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政部表态“警惕”主权基金
信息来自:http://www.sina.com.cn · 作者: · 日期:11-08-2008

  害怕沦为“打工仔”  
 
  外国人买下大量美国公司,不一定是坏事。困境中的华尔街银行需要钱。美国财政部却在思考一个问题:接受他国投 资是不是一个坑,会越挖越深?而美国公司落入其中成为猎物?

  担心沦为打工仔

  全球范围内的大买家们近几个月频频出手, “ 抄底 ” 美国资产并制造头条新闻。这些大买家主要来自中东和亚洲,阿 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买下花旗高达 75 亿美元的股份之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 7 家机构联手向花旗注资 145 亿美元,同 时韩国投资公司、科威特投资局等 3 家投资者向美林注资总计 66 亿美元,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也购入了摩根斯坦利约 10 %的股份。

  美国《财富》杂志 4 月刊以 “ 美国待售 ” 为题,表达了红火交易背后的担心。文章称 “ 外国人正在加速占有美国资产 ”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在美国的外国全资企业正在迅速增加,在过去 10 年里增长了 4 倍。 “ 随公司业绩的增长,我们 将送给外国老板更多的分红和权益,让他们更有钱,能够买下更多的美国资产,赚取更多的红利。 ”

  在外国全资企业比例小的时候,这个 “ 利滚利 ” 的效应还不明显。但以现今的水平,这个效应已十分显著,甚至难以 逆转。它导致的前景很不妙:美国最终不再是资本家,而沦为打工者。巴菲特 4 年前在《财富》杂志一篇预言文章中说道,一 个国家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 “ 可能会因为收购而不是征服被殖民化 ” 。

  不仅巴菲特担心,美国财政部也在担心。 4 月 14 日美国财政部表态:要对主权基金保持警惕。

  投资美国 买什么好?

  多年来,来自国外的投资者用大部分资金购买了美国债券。但是一段时间后,投资者紧张不安起来。他们意识到,该 国政府可能会忍不住制造通货膨胀,使外国人持有的资产贬值,减轻自身的债务负担。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在此次次贷危机中,美国人的部分债务成功转嫁到了外国人身上。美联储自去年 9 月以来已经 6 次降息,美元大幅贬值。或许是为了规 避风险,部分国外投资者开始注意购买美国公司股票以及固定资产。

  公司喊救命 政府喊当心

  据路透社 4 月 14 日报道,美国副财长基米特当天称,主权财富基金快速增长,美国政府需保持警惕。

  今年以来,外资参股美国金融业的大闸似乎松动。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迫使美国对外资入股金融业采取更开放的 态度的最大动力,来自美国公司本身。过去数月,包括美林、花旗和摩根斯坦利在内的华尔街大银行,因为深陷次贷危机,主动向亚洲和中东地区有钱投资者求援,以募集大量资金。韩国和科威特的主权基金就是在美国美林集团的主动表态后入股的。

  主权财富基金日益活跃地购入美国资产。据美国财政部估计,目前这类基金总规模介于 1.9 至 2.9 万亿美元,在 未来 8 年中可能扩大至 15 万亿,比美国 2006 年 GDP 总量还多 ( 约 13 万亿美元 ) 。

  多年以来,美国政府以 “ 消除政治动机 ” 为由,对外国投资者进行基于《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案》的审查。特别是 金融、港口和石油等领域,美国政府不愿看到外资身影。数年前,中海油竞购尤斯科等交易,均因为受到美国政界阻拦,以失败告终。 “ 国家安全 ” 正在成为美国政府打压外资收购本国优质资产的最佳理由。多桩 “ 你情我愿 ” 的公司收购被迫终止。今 年年初,中国华为收购美国 3Com 的计划暂告搁浅,原因也是 “ 安全 ” 审核未过关。

  经济小调查 公司年报瘦身

  在美国,公司的网络版年报正成为时下的趋势,年报的内容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据美国投资者关系协会最近的两年 一度调查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制作电子年报,特别是小公司。因为这样可以随时更新资料,并提供音频和视频内容,同时可以互动。

  近日,美国摩根斯坦利的股东们陆续收到该公司年报,与往年不同,这次没有附照片、图表和耀眼的业绩回顾。取而 代之的是来自董事长麦克的 4 页来信,以及该投行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报告。

  在一些股东看来这让人惊讶,如此大公司竟然不能给股东交一份正规年报,这实在有失体面。

  摩根斯坦利这么做确实冒一定风险,即一些长期投资者也许会将此举解读为 “ 资金匮乏 ” 。一位投资者抱怨道, “ 我想摩根斯坦利还没有陷入连一份体面年报都发不出来的境地吧。 ”

  尽管摩根斯坦利在全球信贷危机中遭受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亏损,但省略年报可并非是为了省钱。相反,这反映了美 国公司中日益兴起的一种趋势,他们认为几乎不会再有人认真阅读纸制年报了。该公司经过调查发现, “ 人们已经不再看 ( 纸 制 ) 公司年报了 ” 。

  现在看来,曾经诱使人们成为投资者的装帧精美的年报,正在步纸质选票和股票的后尘。越来越多的公司打算将来通 过互联网与投资者沟通。一份传统年报的成本要 4 美元或更多,而电子版成本几乎为零。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