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12-08-2008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 ,简称 GIC ),亚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资者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 )简介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于 1981 年 5 月 22 日,是新加坡最大的 国际投资 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新加坡的 外汇储备 , 跨出新加坡国界向海外大举投资。由于关系到国家利益,公司的管理层、内部结构、管理的资金、在海外的运作以及业绩等都讳莫如深。但为了因应越来越大的挑战,同时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近年来才逐渐露出真面目。成立之初由李光耀亲自担任主席,吴庆瑞担任副主席,但李光耀依然担任公司董事长。 现任总裁为李一添, 世界银行 行长 沃尔芬森 曾被邀请担任 GIC 顾问。

   GIC 的投资,包含 股票 固定收益证券 以及 货币基金 不动产 以及其它特殊的投资项目,其目标是经由稳健的全球投资获取长期优异的 资产报酬 ,以打败同产业指数为目标,当然由于这些资金是新加坡的国家资产,所以在投资时必须非常小心谨慎。

GIC 价值观

      GIC 的 价值观 是:廉洁、群策群力、精益求精、长远投资观以及谨慎决策。

[ 编辑 ]

GIC 子公司

   GIC 下辖三家子公司 :

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 (The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e Ltd) 、

GIC 不动产投资有限公司 (GIC Real Estate Pte Ltd) 以及

GIC 特殊投资有限公司 (GIC Special Investments Pte Ltd) 。

  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掌管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服务部门,前者负责执行 GIC 在公开市场的投资操作,诸如 股票 固定收益证券 以及 货币市场工具 等,后者则提供遂行投资所需的诸如 企业规划 、金融服务、内部稽核、风险控管、信息技术、 行政管理 以及 人力资源 等整合性的服务

   GIC 不动产投资有限公司,顾名思义则是掌管 GIC 不动产投资的分支,经由直接或 间接投资 世界各地的不动产,该公司已逐渐成为 GIC 稳定长期投资报酬的重要贡献者。

GIC 特殊投资有限公司是 GIC 专门投资未 上市公司 的分支,为了获取优异的长期投资报酬, GIC 必须让投资触角遍布各个领域,包含 创业投资 、合资、过渡性融资、买断、 垃圾债券 以及企业重整等等。

  

GIC 投资

  目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有 200 多名投资专家,其中新加坡人占 60% 。现阶段,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管理的资产超过了 1000 亿美元,已跻身于 全球最大的 100 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行列。它在世界各地的 2000 多家公司中有投资,其一半资金投在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国家占 25% ,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占 25% 。

   GIC 于 1995 年即进入中国大陆,是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发起股东之一。在台湾, GIC 也是其 QFII 史上最大的投资人之一,其投资遍布上市与未上市公司,诸如宏全国际与台茂开发等。 2004 年 1 月, GIC 购得台湾《苹果日报》主要股份。

GIC 的争议和历史

  由于公司为非上市公司,虽然负责管理政府资产却从不公布 财务报表 、高层管理人员薪资等基本情况,引起一些批评人士的担忧与指责,特别是李光耀本人依然担任该公司最高管理职务,引发外界猜疑。

  不久前该公司举行了成立 20 周年的庆祝活动,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虽不是一家挂牌公司,但其财务情况是人们一向关注的。因为该公司管理的是 “ 民财 ” ,是国库的 外汇储备 。 政府投资公司的资金都是投入海外市场的,无疑也被许多外国集团视为潜在的大股东。由于政府投资公司总是守口如瓶,所以它一直笼罩在神秘色彩中。不过,毕竟时代不同了,当市场都在讲求开放之际,政府投资公司也趁它步入 20 岁的时候,尽可能地解除外界对它的种种误会,摆脱 “ 神秘组织 ” 的形象。新加坡《 联合早报 》的文章近日揭开了政府投资公司面纱。

   1971 年,美国政府暂停 美元 转换为 黄金 。新加坡那个时期的储备大部分是 英镑 美元 。财政部为转移焦点,把 投资组合 改而包括 黄金 德国马克 日元 瑞士法郎 。后来,日元在 4 个月内从 360 日元上扬至 1971 年 8 月时的 308 日元兑 1 美元。新加坡现有的货币多元化政策便是从这个经验延用至今。

  另一方面,在 70 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投资者留意 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的会议,就像他们今天观察纽约自动报价股市一样。当时全球 通货膨胀 ,大大冲击了 债券 证券投资 。幸好,那时候新加坡的储备大部分是现金和 短期债券

  政府投资公司 1981 年才成立,政府投资公司负责人员的专业背景,主要是通过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 通货紧缩 形成的。

   华尔街 在 1987 年 10 月 19 日(星期一)狂泻。 纽约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 隔夜暴跌 500 点至大约 1700 点。那时,市场充满恐慌情绪,要抛售 股票 已经太迟了。因此,政府投资公司决定大举进入 政府债券 市场,期待能找个安全避风港和改善流动率。该公司的债券部门人员在亚洲交易时间,赶紧 “ 横扫 ” 所有可找到的 5 大工业国 政府债券 。股市持续受惊,直到 美国联邦储备局 向投资者保证,将为市场提供流动能力。一周后,尘埃落定时,政府投资公司在股票的亏损,大体上已被债券的收益所抵消。

   1990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海湾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大涨至每桶 40 美元,而且军事冲突将维持多久是个未知数。不过,政府投资公司决定把眼光放得更远,因猜测 美国联邦储备局 将放缓 货币政策 而增持 股票 。等到炸弹落在巴格达时,股市已收复了所有的失地。

  按投资的本质来看,如果在 “ 下注 ” 后,平均取得 60 %的回报是好事,当然条件为其余的四成不能是大大削弱实力的损失。 亚洲金融危机 时,政府投资公司预料到 泰铢 的问题,但却没有料想到这种效应会蔓延到马来西亚、印尼及韩国。公司的储备能渡过 亚洲金融危机 ,是因为投资在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比例很小。该公司大部分的储备是在发达市场,所以反而从 亚洲金融危机 中获利。

  步入新千年,一切变化更快、时机更难捕捉。如何在 新经济 、新时代站稳阵脚,让过去种的树继续繁茂生长,是该公司面临的挑战,也是国际基金经理的挑战。 [[Category: 投资银行 |X]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网站: http://www.gic.com.sg/ (英文)

新加坡:以 GIC 为重心的积极管理模式

2007-05-16

[ 摘要 ] 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由政府专管到政府与公司联合管理的转变 过程,成立于 1981 年 5 月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 )更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为了实现政府储备的长期价值目标, GIC 把主要工业国家( G3 )的通货膨 胀率设定为衡量业绩的基本参照标准,并在资产配置、地区布局、货币构成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筹划。在法律上, GIC 属于新加坡宪法第五款下政府企业。其董事会 成员、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必须得到总统的批准。在实际操作中, GIC 主要对新加坡财政部负责。由于新加坡财政部长长期由政府首脑兼任, GIC 实际受 命于政府最高领导人。 GIC 的卓越表现,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树立了一个成功范例。

   50 人论坛 · 北京) 关 于新加坡外汇储备的管理模式,目前学术界尚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外汇储备管理的机构有金管局和 GlC 两家机构,淡马锡不在其内。因为,淡马锡代表新 加坡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控股管理,提升新加坡战略性产业的盈利水平和长期竞争力,不是一个单纯的资本市场投资机构,与国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功能上类似,即使利用外汇进行对外投资,也主要不是基于储备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另一种观点认为,参与外汇储备管理的机构有金管局、 GIC 与淡马锡三家机构。
  
  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由政府专管到政府与公司联合管理的转变过程,成立于 1981 年 5 月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下简称 GIC )更是引人注目的焦点。
  
  一、新加坡外汇管理体制的演进
  
  
新 加坡政府的外汇储备,长期由金融管理局( MAS )管理,主要投资于低回报的流动性资产。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经济增长强劲、高储蓄率以及鼓励节俭的财政 政策,新加坡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很快超出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同时,新加坡的宏观经济管理发生重大调整。 1981 年,新加坡开始实行 钉住篮子货币目标区的汇率制度,货币当局需要在必要时干预外汇市场,而这种干预可能导致外汇储备的急剧扩大。如果能对多余的外汇储备实行积极管理,即使外汇储备因为干预市场而激增,也不致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鉴于此,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设立一家政府投资公司,将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投资于长期、高收益的 资产,以提高储备资产的投资回报率。
  
  新加坡政府认为,外汇储备不是普通的私人资本,而是国家主权财富。而建立本国投资机构不仅可以增加外汇储备管理的弹性,也有助于学习、获得必要的国际金融市场投资技能。经过充分考虑, 1981 年 5 月, GIC 正式从 MAS 中分离出来,李光耀亲任董事局主席。此后,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正式采用财政部主导下的 GIC+MAS 体制。 MAS 持有外汇储备中的高流动性货币资产,旨在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对有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的储备资产,则主要交由 GIC 运作。新加坡政府对 GIC 的定位是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和政府盈余,维持储备资产安全,保持其长期购买力。即 GIC 的基本使命是提高政府储备的长期 价值。
  
   GIC 成立之初,固定收入投资和外汇流动性管理还保留在 MAS 。 1986 年, GIC 建立了自己的固定收入和外汇投资部门,稍后又建立了股权投资部门。由 GIC 负责运营的政府储备主要来自财政部、货币委员会和货币管理局。除了外汇储备之外,还有政府的财政盈余和新加坡作为政府养老金计划的中央储备基金( CPF )。后一部分资金与外汇储备并无直接关系,但目标都是获取更高长期回报。 GIC 完全投资于海外,投资方式上主要以证券投资为主。目前,管理的储备 资金超过 1000 亿美元,位居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投资机构之列。据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光耀先生 2006 年透露, GIC 成立 25 年来的年均回报按美元计价达到 9.5% ,远远超出一般国家外汇储备投资回报水平。因 GIC 的贡献,基金管理已成为新加坡新兴战略产业,而新加坡也逐渐成为亚洲主要的基金管理中心之一。
  
  二、 GIC 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
  
  
为了实现政府储备的长期价值目标, GIC 把主要工业国家( G3 )的通货膨胀率设定为衡量业绩的基本参照标准,并在资产配置、地区布局、货币构成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筹划。
  
  在资产配置方面, GIC 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要改变以外国政府证券和货币等低收益率储备资产为主的资产配置,通过多元化的资产组合,追求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长期回报。 GIC 至今没有公布其投资组合中的资产配置。从目前公开透露的信息来看, GIC 的投资组合涵括 9 大资产类别,比重较大的为蓝筹股票、房 地产、私人股权投资等长期限、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分别由下属的公共市场投资部门、 GIC 房地产公司和 GIC 直接投资公司专责。在 GIC 的全部资产中, 约有 50% 的资产为股票, 25-30% 为债券,剩余的资产配置在私人股权、房地产、商品和其他资产中。 GIC 对蓝筹股票的配置包括银行、公用事业、工业等不同领域;房地产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包括酒店、商务房产和零售店面。近年,对对冲基金和大宗商品的投资比例有所扩大。
  
  从地区分布来看, GIC 非常重视投资的地区分布。其投资分布战略的一大特点,是所有的投资都在海外。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 )投资国内会造成国内货 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2 )投资国内需兑换成本币,从而导致本币的升值,而本币的升值不仅将削弱本国的出口竞争力,还会产生不利的收入分配效应;( 3 )外国资本市场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更大的市场规模,有利于大规模储备投资获取较高回报;( 4 )海外投资不仅能够适当地降低外汇储备水平,更有助于 获取难以在国内逐步积累的关键性市场、资源和技术,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 ) GIC 管理的资产是新加坡政府的战略储备基金,投资于世界其他地方,在本 国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以即时变现,以备急需。
  
  在新加坡之外,研究和战略规划部门负责研究制定资产配置的最优地理分布。 GIC 投资布局主要着眼于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两个目标。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 前, GIC 的投资主要集中于经合组织国家。随着东亚经济复苏, GIC 提高了对世界各地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配置 ,GIC 投资的国家超过 40 个。 2006 年, GIC 宣布将增加对中国、印度、韩国的投资。但截至目前, GIC 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投资仍占主导地位,其中在美国的投资占到总资产的 45% ,在欧洲为 20-25% ,在日本为 8-10% 。
  
  从币种构成上看,外界对 GIC 投资的币种构成知之甚少,但是从其投资区域分布判断,美元计价资产的比重应该在 50% 左右。在 GIC 内部,外汇投资部门统筹货币配置,负责从整个公司的层面控制货币风险,降低对冲成本,提高公司总体回报。
  
  对外汇储备实行积极管理,意味着更高的投资风险。由于 GIC 并不对外公开财务信息,内部投资风险控制更显必要。 GIC 有一套规范、成熟的风险控制体 系。首先, GIC 的投资决策强调 “ 风险否决 ” 原则,只有与新投资活动有关的风险得到充分认知、确认可以承受,并具有衡量、评估、管理和控制这一风险的能力时,才能做出投资决策。第二, GIC 设有如下需严格遵循的风险控制程序:( 1 )为各种风险建立政策、程序、合规性限制;( 2 )信用风险委员会、运营风险委 员会以及分散化政策委员会对各种风险进行经常性评估;( 3 )投资部门在评估风险基础上,按照资产的回报要求和风险偏好配置资产;( 4 )高级经理对投资计划定期评估,防止过高的风险资本配置;( 5 )设专职风险控制部门对投资指引、例外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及合规性进行监督。近年来, GIC 在控制风险方面进一步强 调三个方面的内容:公司高层直接介入风险控制;强调降低不同的投资战略之间的风险相关性;越来越注重运用计量模型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评估。
  
  三、 GIC 的治理结构
  
  
在 法律上, GIC 属于新加坡宪法第五款下政府企业。其董事会成员、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必须得到总统的批准。在实际操作中, GIC 主要对新加坡财政部负 责。由于新加坡财政部长长期由政府首脑兼任, GIC 实际受命于政府最高领导人。除高层之间的信息沟通外, GIC 还设有专门机构与财政部、新加坡货币委员会 和金融管理局沟通。在 GIC 内部,集团董事会负责企业总体的发展决策,同时对公共市场投资和企业服务公司进行直辖管理。 GIC 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均为新加 坡以及国外的商界、政界精英,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广泛关系网络。 GIC 的日常运营由执行董事负责,各主要业务部门主管一般兼任公司董事。房地产公司和直 接投资公司各自有独立的董事会,在大股东( GIC )的战略指导下相对独立经营。
  
   GIC 的卓越表现,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树立了一个成功范例。

(中国外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大连海事大学,何帆,陈平)



2007-4-24

借鉴新加坡模式紧随中韩 日本拟建外汇投资公司

   亚洲各国借鉴新加坡模式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朱周良

  面对日益膨胀的外汇储备和持续贬值的美元,一向保守的日本政府终于也迈出了外汇储备分散投资的第一步。

  据英国《金融时报》 22 日报道,日本正考虑设立一个类似新加坡 “ 淡马锡模式 ” 的政府投资基金,以管理其 9090 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部分资金,提高投资 汇报率。此外,亚洲的韩国及马来西亚等多国都已设立外储投资公司,而持有逾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也正在酝酿成立一家专门的外汇投资机构。

  应对老龄化冲击

  据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亲自领导的一个经济顾问委员会正在讨论上述设想。日本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内部也对此展开了讨论。但目前这一想法仍处于初步阶段。日本持有 9090 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仅次于中国,并且绝大部分都投资于美国国债。

  尽管近年来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声浪迭起,但日本却一直偏向保守型的外汇储备管理。就在前不久,日本财务省财务官渡边博史还表示,因担心引发美元下挫,日本对于将外汇储备自美元移转到其他资产持审慎态度。

  分析人士认为,促使日本政府改变立场的最直接原因来自于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由于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预计到 2015 年,日本 65 岁以上的老人将占到人 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到 2030 年,日本的劳动人口将减少近 10% 。由此可能带来沉重的社会和财政负担,为此,政府迫切需要提高巨额外汇储备的收益。

  日本政府还在考虑分拆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 (GPIF) 。日本的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在全球规模最大,拥有 160 万亿日元 ( 约合 1.35 万亿美元 ) 资产。

  借鉴新加坡模式

  对于具体的投资模式,日本政府尚未透露有关信息。不过,据日本有关财金官员透露,日本很可能会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后者广泛投资于新加坡国内外的众多公司。

  作为世界上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在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转变投资政策,将外汇储备的投资对象从低回报的流动性资产,转向长期、高回报的资产。 1981 年 5 月,新加坡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公司 (GIC) ,专司外汇储备的长期管理。目前, GIC 管理的外汇储备资金超过 1000 亿美元,是世界 上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GIC 除了投资美、欧政府债券之外,还从事股票、房地产投资以及直接投资。

  和新加坡一样,同样持有高额外汇储备的一些亚洲经济体,如韩国和马来西亚,也都纷纷效仿新加坡的模式,建立本国的政府投资公司。韩国在 2005 年 3 月 正式成立韩国投资公司 (KIC) ,旨在对富余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而外汇储备在去年突破 1 万亿美元大关的中国也在酝酿成立类似的政府外汇投资机构。

  亚洲的外储情结

   “ 这样的情况并非孤立个案,但也不是很常见的做法。 ” 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及策略分析主管王庆对记者说。他分析说,最近一两年来,随着全球流动性 增多,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普遍下降,这就使得较多投资于美欧国债的各国央行面临 “ 无钱可赚 ” 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央行,特别是亚洲 各经济体的央行,都希望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收益更高的新兴市场债券或是股票资产。

  据道琼斯通讯社统计,截至今年 3 月,亚洲地区的外汇储备总额高达 3.34 万亿美元,去年同期还仅为 2.80 万亿美元。在全球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前十个经济体中,亚洲占了绝大多数。

  但是, “ 在 IMF 设定的现有国际机制下,央行将外汇储备直接投资于那些 ( 风险相对较高的 ) 资产又是不允许的, ” 王庆说,所以,便有了成立单独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新做法。

  不过,经济学家也指出,除非一国拥有的外汇储备足够多,否则也不大可能采取类似的 “ 进取型 ” 外汇储备投资策略。

  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只有在外汇储备增长到一定规模时,央行才具备了分散投资的条件,当然也存在这样的需要。他表示,外汇储备投资通常有三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就安全而言,要尽量避免汇率波动等因素带来的损失,而流动性则是为了满足随时随地的对外支付需要,盈利则是要尽量赚 钱,至少不亏。

   GIC 热潮会否引发美元危机

   □ 本报记者 朱周良

  目前,许多央行都将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信用等级较高的美国国债。因此,专家也提醒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央行寻求更高的外储投资收益率,必然会减少对于美国国债等资产的需求,从而会对美元汇率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美元危机这样的严重后果。

  事实上,在中国早些时候传出要组建外汇投资机构的消息传出后,美国方面就显得格外紧张。在 “ 两会 ” 闭幕的新闻发布会上,《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就专门向 温家宝总理提出, “ 中国组建外汇投资公司会不会影响美元? ” 而作为外汇储备水平仅次于中国的日本,现在又传出要一改以往保守的作风,转向更为激进的外储投资策略,不能不引起市场人士的关注。

  不过,经济学家也指出,鉴于各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水平都很高,大举抛售美债导致美元贬值,也会令这些国家本身的资产严重缩水。所以,即便有采取更进取型投资策略的想法,各国央行也不会在外汇投资公司的问题上大张旗鼓。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就指出,中国实行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是基于外汇安全的考 虑。中国购买美元资产是互利的,中国组建外汇储备的投资公司,不会影响美元资产。

  总的来说,以亚洲为代表的外汇储备投资转型, “ 会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资产重新分布的过程。 ” 美国银行的王庆说。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也 认为,对包括亚洲在内的任何央行来说,大量抛售美元可能都不是最好的策略,更理智的选择应该是减少新增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最新统计,去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跌至 8 年来的最低水平,由去年第三季度的 65.8% 降至 64.7% ,为 1996 年来最低水平。不过,目前央行减持美元的迹象仍不十分明显。虽然各国持有的美元储备比例已从 1999 年欧元启动时的约 71% 下降, 但其在过去 3 年中仍保持相对稳定。

  从具体的个案来看,至少在目前,各国央行进行分散投资的规模也不会很大。韩国 KIC 管理的资产占其总外汇储备资产的比例还不到 10% ,而外汇储备已达 1.2 万亿美元的中国,首批也可能只管理占总储备 20% 左右。

新加坡政府基金积极介入全球金融市场

中国基金网 WWW.FUNDATCHINA.COM ( 日期: 2007-12-18 14:16) 中国基金网今日最新资讯

中国基金网 [www.fundatchina.com] 讯: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收购 UBSAG9 %的股权一事,反应出新加坡追求作为全球投资者的雄心。主权财富基金( SWF )在世界各国攻城略地,激起了人们对外国政府的疑虑,新加坡早已不动声色地成立了两个主权财富基金。

  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在中国、印度等市场展现了它的金融力量,并支持企业在银行、运输、房地产及健康医疗等产业开疆辟土。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于 1981 年,扮演管理新加坡外汇存底的角色,如今该公司总资产已达 1000 亿美元。另一家同样性质的国有投资公司为 TemasekHoldingsPte.Ltd. (淡马锡控股),总资产约 1080 亿美元,由新加坡总理 李显龙的太太何晶所经营。

  最近几年,上述两大基金积极收购海外资产,部分原因是新加坡政府为扩张经济,鼓励国人投资海外。若新加坡国有基金一马当先,此消息当能使更多非国有企业产生共鸣。

  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投资包括房地产、金融服务在内的海外政治敏感领域时并不胆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大幅投资亚洲、欧洲及北美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该公司已斥资近 20 亿美元收购许多英国、澳洲等国的购物中心及日本一休闲度假中心。

  淡马锡亦积极涉足世界各地的银行产业,它拥有英国银行 StandardCharteredPLC.17 %的股权。由何晶负责经营的淡马锡也是投资中国的主要外商之一,该基金早期投资中国银行产业甚多。

  这两大基金一直在寻求提升新加坡与主要海外市场之间的关系。例如,淡马锡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上个 月获得印度政府的批准,将他们对印度资产排名第 2 的放款业者 ICICIBankLtd. 的持股比重分别升至 10 %。印度政府的点头,代表印度将淡马锡与新 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视为个别实体,而不是由新加坡政府所持有的公司。

   Dealogic 的数据显示,过去 2 年来,淡马锡的海外投资总额达 387 亿美元,投资总额是 2004 - 2005 年期间的 1 倍以上。同时期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投资总额更攀升至 530.3 亿美元,投资总额是 2004 - 2005 年期间的 14 倍左右。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最新举动 — 投资 UBS ,显示了该亚洲主权财富基金积极介入全球金融市场的偏好。目前西方的金融机构正因投资次级房贷失利而使资产价值大幅减记。

   UBS10 日表示,将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发行价值 110 瑞郎( 97.5 亿美元)的可转换证券,向 1 位匿名的中东投资人发行价值 20 瑞郎的可转换证券。 UBS 将付给投资人的票面利率为 9 %,直到 2 年后该证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强调,这项投资代表它对 UBS 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然而,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与外国政府的关系也不是事事如意。由于淡马锡在印度尼西亚两大手机持有股份,最近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反垄断部门裁定淡马锡违反竞争法,命令该基金在 2 年 内必须出脱其中 1 家的股权。对此淡马锡表示将上诉。

  论及 UBS ,新加坡前副总理 TonyTan 强调,所有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投资人都应被平等对待,应避免保护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