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年轻人眼中的中国
信息来自:BBC中文网 · 作者: · 日期:15-07-2010

女学生

在赞比亚大学,我请大学生谈谈他们对中国的看法。

当赞比亚刚刚独立之际,中国向这个年轻的非洲共和国提供大量无息贷款,派去了医疗专家,为赞比亚修建了包括坦赞铁路在内的大型基础设施。中国的形象在大多数赞比亚人的眼里,无疑是他们在东方的朋友。

此一时,彼一时,40年过去了,中国在赞比亚的存在依然赫赫在目,但是无偿援助的年代已经是历史了。中国在赞比亚乃至非洲其他国家援建的项目和来这里淘金的私人企业都要追求经济效益。那么,今天,中国在赞比亚年轻一代眼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中国产品与中国形象

我来到卢萨卡的赞比亚大学与几位大学生攀谈起来。朗巴·蒂莫西是赞比亚大学学生会副主席,是教育专业的大四学生。他说,中国当年对赞比亚的支持直到今天仍然使年轻一代赞比亚人珍惜和感谢。但是谈到21世纪的中赞关系,蒂莫西说,

“在21世纪,人们的观念和行事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纯粹援助,而是考虑到资本主义了。人们到这里来是为了做生意,求利润。不过,说到中国,我仍然感到,在世界经济困难时期,中国向赞比亚基础设施和铜矿业投入大量资金,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现在两国的关系基础是合作与互利。”

他最后说,他对中国最大的期望是给赞比亚年轻人提供更多到中国学习的机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赞比亚未来的希望。

不过,在赞大校园里,不少学生对大量涌入赞比亚市场的中国产品的质量表示不满,并说,中国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中国制造的产品传达的。

几位学生这样说:

“人人都知道,中国产的衣服,洗一次颜色就掉了,中国产的收音机用几次就坏了,而中国来的手机,人人都知道,使用寿命很短。这是我为什么不喜欢中国制造的东西。”

“跟西方进口商品相比,中国货不禁用。不过,至少中国产品便宜,使很多赞比亚人买得起过去他们根本不敢奢想拥有的产品。但是,随着赞比亚经济的发展,恐怕今后就不会有很多人继续买低质量的中国货了。”

“中国专家”

姆约瓦

坎多巴·姆约瓦酷爱中国文化,被同学们昵称“中国专家”。

在赞比亚大学校园里,我遇到了一个被学生们昵称为“中国专家”的男生,他叫坎多巴·姆约瓦。我问这位学经济学的学生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感兴趣呢?

“我对中国感兴趣首先是中国对赞比亚的援助,特别是坦赞铁路。我曾经乘坐过坦赞列车。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关注中国与赞比亚以及整个非洲的关系。从而对中国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都开始感兴趣了。 毛泽东在我眼里是个伟人,他使中国变成了一个统一和强大的国家。学习中国的历史和发展,使我得到启发。”

对于今天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和影响,有西方媒体和学者称其为“新殖民主义”。我问姆约瓦,他怎么看?

“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新殖民主义’。他们之所以这样说,可能是因为中国给非洲一些国家提供了低息或无息贷款。从而认为,中国想把非洲置于他们的影响之下。但是我根本不相信这种说法。中国在非洲并不想当殖民时期的宗主国。”

过去数十年来,中国接受了很多来自非洲各国的年轻留学生。克里斯·穆库帕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经在中国学习多年,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现在他在一家由中国公司投资的水泥厂工作。他以自己在中国学习的经历为例,认识到赞比亚最缺乏的是技术人材。他希望通过交流项目,会有更多赞比亚年轻人有机会到中国学习。他也认为,通过中国公司在赞比亚的运作,赞比亚人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技术。

文化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赞比亚投资、做生意和工作,中国文化影响也在这里越来越明显。在卢萨卡,我参观了一个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这个学校不仅向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中国人的孩子教授中文,而且因为越来越多的赞比亚人对学习中文的兴趣,这个中文学校还专门为赞比亚人开设中文班。

中文学校

越来越多的赞比亚人希望学习中文。

这个赞比亚中文国际学校是在卢萨卡的中国企业家挑头主办的。经营餐馆业的刘秀义是学校的董事之一。

她说,“来中文学校学习的不仅有赞比亚人,还有毛里求斯人和印度人。其中不少人是希望将来到中国学习工作,或是到中国在赞比亚的公司里工作。有些人就是喜欢中国文化。”

刘秀义说,不仅是中文,还有很多赞比亚人希望学习中国烹调和武术。这些都会列在学校发展蓝图中。

在赞比亚的采访结束后,我不禁想到英国《卫报》记者卡罗尔在有关中国人在赞比亚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显然,中国人将在这里扎下去。这是否对非洲大陆有益尚有待观察。与其他外国投资者不同,中国在非洲既没有实行殖民政策,不对非民主当地政府指手画脚,也并不致力于使非洲脱贫。中国人来这里就是为了他们的商业和战略利益,脚踏实地,不动感情。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