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银行业趁势崛起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18-09-2009

在华尔街与曾经风光一时的欧洲金融首都,银行根基已经遭到动摇。除了少数贏家,例如高盛集团外,多数西方金融机构被迫屈膝投降。许多银行目前处於被政府监管,其他则被对手收购、分割或被迫向纳税人与外国机构乞求资金援助。

全球10大银行中国佔4

如果说西方银行已经向下沉沦,那么亚洲的情况则是截然相反,向上翻升。在雷曼兄弟破產一年后,以市值计算,全球10大银行有4家是中国的银行。

今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为全球存款规模最大银行,约为1兆3000亿美元,超过摩根大通与三菱UFJ(就资產而言,高度槓桿的西方银行依然较大)。与2006年相较,当时全球前10大银行有7家为西方银行,唯一的亚洲代表为日本的银行。

本世纪初在国家主导的资本调整下,中国的银行被北京当局认为体质健康,他们被迫强行挹注庞大信用至金融系统。今年前6月,中国工商银行扩展其贷款账项不下五分之一,注资到经济的规模相当於纽西兰的经济產出。至於其他银行採取的扩张步伐更大。

日本银行成为腐食者

日本银行业也不遑多让。由於组织庞杂与保守个性使然,相较於勇於冒险的西方银行在此次金融风暴一败涂地,日本银行却是较少暴露於有毒资產的风险下。这些在末日启示录中倖存下来的银行很快成为腐食者。

野村攫取一生难有机会併吞了雷曼,抢走其亚洲与欧洲业务。至於巴克莱则分食美国的躯体。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从花旗手中买下日兴证券。三菱日联以90亿美元买下摩根士丹利五分之一的业务,如果该行愿意多等一个月,它可能以同样价钱拿下更多部门。

这些机会的后果至今尚不清楚。受到股票部位下跌与国內经济活动崩盘重创,日本银行业目前只能对回復获利持谨慎的预测。至於此区的其他银行,包括在印度的业者等,他们已经躲过摧残西方风暴最严重的灾情。事实上,亚洲银行业前进,西方同业撤守,包括部份机构已出售亚洲资產的事实,凸显出世界已经如何大幅翻转。

中国业者不愿涉复杂產品

亚洲银行业相对健康的体质是来自幸运、谨慎与主管机构的小心翼翼。亚洲银行系统已经渡过10年前发生於自家的危机。自从1990年代后期贷款帐项就不断萎缩的日本大型银行,合併再合併,从13家银行当中创造出3家超级大型银行。由於曾经遭到重创,日本多数机构不愿承受风险。

目前多数股权由国家把持的中国银行业者也不愿涉入复杂產品。在本世纪初,中国学者就警告共產党领导人有关衍生性產品就如同反射其他镜子的镜子,具有无限性,因而被明確认定是不好的风水。中国银行业偏好日本银行业在起飞阶段的做法,多坚持把零售存款回收转进企业债务的乏味工作。

亚洲银行业能成功躲过次贷风暴子弹,不过令人讶异的是此区的主管机关与中行官员却甚少对此发表高论。

本週,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一项研討会就该主题发表演说,获得不少注意。就如同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他对部份金融创新的价值提出质疑。他表示,“金融系统没有也不应该拥有自己的生命。”他主张银行的主要目的是支持经济,而非为银行家创造工作机会,或是为主管机关带来任何头痛问题。

有趣的是,对一位將在10月下台,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顾问的人而言,他反而警告新兴市场开放过快的危险。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