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概况简介
信息来自:www.chcx.com · 作者: · 日期:05-08-2008

中国台湾 (TAIWAN)

1. 自然资源

台湾盛产木材,森林覆盖面积达 55% ,树种繁多,有 14000 多种,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木本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二,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主要木材有铁杉、 台湾杉、红松、肖楠等,经济树种有樟、油桐、橡胶、漆树等。此外还有柠檬胺、肉豆蔻、金鸡纳霜等药材植物和芒香油料作物香茅草。台湾海产丰富,盛产鲷、鲔、鲨、鲤等鱼类, 还出产石花菜、龙须菜、鹿角菜、珊瑚、珍珠等。台湾已知矿产 110 多种,以煤最丰富, 还产石油、天然气、金、银、铜、硫磺、盐等。此外 , 台湾的河多流急,水 力资源丰富。

2. 经济简史

台湾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

(1). 二次大战前,台湾经济基本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型经济。 1949 年,国民党政府撤到台湾,所面临的最大经济问题是恶性通货膨涨,市场近于崩溃。针对这一形势,国民党政府在五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向农民提供大量优惠财政和技术援助,旨在尽速发展农业,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推动经济领域其他部门的发展。另一 方面,台湾当局实行一套新工业政策,积极鼓励私人投资。为解决外汇有限而又要满足自身市场需求的矛盾,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私人资本投入 " 进口替代 " 工业部门。农业改革和 " 进口替代 " 工业的发展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2). 至六十年代初期台湾的 " 进口替代 " 工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在此基础之 上 , 当局 将整个经济发展重点逐步转向 " 出口加工 " 工业。为使这一工业部门加速发展,台湾建立了一些专门的出口加工区,并用各类经济刺激把国内及外国资本引向该部门。 " 出口加工 " 工业的发展使台湾的整个工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3). 到七十年代,台湾开始注重发展全岛的基础设施和诸如钢铁,石油化工等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当时,台湾着重搞了十项大的,如公路设施、机场、港口、电讯等等工程。同时,台湾大力培训发展重工业及向技术集型工业过渡所急需的技术人才。由于尽早地注意了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 1973 年和 1978 年两次严重的世界性 能源危机,均未对台湾经济造成大的冲击。至七十年代末 , " 台湾经济奇迹 " 已经开始引人注目。

(4). 步入八十年代以来, 台湾意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也就是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 竞争。于是,它一方面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工业,另一方面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高技术部门 . 与此同时,它还刺激其他工业部门比重日益增大的资金投 入研究与发展方面。经过 40 年的发展,整个台湾经济结构已从一种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化经济。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为世界瞩目,被列为 " 亚洲四小龙 " 之一。 1989 年,台湾国内生产总值为 1,526 亿美元,人均 7,509 美元; 1990 年生产总值 1,620 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990 美元;外汇储备 1,760 亿美元。

3. 经济概况

1996 年,台湾经 济增长明显减缓。年经济增长率为 5.7% ,为近六年来最低水平。平均失业率为 2.26% ,为近十年来最高纪录。生产总值为新台币 74923 亿元,约为 2729 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为 12752 美元。 1996 年台湾商品进出口总额为 2172.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 ;其中出口额为 1159.8 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 3.9% ,为近六年来最低增幅;进口额为 1012.8 亿美元,比上年减少 2.2% 。

4. 行业概况

( 1 ) . 农业概况

台湾传统上是农业地区 , 但最近几年农业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的增长速度。台湾只有 25% 的土地适于耕种 , 但农业生产效率很高。台湾出口高质量的猪肉、蔬菜、糖、茶叶和大米。台湾渔业发达,出口多种海产品 ,  如鳗鱼、金枪鱼、虾和深海鱼类。

( 2 ) . 工业概况

台湾早期工业主要是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 , 到六 , 七十年代 , 轻工加工工业比较发达 , 到 80 年代才发展了轻化工工业 , 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占 42%, 其中劳动密集型 工业占 14.9%, 资本及技术密集工业占 19.2% 。目前 , 台湾制造业种类较多 ,  在亚洲地区位居前列 , 工业产品包括汽车、飞机、轮船、石油化工产品、钢铁、机械、电器、 电脑与电子消费品、纺织品与服装、体育用品、 鞋、玩具、加工食品及手工艺品等 , 大部分用于出口。

台湾的目标是在继续发展传统工业的基础上 , 大力发展通讯、资讯、消费性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空、高级材料、专用化工品与制药、医疗保健、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工业 , 以及光电 , 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材料应用、高级感测、生物技 术、资源开发、能源节约等八大关键技术。

( 3 ) . 服务业概况

近年来 , 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 , 服务业也发展很快 ,  占 GDP 的比重逐渐超过工业 , 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产业。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达 55%,  同期服务业的就业率平均年增长率达 4.4%, 高于总就业增长率的 2.4%, 致使其就业率占总就业比重增加到 48% 。

服务业结构也从传统的商业及政府服务逐渐走上现代化专业性服务产业包括保险、金 融、运输、仓储、通讯,以及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的增长较快 , 其中以保险业增长率 最高。

台湾经济发展概况
1949 年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 一 ) 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 年 )
当 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 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 50 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迅速,增长率年均达各 4.7 %。 此外,从 1950 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对台湾实行经济援助,注人大量资金帮助台湾恢复经济。到 1952 年,台湾经济基本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

( 二 ) 以农养工发展时期 (1952-196O 年 )
当 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指 导思想,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 1957 年高达 71.5 %,成为创汇主力。台湾当局又通过肥料换谷、强制收购等不等价交换方式,获取利润,把它转移到工业部门。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 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形成了糖、茶、菠 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 业。

( 三 ) 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 (1960-1986 中 )
由于台湾市场狭 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 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 " 奖励投资条例 " 、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 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这个时期外资对台湾工业化和出口扩张起了重要作用,民间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台湾企业 从日本进口生产资料,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台湾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 1963-1973 年,工业年 均增长率高达 18.3 %,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 20.1 %,工业产值在台湾 GDP 中的比重由 196O 年的 26.9% 提高到 1973 年的 43.8%; 出 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 l960 年的 32.3 %增至 l973 年的 84.6 %。至此,台湾工业建立起了一个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以轻纺、家电等加工工业 为核心的产业支柱,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 四 ) 经济转型时期 (l986 年至今 )
自 8O 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工资也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导 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此,台湾当局于 1986 中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 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 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经过近 10 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 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 61.5% ,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也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 1984 年的 48.8% 下降到 1995 中的 23.7 %,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 1998 年的 32.8% 上升到 1995 年的 52.6 %。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 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 50 %以上。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成为净资本输出地区,累计至 1995 中,对外投资约 300 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

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 一 ) 得益于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 1950 年至 1965 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 l5 亿美元。 15 年 间, " 美援平均约占台湾投资毛额的 34% ,从而弥补了台湾商品及劳务人超的 91 % " 。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 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台湾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美援, " 台湾经济至少要比现在落后 20-3O 年 " 。此外,战后西方国家在 60-7O 年代的经济繁荣,给台湾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 二 ) 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 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 80 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 20 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 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 三 ) 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 四 ) 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 五 )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 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 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祖国大陆在台湾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上升,减轻了台湾外贸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 对台湾经济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台湾经济虽人均 GDP 较高,但内需市场狭小,自然资源较少,科技基础薄弱,井受此制约,形成了 " 浅碟 子经济 " 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海外市场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 1980 年,台湾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 95.6 %,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也 达 47.89% ; 1995 年的依存度虽有所下降 , 但仍高达 81.65% ,其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还有 42.36 %。近几年来虽然台湾产业升级取得一定成效, 但关键技术仍然对外依赖性较高,如集成电路芯片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其电路设计这一关键技术仍主要依靠发达国家。所以,台湾产业升级虽有进展,但整体工 业技术并无突破性发展,工业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台湾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较大。近几年台湾经济能维持适度 增长,新市场开拓、贸易创造效果大于技术创造效果。

长期以来,台湾财政状况不佳,税基萎缩,赋税收入年增长率从 1992 年 19.7% 一路下滑到 2001 年的 -6.7 %。同时,各级公库和 " 国库 " 支出增长很快,在支出结构中,军备开支占了财政预算的很大比重,如 1996 年的财政预算中, " 国防支出 "( 未含外购军备的特期预算 ) 占了 22.1 %;若再把行政开支计入,整个财政开支中非生产性开支的比重很大。财政状况持续恶化,至 2002 年, 台当局总负债已接近 4 兆新台币,债务余额占 GDP 比重超过 30 %。

台湾经济发展还受岛内政争激烈和两岸关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 来,台湾政党之争异常激烈和频繁,大大影响了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成为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 " 黑金政治 " 猖獗,使许多重大项目的工程 进度和质量受到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台湾当局推行分裂政策,造成两岸关系的不稳定,影响了台湾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意愿。

综上所述,台湾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均是政治、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虽然台湾当局采取了某些相应措施,其中某些措施不乏助益,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资料来源 : www.chcx.com)

2008-3-22 台湾大选结果

台湾各县市投票结果

2008-3-22 台湾总统选举结果 -
-县市名称 国民党马萧得票 民进谢苏得票 马萧多数票 双方票 马萧占 %
1 台北县 1,359,129 867,205 491,924 2,226,334 61.0
2 台北市 1,012,243 592,600 419,643 1,604,843 63.1
3 基隆市 152,327 72,562 79,765 224,889 67.7
4 桃园县 639,602 379,442 260,160 1,019,044 62.8
5 宜兰县 131,033 123,793 7,240 254,826 51.4
6 新竹县 208,445 75,178 133,267 283,623 73.5
7 新竹市 145,930 79,634 66,296 225,564 64.7
8 苗粟县 227,083 92,805 134,278 319,888 71.0
9 台中县 505,698 353,792 151,906 859,490 58.8
10 台中市 365,979 226,751 139,228 592,730 61.7
11 马祖 / 连江县 37,713 1,930 35,783 39,643 95.1
12 金门县 33,384 1,710 31,674 35,094 95.1
13 花莲县 137,605 40,003 97,602 177,608 77.5
14 南投县 179,695 109,955 69,740 289,650 62.0
15 彰化县 419,700 309,134 110,566 728,834 57.6
16 云林县 187,705 199,624 -11,919 387,329 48.5
17 嘉义县 139,604 166,838 -27,234 306,442 45.6
18 嘉义市 79,713 72,442 7,271 152,155 52.4
19 澎湖县 25,037 18,181 6,856 43,218 57.9
20 台南县 276,751 354,409 -77,658 631,160 43.8
21 台南市 223,034 216,732 6,302 439,766 50.7
22 高雄县 353,573 373,900 -20,327 727,473 48.6
23 高雄市 469,252 440,412 28,840 909,664 51.6
24 台东县 81,688 29,714 51,974 111,402 73.3
25 屏东县 247,503 249,878 -2,375 497,381 49.8
26 -7,639,426 5,448,624 2,190,802 13,088,050 58.4

多数票为: 2,213,485 票,上述票数计有误。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