“安倍经济学”将带日本走向何方?

在张季风看来,安倍经济学是失效的,至少它没有完成既定的主要政策目标,比如2%的通胀目标没有实现,目前仍是负增长;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2%的目标也遥遥无期,2013-2015年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仅为0。6%;到2020年基础财政平衡实现盈余的目标目前来看也几乎不可能完成。“当然,很多人会说,安倍执政期间,至少日本股市上涨以及日元贬值,但这归根结底是货币灌水效应,难以持续。”

那么,安倍经济学为什么没收到预期效果?据张季风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策内容没有新意,治标不治本,基本上还是凯恩斯主义的那一套。二是安倍经济学存在理论缺陷。实际上影响日本物价的原因并不是货币供应关系而是工资收入,只有民众工资上涨才会增加消费,消费扩大了,物价才能上升。三是安倍上台以后,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方面。其实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占日本贸易总额约20%,对日本经济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安倍却一意孤行,执意破坏中日关系,导致两国经贸活动随之降温,冲击日本经济。

张季风认为,安倍经济学将给日本带来两大风险:一是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风险,究竟何时能退出,现在看不到希望。二是日本政府现在差不多每年都要增发40万亿日元国债,这样的债务负担就像挂在日本经济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长期利率上升,就存在崩盘的可能。

世界银行近日也发布预测,认为“安倍经济学”正面临拐点,迫切需要改革。货币政策方面,自2013年开始实施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已开始递减。日元避险货币属性再次显现,去年大部分时间被动升值,将“安倍经济学”最大成果消耗大半。财政政策方面,安倍推出了总额2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给日本高筑的债台再添新砖。从外部来看,由于需求降低,日本产品对欧美出口减速;中日关系下行也令日本失去一个巨大市场,重挫出口。凡此种种,都让人怀疑,“安倍经济学”是否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如果2019年日本消费税再次提高,日本经济处境可能更为堪忧。
 
 

(编辑:泽勤)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