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经济强国成泥菩萨 亚洲已成救生圈?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游志民 · 日期:06-11-2012

往日引领全球经济的大国,目前都已陷入“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局面,而逐渐壮大的生力军———亚洲,已经被看好在2013年挑起大梁,领衔全球经济回升。

亚洲仍是全球增长引擎

欧洲久久未能根治的债务危机,而美国又即将面临“财政悬崖”,加上近日中国也出现经济放缓,都被市场视为新一年———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往日引领全球经济的大国,现在都已陷入“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局面。接下来由谁带领全球经济走向增长之路?全球经济是否会变得群龙无首?

殊不知,逐渐壮大的生力军———亚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挑起了大梁,继续带领全球经济勇闯荆棘之路。

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安的焦虑和动荡,国际货币基金(IMF)近期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

美国将在明年1月迎来棘手的“财政悬崖”难题,加上欧洲多数欧盟成员国基本上都被视为走向衰退,即使欧洲中央银行曾通过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提振,似乎只能为该区带来微小喘息空间。

对新兴市场而言,无论是直接货币交易计划,还是美国联储局的第三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QE3),皆没有值得欢庆的地方。

反之,这些货币政策却带来了恐惧,深怕这些“热钱”像2010年般,流窜整个亚洲,使得区域的货币向北攀升,也导致出口数据进一步往南坠落。

以上,是星展银行(DBS)首席经济学家大卫卡尔本(David Carbon)对全球经济现况的观点。

他说:“目前,真的没有一样东西看起来是好的。倘若你搞不清楚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即使是所谓的解决方案,都会变成另一个问题。”站在亚洲的角度,大家现在关心的问题是:

(1)在如此不堪入目现况下,支撑起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力量,将来自何方?

(2)中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增长正放缓至7.5%,为何?而在2013年将回升至8.5%,又为何?

(3)QE3和OMT对亚洲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第一个问题,大卫卡尔本首先指出,美国在过去的6个季度,都只是交出低于2%的经济增长,将在明年1月隐隐约约出现的“财政悬崖”,更有可能把这接近2%的增长,倒转过来成为-2%的“负增长”。至于欧洲,周边的国家在近几年早就出现衰退,而且正在逐步蔓延至核心国家。

不靠G3亚洲仍增长

意大利的经济在过去3个季度,已蒙受3%的萎缩(SAAR=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年增长率)。

法国经济在过去6个季度裹足不前;德国经济增长从去年的3%,掉落至1%。

这些过去一直被视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发达经济体,皆面临“泥菩萨过江”的局面。因此,201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将源自何方?

大卫卡尔本如此回答这个问题:“亚洲。就像过去的4年一样。”

“如果你认为欧洲陷入麻烦,美国也是好不到去那里,所以亚洲就增长无望?

那现在恰好是一个不错的时机,让大家来重温一下,亚洲在过去4年里是如何交出增长表现,而且是在欧美当时的表现,还不如今时今日的情况下。”

以2008年次季作为基准(也是雷曼兄弟崩盘之前),涵盖美国、欧洲和日本的G3经济体,交出最好的经济表现,也不过是“平盘”而已。

其中,美国好不容易在2011年末季,才游上“海平面”喘口气;欧洲至今还在水面下挣扎,GDP在过去4年一直在下滑,而现在的情况甚至还比4年前逊色2%;日本虽然表现较好,但也逃离不了“难兄难弟”的身分。

整体而言,G3经济体还未重新回到起跑点。

那么,亚洲在这4年的表现如何?若犹如众人常言,在没有G3的终端需求驱动下,亚洲不可能有所增长。

但是,事实摆在眼前的是(见图1),截至2012年次季,亚洲的GDP比起2008年时,大涨了32%!

“这4年里,每年平均录得8%经济增长,或年复合增长率接近7.5%,相当于亚洲在一般时间内的最快的增长速度。”

跟全球经济脱钩?

大卫卡尔本强调,亚洲这个表现还是发生在近百年来最严重金融或经济风暴的时期,而且是在没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协助”下逆转翻身。

所以,面对这样的对比———2008年次季(基准)至2012年次季,亚洲经济共增长了32%;G3经济体增长为零,而当大家还在疑惑2013年将由谁来带动全球经济时,大卫卡尔本提醒,回头看看这个数据、看看这个图表(见图1),可明显得知答案就像这过去4年一样,是亚洲。

连接更密切

至此,衍生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亚洲经济跟全球经济脱钩了吗?

大卫卡尔本对此回答说:“不全然是。这个世界已经比以前更加的互相连接。可是,过往由其他经济体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地位,已经被亚洲所取代。

若亚洲在过去4年没有交出那样的增长表现,G3经济体很有可能就出现更严重的衰退,也无法在海平面上挣扎。”

3.5年创造一个“德国”

根据过去的历史记录,大卫卡尔本指出,亚洲每3.5年,就可创造一个相当于德国的经济规模。

“2008年次季(基准)至2012年次季,亚洲经济共增长了32%”,单看这32%的经济数据,或许不能让人感受该规模有多大份量。

大卫卡尔本就此作了一个比例对照的概念:亚洲每3.5年,就可创造一个相当于德国的经济规模。

他解释,以2011年为例,亚洲10国/地区(中国、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大马、印度、泰国、菲律宾和印尼)总GDP达12.9兆美元,若以每年平均7.5%的经济增长计算,则可额外得出约9670亿美元的GDP。

而德国在2011年的GDP为3.37兆美元,意味着凭着亚洲10国/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只要3.5年,就可以创造出一个相等于德国的经济规模。

德国提内需救欧猪

“这就可看出今日的亚洲经济规模有多大,增长速度有多快。”

在欧元区,德国是龙头老大之一,更是一直在扶持陆续陷入债务危机的各个盟友。

为了让这些“欧猪”国家衰退的经济活络起来,大卫卡尔本指,就是德国必须激励更大的内需,向前者买入更多的产出,创造贸易顺差使它们得以偿还债务。

所以,IMF和所有的G20国集团,都希望德国可以推高内需增长。

可是,鉴于担忧引来高通胀,德国对此方案意兴阑珊。

他表示,短期来看,德国依然需掏出不少银弹,来吃下欧元区很多的不良资产,以及维持欧元体系的寿命;可是在长期,唯有靠经济增长和创造新内需,才能解决债务危机。

可是若指望德国,它又不能如此地快速增长。

德国也不能在3.5年内,创造出一个相等的经济体。

“可是亚洲能,而且还真的创造过。所以,如果欧洲最终能够从债务危机里得救,救世主可能就是亚洲了。”

中国明年GDP上看8%

以内需撑起经济增长,IMF指亚洲仍是世界的增长引擎。

今年10月12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IMF提出了对亚洲各经济体的进一步展望。

IMF亚洲及太平洋部主任辛格(Anoop Singh)表示,2013年亚洲经济增长,将会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

其中,中国经济增长也会达到8%。

应致力提高内需

“亚洲经济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2013年亚洲整体经济增长率,将上升至6%左右。虽然面临下行风险,但是,亚洲各国政府具有强而有力的政策应对空间。”

IMF认为,现阶段亚洲经济活动有所放缓,这与亚洲的经济结构有关。亚洲经济主要以出口导向为主,由于欧洲需求疲软,亚洲各国出口大幅下降。

“亚洲国家应该着眼于提高国内市场需求,以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辛格指出,亚洲各国的金融状况较好,有财政余力来刺激经济,例如可适度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来实现国内的经济增长。

“IMF鼓励马来西亚、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加快各自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增长。但对日本和印度的财政状况则表示担忧。”

至于调高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至8%的举动,辛格解释是基于对世界经济的展望。

“虽然中国经济受到对欧洲出口大幅下降的影响,但是中国内需旺盛,数据表明,中国的基建、零售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没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该国经济明年可达8%的增长。”

何谓财政悬崖?

所谓的财政悬崖,是指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推出的减税政策将在今年底到期,同时,会启动政府支出自动删减项目。

届时,美国纳税人的所得税,将从4.2%恢复至6.2%。

官方和经济学家预测,如果不实施税改避开这个“财政悬崖”,美国经济恐将在明年萎缩0.5%。

中国经济为何放缓?

亚洲经济大国———中国正在放缓,因此,亚洲在2013年将成为全球经济救生圈的说法,也引起不少质疑。

在提出亚洲将领衔2013年全球经济观点之际,目前亚洲看来正有一点放缓的迹象,尤其中国的经济增长步伐从9.5%下调至7.5%,而亚洲也从7%,走软至6%至6.5%,可能会让人产生质疑。但大卫卡尔本针对本文第二问题,以中国为例解释说,问题不是在出口这一块。

“回顾2011年初期至今,中国的进出口走势都相当稳定(见图2)。”

真正导致中国经济放缓至7.5%的原因是什么?大卫卡尔本的答案是:投资。

故意放慢投资

“中国投资增长在2012年,有相当的放缓现象,而且大部分是故意致使的。”

大卫卡尔本指出,从2005年起,固定资产投资(FAI)每年录得26%的增长;而在2009年,该增长更是在全球金融风暴环境下,逆向而行地跑出比平均值高5个百分点的表现。(见图3)从图3可看出,中国2012年FAI表现在低于平均值6个百分点的水平,按年下滑了约30%。这30%的投资增长滑落,有影响吗?“是的,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投资占中国整体GDP达50%,而中国又在亚洲10国/地区的GDP占有56%的份量。”(见图4)若把这影响数据化,可进行简单计算得出。

首先,中国2011年总投资增长为3360亿美元(以2010年为基准算出),这就比其他亚洲10国/地区的加总GDP,还超出28%。假设把规模为3360亿美元的投资增长砍掉,中国2011年的GDP增长将从实质的9.2%,掉落至7.5%———正好就是相当于今日被预测的水平。

进而衍生至亚洲10国/地区可出现一样的情况,即是下滑至6.5%。(见图5)“所以,当欧美自身难保,未能对亚洲经济增长作出贡献时,中国的投资增长滑落,就百分百会造成该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放缓。”

决策者不急于拉抬投资

接下来,需要解答中国投资增长为何会慢下来。

大卫卡尔本表示,部分原因是决策者故意致使的;而也有部分原因是,决策者被其他事情分心了。

他指出,在经历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如今是很好的时机来抑制投资,尤其是一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

“决策者并不急于在经济上注入更多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当例如房地产领域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下。”目前,房地产领域在中国FAI增长当中,占有重大份量。况且,正当中国走向由消费主导增长的结构性变化步伐时,决策者也不急着拉抬投资。

无可否认的是,中国当局目前有一些其他的课题在烦恼着,例如即将产生接班的新领导层,重大刑事案件在审判、情绪化的钓鱼台主权争议等,都使得他们必须把投资增长维持在低于平时的水平,而“分心”地先去处理其他事项。

最新量宽效果不彰

从欧美债务、财政问题衍生而出的QE3和OMT,对亚洲而言并不是新鲜事。

这由中央银行执行的开放式债券购买或扩张货币的政策,于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的确看见了不少的资金涌入亚洲,使得亚洲的外汇储备激增至2兆美元之多,股票市场劲扬21%,以及货币也升值了8.1%。

雷声大雨点小

同时,亚洲10国/地区的通胀率也按年飙高了5.2%,央行们也供祭出了50次的利率调整,来冷却“沸腾”的经济情况。

因此,这一次的QE3和OMT,是否又再使亚洲“重蹈覆辙”?

大卫卡尔本给予的答案是:可能不会。

“多数人对QE这种货币政策的认知,是央行泵钱进经济体,然后这些热钱会流入亚洲,因为那里的增长和回酬较高。这都是不对的。”

他指,事实上,超过80%来自联储局注入经济体的钱,都以“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s)形式留在联储局。

而银行也一直不愿意把钱用于支持经济增长,这也是为何QE1和QE2“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彰的原因,以致联储局要继续推出QE3。

“欧洲央行注资的举动,也有相似的情况。所以,若这些钱不是真正的注入经济体内,那当然也不会在隔日就流进亚洲了。”

欧元区可能分裂投资者规避风险

至于亚洲在2010年至2011上半年期间的热钱,来自什么地方?

大卫卡尔本认为:“是来自投资者。他们对联储局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感到舒适,进而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

大卫卡尔本指出,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则可能这一次的QE3和OMT,也会产生相同的效应。

“但其他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因为投资者开始担忧欧元区分裂,所以减持风险。或者更直截了当地说,QE3和OMT都不能减低欧元区分裂的风险。”

他认为欧洲央行承诺购买债券(在陷困国家答应执行撙节重组政策后),仅会把国债殖利率拉回下来。可是,对解决欧元区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帮助,那就是欧盟核心国家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差距。

至今,对于陷困国家的重组并没有显著的进展,意味着欧元区分裂的长期风险还在。

“除非这个情况有所改变,否则,投资者看来不会再度提高承担风险的意愿。

报道: 游志民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