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
信息来自:中国国际期货宝安营业部 · 作者: · 日期:30-11-2009

来源:http://malaysiaeconomy.net/e/admin/admin.php

迪拜警示:中国楼市最大风险不是“买不起” 而是泡沫
    迪拜当局11月25日宣布,受巨额债务困扰,迪拜世界将重组,公司所欠近60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6个月偿还,其中包括迪拜世界下属地产巨头纳西勒公司即将于12月到期的35亿美元伊斯兰债券。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经济实力在阿联酋排第二位,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所以习惯上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迪拜世 界是迪拜最大国有集团,堪称迪拜经济发动机,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旅游投资开发。迪拜世界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大举借债投资开发房地产和旅游业的路子。据透 露,截至8月,迪拜世界拥有590亿美元债务,占迪拜政府800亿美元总负债的73.8%。
迪拜世界590亿美元债务的债权人涉及世界各地:有欧洲、美国、亚洲的银行和投资公司,也有欧美的大牌明星们。这是当迪拜世界宣布延期偿还债务后引起全球 市场如此动荡的原因。有人惊呼,迪拜世界可能成为雷曼兄弟第二,引发全球第二波金融危机。虽然不至于如此严重,但是,对正在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打击是大的, 起码告诉人们,金融危机并没有远去,经济复苏步履并没有那么乐观。试想,普遍认为富得流油的“金钱帝国”,突然没有钱了,突然还不起债了,这对于世界金融 市场和经济复苏的信心是何等的打击。
  迪拜到底危机在哪里?原因何在?市场普遍认为,迪拜的盛衰与其地产开发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可谓成也地产,败也地产。过去数年,迪拜在海湾地区异 军突起,走的就是高端地产和旅游开发路线。世界最高摩天大楼“迪拜塔”、世界最大人工岛“棕榈岛”、最豪华的别墅群等宏大工程令世人炫目,吸引了包括英国 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在内的大量机构和个人资金涌入。随着金融危机深化,曾有传闻,迪拜成为海湾地区受创最深的牺牲品,许多工程因资金困难停工,大批外籍劳工 返乡。虽然当局予以否认,但纸是包不住火的,最终还是破灭了。而再深入思考一下,本次金融危机不也正是房地产惹的祸吗?美国本世纪初网络泡沫破灭后,无形 中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房地产繁荣上,结果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2008年引发金融危机。再往前追溯,日本神话的破灭以及香港经济几次起伏不都是房地产 泡沫这个祸根吗?
  迪拜危机爆发给中国经济的最大警示就是,决不能重蹈在很多国家已经证明行不通的,过分依赖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路子。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中国出口造成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速,中国采取了大举投资保增长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警惕中国房地产出现不祥之兆。
  首先要警惕房市里只是投机和投资性需求,自住型需求被高房价挤出市场。有分析认为,投机和投资性需求占到了70%。把房市变成冒险家的乐园,变成一大 赌场是相当危险的。商品房空置率也许就是一个证明。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商品房的空置率在30%-50%。如果长期保持这一数字,将是可怕的。此外,“地 王”的不断出现决定了其背后必然建设大片大片的豪华别墅建筑。迪拜世界的豪华高档房地产开发惹出的后果应该引起注意。2009年的“地王”创造了历史纪 录,而且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成为东家。而国有企业的资金大多是举债而来,这里面埋有隐患。
  我国房地产业中,不少开发商善于“空手套白狼”。买地时有银行贷款,开发时有预售款,开发商只要买通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就可以不用任何本钱(自有资 金)在房地产市场牟取暴利。参与各方缺乏原则、洞察力和起码的常识,以至于整个行业日益膨胀。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负债行业,仅房地产贷款保守估 计在1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包括开发商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旦发生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GDP政绩和土地、住房开发对税收的高贡献率以及巨大利益,一些地方经济是房地产在支撑着。其中的巨大泡沫谁也不敢刺破,谁也负不起刺破带来的后 果。说得严重些,在中国房市里,居民买不起的问题可能已经退居第二位,第一位的问题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巨大泡沫、畸形发展已经在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威胁中国 经济金融安全。
中国应从迪拜危机吸取三大教训
  【开利综合报道】上周,迪拜债务危机传出后,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一场海啸,全球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均出现激烈动荡,尽管受其牵连影响最大的欧洲股市周五出现反弹,但美国股市周五依然出现明显的下跌。
  迪拜曾经是中东新兴经济体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迪拜模式”一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如今迪拜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尽管相信迪拜的规 模以及影响力有限,这一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而言,只不过是复苏进程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波澜而已,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将是短暂的,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其负 面影响;但是,其中也有许多令人深思的教训,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
“迪拜模式”风光不再
  迪拜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并将把迪拜世界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这相当于一个主权基金的公然违约行为。这是自2001年阿根廷违约以来,全球最大主权基金违约事件。迪拜世界的规模在全球主权基金中排名第10位。
  最近几年来,迪拜从中东沙漠之中快速崛起,成为令人瞩目的耀眼明星。迪拜快速聚集巨额资金,打造超奢华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做法,曾经称成为“迪拜模 式”,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一些学者甚至提出,“迪拜模式”是新兴经济体的又一成功的范例。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也曾经建议其他阿拉伯国家仿效迪 拜的发展模式。
  然而,随着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外资大规模出逃,使严重依赖外资的迪拜的金融地产泡沫迅速破裂,迪拜货币迪拉姆显著贬值,房地产价格从 2007年的最高值下跌了近五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迪拜政府的最大经济实体迪拜世界所欠的约为590亿美元的债务无力按期偿还,因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 动荡。至此,“迪拜模式”风光不再,而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教训和思考。
三大教训值得吸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迪拜模式”的倒下,有着深层的原因。尽管中国的发展模式和迪拜截然不同,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对中国十分有限,但中国和迪拜同为新兴经济体,认真研究迪拜危机的产生根源,并且加以借鉴和防范,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
迪拜危机之所以发生,主要存在以下三大教训:其一,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发展。许多人都误以为迪拜的主要产业是石油。其实不然。尽管阿联酋是全球主要石油生 产国,但迪拜作为阿联酋联邦中的一员,只占其约2%的石油资源,而且这些石油资源将于2010年枯竭。在这样的背景下,迪拜转向服务业,主要是走高借贷开 放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道路。迪拜全国人口只有120万左右,而且外来人口就占了85%,本地人对房地产的需要规模相当小,大量依赖外国人的购买,一旦全球 经济出现问题,外国人对迪拜房地产需求大幅萎缩,迪拜这种建立在非刚性需求的房地产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目前中国的许多地方也将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尽管房地产业可以拉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房地产业具有开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应变能力弱的特 点,一旦市场出现波折,就将难以为继。美国金融危机之火,最早就是从房地产市场烧起的,现在依赖于房地产业的迪拜又发生危机,应引起中国各地政府的足够重 视,应该看清过分依赖房地产业的弊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二,超偿付能力地依赖外资。据报道,2006年(最新公布的GDP数据)迪拜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60亿美元,而迪拜的负债就达到了800亿美元,其 中,迪拜主权基金迪拜世界的负债总额达到476.16亿美元,也就是说,仅迪拜世界目前的公开债务是迪拜2006年GDP的1.03倍。尽管目前没有迪拜 2008年GDP的数据,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下,相信迪拜也不能独善其身。迪拜经济本身所依赖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本来就根基不稳,藏有巨 大隐患,而为了发展这两个产业,迪拜所借贷的外资又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偿还能力,因此,泡沫的引爆只是迟早的事情。
  在这方面,中国一直比较谨慎,量入为出的祖训一向是中国的行为准则,目前中国所借的外债一直都在可控的范围。但是,近几年来,国际热钱流入比较明显,在迪拜债务危机影响之下,中国应该做好应对热钱大规模流出的准备。
  其三,忧患意识明显不足。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全球大部分国家都纷纷采取措施以应对危机,但迪拜却为近 几年的高速增长所陶醉,没有及时意识到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将对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和外国需求的迪拜产生重大影响,没有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反而在去年继续大力 开发房地产业,甚至提出要再建全球最高的新的摩天大楼,所以,一旦危机发生,就束手无策了。
  中国经济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等隐患,虽然无论官方还是分析人士都看到了这些隐患,但是改革的力度不足,行动过于迟缓。中国应该吸取迪拜的教训,尽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以确保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迪拜危机警示:旧泡沫未撇除干净 新泡沫又迅速聚集
【开利综合报道】在金融海啸爆发一年后,人们以为危机已经结束。然而,迪拜近日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并将把迪拜世界债务偿还暂停6个月。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场气氛逆转,引发风险资产市场资金快速出逃。
  迪拜债务违约风险,警示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类似迪拜的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爆破危机,在全球随时可能再现。而且,旧泡沫未撇除干净,新泡沫又在迅速聚 集:由于全球太多的刺激经济方案,热钱泛滥,令金融市场回升,但当各地政府部署退市时,热钱催谷的泡沫又可能破裂,实体经济亦可能遭受重大冲击,投资者宜 提高风险意识,政府亦应未雨绸缪。
  崛起在沙漠上的迪拜,近年来一派繁荣,成为世界奢华之都。迪拜政府雄心勃勃,要把迪拜打造成世界级观光和金融中心。海湾地区充足的石油美元在迪拜聚 集,令迪拜的金融、贸易、房地产、旅游业飞速发展,许多外国人涌入迪拜,一时间迪拜引来无数亿万富翁。随着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严重依赖外资的迪拜骤然失 色,金融地产泡沫迅速破裂,许多人的财富大幅缩水,甚至负债累累,仓皇出逃。
  迪拜世界的欠债约为590亿美元,而整个迪拜政府的欠债亦只有800亿元,即迪拜世界占去了超过一半欠债。要求延迟还款的消息传出后,迪拜世界的违约 交易掉期升至历来最高水平,令迪拜成为全球第6个最大机会破产的国家投资公司。迪拜世界的债权人,包括汇丰控股、巴克莱、莱斯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若迪拜 破产,将对全球金融市场生成冲击,令尚未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世界再添阴霾。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人们所担心的金融系统全面崩溃的情况不但未出现,而且全球股票市场强劲上涨,但迪拜债务违约风险,说明不宜对全球金融 和经济前景过分乐观。欧美可能还会有第二波的金融冲击,因为高失业率会带来更多的信用卡拖欠,其潜藏的危机不亚于次按。而且,全球经济复苏基础脆弱,不足 以承受退市政策的后果,但越迟退市,金融泡沫滋生的风险越大。
迪拜危机不能和雷曼相比 不会改变全球复苏趋势
【开利综合报道】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近日表示,最近发生的迪拜债务危机只是一场局部性危机,不会让世界经济陷入二次衰退,不会改变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趋势。
不能和雷曼破产相比
  陈东琪分析说,迪拜世界在本月25日宣布有近600亿美元债务要延期,因此造成了26、27日全球股市、期货、黄金暴跌。这场迪拜债务危机,对于迪拜 有关的银行、担保机构、建筑企业、材料供货商有直接影响,对全球资本、期货、房地产市场有间接影响。据了解,迪拜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之一,迪拜世界作为迪 拜的特大国有公司,在繁荣期疯狂借钱投资,建造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欠下很多债务。目前该公司负债800多亿美元,加上相关公司欠债,总债务为900亿美 元左右。
  陈东琪分析说,迪拜债务危机在全球开了一个主权失信的案例,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能和雷曼公司破产相比:第一,迪拜危机所在国家的经济规模较小,而 雷曼破产发生在世界金融心脏华尔街,辐射、波及范围广。第二,迪拜债务违约表现为还款延期,不是资不抵债的破产清算。第三,迪拜债务链比雷曼信用链要短。 第四,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国家的刺激政策还没有淡出,迪拜债务危机发生在全球经济复苏初期,不改经济复苏趋势。
不是一个全球金融危机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也支持陈东琪的上述分析。李稻葵表示,不能因为迪拜的债务危机就否定全球经济恢复的基本态势,不应无限 扩大迪拜危机的影响:首先,迪拜债务危机不是一个全球的金融危机。由于迪拜世界不是一个金融公司,没有发行大量金融的工具,不会引起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后 果。第二,面对迪拜债务危机,迪拜周边其他的酋长国,包括其他的中东国家,很有可能出于对中东在海外地区形象的考虑出手援助,目前整个中东地区处于流动性 过剩的状态,中东其他国家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其金融储备里面拿出一点钱来挽救迪拜。
  李稻葵还指出,尽管迪拜在短期内融资出现了问题,但由于该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存在,不能否定其成功的发展模式。李稻葵介绍说,迪拜本来是一个小渔村,在 1965年发现石油,从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迪拜的酋长非常清楚,光靠资源难以维系,很早就开始考虑如何让经济转型,如何用短期资源性收入来让经济转 型。该国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包括建豪华的酒店、豪华的办公设施、豪华的基础设施。目前,市场经济已在迪拜深入人心,该国也成为连接亚洲和非洲最重要的核 心,拥有中东地区最主要的机场,还是大量的跨国公司的聚集地,70%以上的工作人员是外籍人士。
【形势要点】
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2010年经济政策新信号
【开利综合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0年经济工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这次会议传递的明年 经济政策新信号,格外令人瞩目。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随后召开。透过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从中可以发现明年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财政、货币政策“不改变”
  近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好转,社会各界对宏观政策是否转向、刺激政策退出与否等问题十分关注。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明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八’任务今年可以完成,并不意味着经济已完全进入自主平稳增长的轨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说,“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基调和取向是必须的。”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去年底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中的核心政策。一年多来,这两大政策对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明年经济尚存不少困难和矛盾的背景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取向将不会改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认为,美国经济虽然向好,但失业率还是很 高,世界经济复苏不排除出现第二轮“见底”。从国内看,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外需也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非常必要。当然,现在情况变化多,又出现了通胀预期、担心资产泡沫等问题,所以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也有必要。”冯飞说。对此,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五个更加注重”力保“三性”
  本次政治局会议“五个更加注重”的提法,透露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重点: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 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总体来看,虽然中国经济回升趋势还待巩固,但最困难的时刻已基本过去。“‘五个更加注重’其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做到这五个方面,才能够遇危不乱,才能在危机中抓住发展的机遇。”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说。
  张立群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过去高增长的外需将难以为继,而国内由“重化工化”带来的动力也基本释放。“新格局下恰恰为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 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历史一再证明,中国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并不难,难的是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抓住机会调整结构,谋求一个 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冯飞说。
“调结构”有了新的着力点
  调整经济结构在明年将登上一个新台阶。按照政治局会议的部署,促进消费需求、鼓励民间投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列为明年调整 经济结构新的着力点。相比一年来高速增长的投资,消费需求将被放到明年更加突出的位置。张立群说,消费是扩大内需最核心的方面,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 力依然不足。明年投资不一定要在今年基础上进一步推高,关键是要追求投资更多由市场推动,这样的投资才更具有可持续性。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在重构,各国也都在积极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冯飞认为,在这一形势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对经济结构转变起到关键作用,对新一 轮经济增长也至关重要。“从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方面,我国已具备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条件,应抓住时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新一轮提升。”冯飞说,全球经 济正向低碳经济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抓好节能减排,可以作为我国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切入点,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
民生热点问题“加快解决”
  越是困难时,越要重视改善民生。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就业、住房、社会保障、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医 疗、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民生问题,是明年解决民生问题的几个主攻方向。“民生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加快 解决”正体现了中央的这一战略认识。
  “加快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有利于为中国经济增长打造内生动力,也能创造新的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百姓放心花钱,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明年 大学生等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住房价格较高,对这些问题尤其需要加快解决。”冯飞说。按照部署,明年还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许光建表示,在推进改 革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老百姓的利益,要让老百姓得到改革的实惠。
经济刺激政策明年继续  “微调”并未缓解对资产价格担忧
【开利综合报道】尽管中国担忧进一步的刺激措施可能对经济造成影响,但最高领导层还是表示,将在2010年继续维持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不变。中共中央政治 局日前召开会议讨论明年的经济政策,会议决定明年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述公告采用了政府今年用来描述大规模刺激举措的相同措辞;这些刺激措施推动银行贷款和资本支出增加了30%以上。中央政治局还表示,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 质量和效益,并承诺推出更多政策来支持消费和促进私人领域投资。由此,政府为明年进一步逐步调整政策组合留出了空间,但公告中并未像一些分析师敦促的那样 提出刺激措施退出策略以及制订可持续增长的长期计划。
中国央行前顾问、知名经济学家余永定表示,资产泡沫正卷土重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成功抑制了经济增长的下滑,但扩张性政策的中长期影响令人担忧。
政府公告中的泛泛措辞可能更多地是为了安抚国内企业和金融市场,而不是为明年的经济政策调整提供具体指引。在过去数月中,中国政府已收紧了银行放贷活动,并减小了用于提振经济的政府预算力度。
而在这些变化发生之际,政府官员仍坚持表示刺激措施并未改变。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机构也表示,鉴于全球经济前景疲弱,中国仍需要维持对经济的一些支持措施。
在市场担心流入经济的大量资金将推高股票、房地产和其他资产价格之际,政府政策方向的微调并未使这些担忧得到明显缓解。瑞银(UBS)新兴市场经济学家 Jonathan Anderson表示,政府显然并不需要如此大力度的放宽货币政策。中国应在国内经济形势失控前收紧政策,目前来看政府仍有机会这样做。
刺激消费政策将延续
【开利综合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如何进一步刺激消费将成为重点议题。有关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刺激消费的有关政策还会延续下去。但与此同时,还 应对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健全社保体系,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以及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通过财政补助支持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减征小排量车购置税等政策措施支持消费。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 表示,尽管在政策带动下,前三季度国内消费录得比较快的增长,但收入方面却未有跟随,所以还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张晓晶认为,过去不少对消费刺激性 的政策还会延续,家电下乡、转移支付等亦都会维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亦持相同观点,认为如果这些政策在今年底结束,对消费的不利影响可能会比较明显。但他同时强调,体制改革更为重要,目前应要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加大财政支出中对居民转移支付的力度。
学者建议提高家庭收入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认为,要推动国内消费,应采取一种“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升级改造消费设施和推广无抵押消费贷款等直接刺激国 内消费的短期措施,扩大并加强社会保障网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等中期措施,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和提高家庭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等长期举措。
  作为刺激消费的重要领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指出,房地产的稳步发展对于扩大消费有明显效果,明年应该保持房价的稳定态势。他称,如果房 价过高,可能短期内会刺激购房消费,但长期来说,房地产泡沫不可能永远保持,房价不可能永远攀升。很多国家的经验都证明,依靠不断上升的房价形成的购买力 都是不可持续的。
  在汤敏看来,现在需要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这些房子的价格可能没有高档房子那么高,但是需求量大,都是一般老百姓买。买了要装修,一样可以产生大量的配套消费。”他说,明年房地产的重点是,从鼓励建设大型的高档房地产,转为加快低档、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服务业拓展方面潜力大
  至于如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汤敏指出,中国在服务业方面存在巨大潜力,例如健身和健康领域就很有发展前途。不过,要刺激更多消费,就需要消费行为的改 变、收入的大量增加,以及在社会福利体系上作出调整,这些都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目前一些地方存在保护主义,不利于消费;出口的商品受 阻,国内销售又没有那么通畅,内外贸接轨也存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都是长期的任务。
  张晓晶亦相信,在出口形势在短期内难以实质性逆转的情况下,消费在GDP 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凸现。如果明年相关财政扶持优惠政策跟进,加上经济回升,明年消费仍会保持平稳增长,但是要保持今年实际增长达到17%左右,可能有一定难度。
中央经济会议将召开 可能左右全球经济走向
【开利综合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这次会议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积极应对危机挑战一年后召开的。会议不仅对中国经济明年走向意义重大,同时也可以说是左右全球经济走向的一次会议。
金融危机中,各国央行面对史无前例的挑战,对经济进行了大胆地干预。可以认为,目前的市场,对各国经济政策的敏感度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毋庸置疑,全国经 济工作者,甚至全世界的投资人,都会关注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对未来经济生活的表述,在字里行间寻找中国经济政策的新动向。对于2009年的会议,目前市场关 注的焦点在于,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定调,对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措辞。
  之前,《瞭望》周刊概括了一年来宏观调控的几大矛盾,包括4万亿投资是不是“鼓励”了产能过剩?“保八”是不是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左?经济增长是不是对冲了结构调整?扩大投资是不是加剧了消费不足?信贷增长是不是导致通胀预期的“元凶”等问题。
  以美联储、日本、英国为首的央行,在最近的口风中都以维持现行宽松货币政策为主。欧洲、澳大利亚等央行在讨论逐渐摆脱宽松货币政策的问题。对于适度宽 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否退出,市场争论很大。作为全球走出经济衰退的引领者,中国的政策动态无疑将成为影响其他国家政策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之 一,但政策的具体实施是个动态过程,投资者要少看其言论,多关注其动态调整。
  对于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国务院参事、国研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表示,“高储蓄、低消费”是当前主要的结构问题。目前更需要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规划。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华访问时,也少见地提及中国的消费、美国的储蓄问题。
  对于提高国内消费,去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家电下乡、住房和汽车消费方面的税费优惠等,这些政策确实提振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但中国的低消 费,高储蓄,不能光靠税费等优惠促销等措施来实现,更应该深刻剖析体制原因,如收入分配、养老、教育、住房等体制制度不完善,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 应该看到,用税收等因素刺激消费,在提振消费的同时,也产生了税收下降、资产价格泡沫等方面的问题。
中欧商会:中国经济刺激措施加剧产能过剩问题
【开利综合报道】一个欧洲商业组织近日表示,中国最近数月工业产能大量过度扩张,或将导致廉价出口商品猛增,这可能使中国明年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弹。中国 欧盟商会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政府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加剧了本已严重的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报告称,钢铁、水泥和塑料等行业仍在“盲目扩张”。
“到2010年下半年,以不公平贸易为由针对中国的倾销案将明显增多,”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特克表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正给“我们的领导人带来政 治压力,我们确实担心保护主义”。近几月来,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多,如美国对中国制造的轮胎和钢管加征关税。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与近期中国官方的声明相呼应,声明谈到了今年银行牵头的投资猛增可能造成的风险。上月,中国国务院宣布,将采取措施限制七个行业的产 能增长,这是担心过度投资可能造成不良贷款,并阻碍经济复苏。尽管经济刺激方案的重点一直是基础设施,但溢出效应导致钢铁、铝、水泥和化工等领域产能持续 扩张。中国欧盟商会表示,风电设备和炼油行业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
伍特克估计,中国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介于1亿至2亿吨之间,占总产能的15%-30%。非法或未经批准的产能约为1.5亿吨,相当于日本和韩国的钢铁产能 之和,是过剩产能的一大来源。中国知名经济学家余永定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表示,部分开支存在浪费现象。他警告,中国未来可能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
【热点聚焦】
中国对减排负责态度仍未能平复西方政客微词
【开利综合报道】中国近日宣布,计划到2020年将单位经济产出二氧化碳排放削减40%-45%,这是12月份哥本哈根会议缔结全球协议、解决气候变化问 题的一项关键条件。中国政府同时表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在丹麦举行的会谈。分析人士表示,上述决定彰显出中国政府在对待气候变化谈判上的认真态度。
碳排放强度目标指的是削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碳排放量,与削减排放量不完全相同。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增长一倍,即使 达到了新的目标,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大幅增长。在中国作出上述声明之前,美国承诺,到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17%,该决定有待国内立法机构 的批准。
联合国气候变化事务最高官员伊弗•德布尔表示:“美国提出具体的中期排放目标,以及中国承诺采取具体行动提高能效,可能为签署一份全面协议解决了最后障碍 中的两大问题。”德布尔将主持哥本哈根会谈。但德布尔表示,一些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使后者有能力进行减排, 以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
一位美国高官表示,美国眼下没有承诺提供财政援助的计划。中国迄今仍未确定碳排放峰值的目标日期,尽管外界猜测,中国谈判代表将在哥本哈根做出此类承诺。 承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是中国政府正出台有力政策的最新证据,但一些人敦促中国政府采取进一步措施。绿色和平组织的杨爱伦表示:“鉴于气候变化危机的 紧迫性和严重程度,中国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
一位驻北京的欧洲外交官指出,新的减排目标表明,与当前推动产业实现的节能效果相比,中国在未来10年实现的节能效果更小。“他们已经做了大量比较容易的事情。”
中美减排论战蓄势待发
【开利综合报道】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首次提出了具体的减排目标,不过它们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之前的广泛承诺只是为在资金和未来经济增长上的高代价竞争奠定了基调。
中国打出新一轮全球气候牌,宣布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前使碳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 40%-45%。中国的计划与美国和欧洲提出的计划有着根本的不同,区别在于它并没有承诺要减少排放总量,而是要减缓碳排放的增速。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 宣布,他将在12月9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作出承诺,到2020年前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的水平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
它们留下了一系列尚未回答的问题,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在全球企业都在从衰退中恢复元气、没有心情为环境而进一步牺牲经济增长之际,中美两国将如何实现减 排目标。美国和中国的提议没有回答气候变化论战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西方的哪些国家和企业将提供资金、以及将提供多少资金来资助很多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所 在的发展中国家的清洁能源革命。中美两国的碳排放占了全球总量的40%。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说,它们希望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把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贡献出来,资助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努力。中国指出,美国和欧洲是在没有温室气体 排放限制的时期发展起来的。尽管中国沿海城市的富裕人口大幅增加,中国人均收入仍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说,如果其他国家希望中国把经济转向更清洁的道 路上,它们就必须帮助中国转型。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
美国官员说,他们期望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资金支持,不过没有说明具体数额。美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斯特恩说,将GDP的1%贡献出来(单对美国来说就意味 着1,400多亿美元)“太不现实了”。美国很多国会议员和主要企业的领导担心,如果美国同意严格限制排放,而中国同意在不对排放增长设限的情况下提高能 效,美国企业将会承担更高的成本,竞争力会下降。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希望了解奥巴马政府承诺的更多细节:在评估议案的同时,也会关注议案 对美国就业形势、经济复苏和长期增长的影响。
数位分析人士说,在绿色论调的背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承诺看起来并没有超越两国已经有望实现的短期环境改善目标。衰退阻碍了企业活动,而且两国也一直在提 高能源效率,因为这样做可以减少能源成本。由于经济陷入困境,美国国内对采取更严格行动遏制气候变化的热情也有所降温。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与奥巴马将在哥本 哈根提出的计划类似的气候法案。但参议院将表决推迟到了明年春季。
中国和美国的计划都未能让欧盟满意,欧盟在削减排放的承诺上一直领先于美国。欧盟27个成员国已同意到2020年时将排放的温室气体较1990年水平减少 20%,相当于比2005年的水平减少14%。它们还同意,如果欧盟之外的其它国家大规模减排的话,它们也会进行更大幅度的削减,相当于到2020年时比 2005年的水平减少24%。
一些欧洲领导人认为,美国和中国的承诺还不够。丹麦气候与能源部长赫泽高说,各国领导人必须更仔细地分析中国承诺的意义有多大。至于美国,赫泽高说,其所 承诺的大部分减排看来都可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无论是美国设置排放上限的总体想法还是如何设置上限的细节在美国都存在很大争议,让美国的不同地区和不同 行业彼此争斗。
白宫说,它的减排目标取决于国会的批准。但这对一些议员来说还不够。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韦伯致函白宫,对美国官员可能在国会批准前就有意在哥本哈根会 议上承诺减排减排上限表示“关切”。韦伯是来自具有庞大煤矿和重工业产业的几个州的民主党议员之一。他们反对沿海各州的民主党议员所支持的气候计划。
负责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最高特使解振华说,中国现在期望西方在哥本哈根峰会之前采取切实行动,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提供支持,减缓中国的排放增长。到目前为止 没有看到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承诺和采取实际的行动。中国说,西方国家至今也没有兑现自己的减排承诺。中国官员说,欧洲2005年时对大部分行业 都出台了限制最高排放的规定,但迄今为止它的削减量并未达到承诺的目标。
欧盟国家2008年的排放量已比1990年减少了10%以上,据2020年降低20%的目标还有不到一半。在美国和中国做出承诺几天前,一件事情令很多分 析师认为可能会削弱公众对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耗资巨大的政策的支持。黑客截获的英国一个很有影响的气候科学实验室的电子邮件显示,那里的研究人员试图压制 对已成为科学共识的论点的挑战:即人类应该对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
这些电子邮件是从东英吉利大学的气候研究单位截获的。这些邮件显示,全球许多科学家都担心近期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的会对政策产生何种影响。根据各种测量结 果,尽管全球气温仍处于历史上的最热时期,但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大规模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反对者已将这份被披露的电子邮件视为暂停推行任何普遍 性政策的理由。
建构东亚集体投票 提高中国在IMF影响力
【开利综合报道】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近日谈到IMF改革时认为:如按投票份额根据全球GDP份额计算的话,中国应有7% 的投票权。现在中国在IMF 的投票份额是3.66%。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提高空间——但是,中国在IMF的影响力会提高吗?
IMF的改革风风火火,中国也将很可能派出一位高级官员前往IMF任职,但明眼人都知道,事实上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于IMF改革中得到的好处恐怕不会太 多。原因在于,尽管中国现时在IMF的投票权仅次于美、日、德、法、英五国,但由于美国仍占IMF大比数的投票权,还拥有对IMF决定的否决权,IMF不 免仍受美国全球经济政策的主导。加上欧洲现时的政治及经济结构愈趋一体化,美国和欧盟一旦联手,基本上已控制IMF所有决策。因此,即使中国的投票权正在 上升,中国仍不能在此国际金融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事实上,日本现时的处境亦可说明此情况。虽然日本拥有的投票权仅次于美国,但只要美欧联手,维持现状,日本对IMF运作仍然缺乏影响力。因此,中国及其他 东亚国家希望拥有对IMF的实质影响,可谓机会渺茫。然则,有什么替代方案?其实,如果东亚国家能建立经济同盟,在投票时集体投票,则可以在改革现时 IMF体制上取得更大的效果。
对于东亚各国来说,参与集体投票,很可能会各自得益,因此,这种做法对东亚各国来说都是一种帕累托改善。首先,日本可以成为赢家。由于欧盟各国已经组成具 有共同投票意向的同盟,欧盟中的主要国家,如德、法等国,在担任轮值主席国时,其意向可以通过欧盟的集体投票,充分在国际组织中显示出来。反之,日本单凭 一国之力,在改革IMF及世界银行时,因其投票权少,只能被视为弱势国家。但如果能合东亚各国之力,日本“外强中干”的情况当可改变。
其次,中国亦可因此方案而得益。虽然G20会议上,各国同意提升中国在IMF的投票权,以反映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这仍不足以让其拥有在组 织中相应的主导地位。进一步而言,中国若缺乏有效机制以提升在国际工作上的影响力,则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仍受局限,成为新兴强国的目标仍遥遥无期。
除了上述建议,有人提出东亚各国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区域金融组织,以增加其在国际金融及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其实,在国际组织中建构集体投票,其实更胜于 建立区域组织。现时,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加上建构这类国际组织必须参与各国开放部份国家主权,而东亚各国远未能做到此点,因此,亚洲欲建成 区域金融合作组织,恐怕遥遥无期。如果已经开始担忧IMF的效果,那么区域金融组织的成效,恐怕更令人怀疑。
此外,东亚各国拥有的储备大部分为美元、欧元及日元,东亚各国纵能够建立区域金融组织,亦不能拒绝参与全球性的国际金融组织。其实,与其另起炉灶,不如切 实以更有效的方法,参与现有的国际组织改革。而从国际贸易的层面来说,由于资源及出口市场、金融市场等日趋全球化,有如美国所享有的全球性影响力,对中国 亦属必要。因此,中国要积极提升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应着眼于建立东亚各国在IMF中的集体投票同盟。
【能源观察】
GDP增1%带动能耗0.8% 中国减排目标考验GDP增长
【开利能源报道】中国政府最终宣布,至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不过,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潘家华却表达了他对于中国减排目标的担忧,他认为,中国承诺总量减排可能造成GDP负增长。
GDP增1%带动能耗0.8%
潘家华说,首先中国在总量减排上绝对不会做出让步,因为这对经济影响太大:根据测算,目前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耗就要增长0.8到1个百分 点。即使调整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之后,这一数据也不会低于0.5%。所以,如果在总量上控制的话,那么中国的GDP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这是不能承受 的。他坦言这样的态度可能会使中国在哥本哈根峰会上面临压力,但他也强调,这几年中国非常明确地进行节能减排行动,依然赢得了很多赞赏。
对于中国政府刚刚公布的40%-45%这一减排强度,潘家华认为,除了总量减排,强度减排毫无疑问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但是当中具体的函数一时还难以计算。 这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虽然中央已经提出了“调结构”的目标,但是经济结构有一个刚性与惯性,彻底调整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局部调整,也 需要相当的时间。
降耗靠金融危机“帮忙”
长期研究环境经济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她认为,40%—45%的降耗目标难度相当大,对于中国工业来说会有比较大的困难。
陈迎说,4万亿投资下去后,建设了一批基础项目、设施,现在很多在建的项目还没运行起来,都是未来的能耗大户。等到金融危机过去能耗肯定会起来,甚至不排 除再出现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能耗一度上翘。“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国家也投资了一批基建,经过几年运行起来后,导致2000年到2005年的 能耗特别高。”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此前也曾指出,今年上半年的工业节能降耗成绩不错是靠金融危机“帮忙”才取得的,而下半年随着工业形势好转起来,能耗立即 就上去了。
对于中国的使命,潘家华认为,中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承诺的力度取决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两个方面能否让步,只有发达国家明确表示为深度 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开展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才会具体。之前欧盟已经明确,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 响每年需要约1000亿欧元资金,但是欧盟没有提出到底承担多少,美国也始终没有提出一个数字来供讨论。总之,哥本哈根最终能走到哪里,依赖于各方的互 动,这目前依然是个谜。
专家:中国减排目标有点偏高 可能影响消费
【开利能源报道】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降低40%至45%。在中央政府宣布了中国2020年碳强度降低的目标后,由于实现难度很大,学者提醒公众不要对此“飘飘然”。
专家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承诺35%是可行的,如果要到40%-45%也是可能的,要严格的执行巴厘路线图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手应对气候变化,在资 金和技术上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实质性的援助,这是一种条件承诺。但中国作出的是一个无条件承诺,“这个目标有点偏高”。专家分析了要实现目标的几个途 径,比如降低发展速度,但会延缓中国的发展进程,此外可以降低化石能源比重,不过非化石能源的成本是现在化石能源成本的几倍甚至十倍以上,且满足不了中国 在工业化、城市化中需要的能源。实现目标还会对消费产生一些影响,住房、交通等高能耗的行业都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对公众生活品质的提高有些影响。
专家认为,中国提这个目标在国际上体现负责任的形象,也是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但对中国自己来说确实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中国的承诺也会带来一些 不利影响,据分析,现在美国、欧洲作了很多计算,认为中国这个承诺并不够,而是中国正常发展的一种情景,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进一步抬高要价。而发达国家可能 会要求中国把这个自愿承诺写进国际协定,那就改变了协定的性质,会推翻巴厘路线图等框架,这正是美国所希望的。
不过,国际方面还是对中国的减排目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就表示,中国政府制定了宏伟的减排新目标,向世界各国发出积极信 号,推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进程。克拉克说:“在哥本哈根会议即将举行之际,中国宣布这样一个重大决定,不仅对中国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会大大推动气候变 化会议进程。”
全球石油工业产能过剩 开采冶炼投资将萎缩16%
  【开利能源报道】法国石油研究所日前指出,全球石油产业链条的各环节都存在产能过剩,无论是石油开采、天然气液化还是石油冶炼,其中石油冶炼的产能过剩可能会持续到2015年。
  法国石油研究所认为,产能过剩的问题在石油冶炼行业体现尤为突出。在石油工业鼎盛时期决定的项目如今已陆续落成,而石油冶炼产品的消费却持续下降。数 据显示,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石油冶炼厂产能利用率还不到80%,而石油冶炼行业的利润率也出现大幅下滑。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国家还在大力投资石油冶炼项目。 该研究所预计,今后几年内全球石油冶炼业产能过剩将成为一种常态。预计今年全球石油冶炼业产能每天过剩700多万桶,此后会逐年上升,到2013年接近每 天900万桶。2015年全球石油冶炼业产能仍将每天过剩近800万桶,之后情况才会逐渐改善。
  在石油开采方面,由于需求下降及新油田投产的双重压力,石油输出国组织产能每天过剩600万桶。在天然气方面,由于一些地区的天然气液化厂不断投入使 用,供应和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法国石油研究所指出,今年石油工业链条中更为上游的地质勘探次数将增长8%,但该行业的全球营业额将锐减22%。另外, 经营海底超声波钻探的企业拥有太多船只,无奈之下只能大幅降价,而且钻探行业即便降价也存在着严重的设备利用不足问题。法国石油研究所专家预计,由于产能 过剩及一些项目延迟或取消,今年全球在石油开采及冶炼方面的投资将萎缩16%。
【外汇市场】
欧盟施压中国要求人民币升值
【开利外汇报道】欧盟高级官员施压中国,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兑欧元升值,目前欧洲政界担心强势欧元可能会阻碍欧洲从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复苏。分析 人士说,汇率问题可能不像欧洲官员所想像的那样重要。很多经济学家和商业领袖说,虽然高调呼吁人民币升值,但欧洲出口可能更多的依赖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以 及支撑全球贸易复苏的能力,而较少取决于欧元汇率。
苏格兰皇家银行驻伦敦分析师佩鲁佐说,在出口决定因素中,全球需求的影响力是汇率问题的三到四倍。他说,如果欧元升值5%,而全球贸易也出现了相同幅度增长,那么对欧元区经济的净影响将是推动本地生产总值(GDP)多增长一个百分点。
德国工商总会首席经济学家特雷耶说,人民币走强将是件好事,因为这会提高欧洲制造商品较之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但目前需求因素更为重要。摩根大通(经济 学家也说,较之欧元汇率,欧洲商品的全球需求是决定欧元区出口的更为重要的因素。预计欧元汇率要出现非常大幅的的涨势才能阻碍未来几个季度的出口强劲增 势。
商业领袖对此予以认同。慕尼黑工程公司HAWE Hydraulik首席执行长豪斯根说,经济复苏过程中带来的需求量比汇率障碍因素更为重要。具体涉及中国问题,他说,与其他市场相比,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中国消费者愿意付出较高价格购买技术。
欧元的稳定上扬也没有吓倒德国其他出口商,尤其是那些专营工程产品的出口商,因为较之廉价的规模化生产商品,此类产品对价格波动不是那么敏感。法兰克福 Christian Bollin Armaturenfabrik GmbH首席执行长弗雷德说,关注焦点是产品,而不是汇率。该公司是法兰克福一家历史最悠久的生产化学工业和发电厂专用阀门的企业。
Bollin去年生产了超过35万种不同的切断阀;虽然面临欧元走强,该公司仍能和中国达成销售合约。弗雷德说,此后中国需求逐渐下滑,但这更多的是因为 中国发电厂的结构调整,而不是受欧元走强拖累。德国Ifo经济研究所行业研究主管内博说,如果人民币走强,中国需求又旺盛,那是最好了;但如果只能两者选 其一,需求更为重要。内博说,该研究所对德国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的出口预期出现回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和巴西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需求。
欧盟官员说,他们希望证明人民币走强对中国和欧洲都有利。目前人民币汇率设在1美元兑人民币6.85元左右,因此随着美元兑欧元等其他浮动汇率货币走低,人民币也随之下滑,使得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变得更为便宜。
今年前8个月,欧元区对中国出口总额为430亿欧元(约合640亿美元);在欧元区出口版图中,中国市场所占比重仍然不大,低于英国与美国市场。但今年欧 元区对英国和美国的出口均较上年同期下滑了超过了20%,而对中国的出口一直保持稳定。经济学家们预计,欧元区对华出口可能会很快恢复强劲增势。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中国经济增速明年将超过10%,比全球GDP增速快三倍。
美元贬值与外出多元化“恶性循环”
【开利外汇报道】随着美元的走弱,外汇储备缩水的担忧长期存在。不过,目前这种担忧突然加剧。经过近3周的窄幅波动后,美元汇率急剧走低。美元这一加速贬值的趋势无疑将引起人们对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缩水的担忧。
  美元的贬值让不少国家的央行开始未雨绸缪。种种迹象表明,在强势美元短期内难以重现的背景下,提高自身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多元化程度,已逐渐成为各央行的普遍选择。而外储多元化的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元的贬值。
  10月初,印度央行表示已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购买200吨黄金,使其黄金储备数量增加了50%以上。分析人士认为,这在实际上起到了改变其 2850亿美元外汇储备配置的作用。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该行的黄金储备规模增加了15.6吨至606.5吨,增幅为2.6%。至此, 黄金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已升至4.7%。此外,俄罗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部门主管谢尔盖•什韦佐夫称,俄罗斯央行准备把加拿大元补充进储备货币组合 中,同时增加黄金持有量,争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中金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元在过去若干年里的持续贬值使部分国家的决策者对美元失去信心。迫于压力,这些国家的央行在减持美元的同时,将外汇储备转移到别的币种,导致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下降。这种趋势将会持续。
越南盾贬值加剧邻国出口压力
【开利外汇报道】越南对本国货币进行贬值的决定增加了亚洲地区的紧张情绪。由于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复苏乏力,该地区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都在努力获得优 势。越南近来将越南盾贬值了5%,这是2008年6月以来的第三次贬值。越南还将利率上调了1个百分点,至8%。这些举措主要是由国内担忧驱动的,其中包 括需要应对一年多来给越南经济造成负担的投机压力。
越南盾的贬值让越南的产成品比其他许多亚洲国家都更为便宜,提高了在全球贸易中的相对地位。这让越南与中国等处于同一阵营。中国是另一个让本国货币对邻国 货币保持弱势的国家,此举引发了本地区制造商和领导人的抱怨,他们希望中国能让人民币升值。泰国财政部长乍滴甲瓦尼说,在越南货币贬值后,泰国的纺织等低 利润率的出口行业可能受到一点影响,但预计泰国总体经济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泰国今年已至少投入了150亿美元以减缓本币的升值,保持对人民币的竞争力。
不过,工商业领导人对此表示担忧。泰国工业联合会鞋类分会的主席Thamrong Tritiprasert说,“泰铢相对于一些竞争对手来说升值过快,我们这些私人企业告诉政府升值太快了,但政府看来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他说,不止是 泰国的制鞋业会因越南盾贬值面临压力,而可能是所有行业。两国还在大米等农产品市场存在竞争。
经济学家说,越南的举动不太可能引发其它地区的竞相贬值。越南经济规模较小,大多数亚洲国家更关心比越南大得多的竞争对手中国的汇率政策。但越南的做法可 能会在纺织和农业等一些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并可能加快制造业向该国的长期转移。越南本已具有庞大和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近年来,越南的出口增幅快于其它亚 洲经济体,2007年吸引的海外直接投资也超过了更大的竞争对手泰国。它是全球大米、咖啡和虾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国际了望】
世行行长佐利克:资产泡沫可能成下一脆弱链条
  【开利综合报道】近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罗伯特•佐利克撰文《亚洲资产泡沫不容忽视》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资产泡沫可能将成为下一个脆弱链条,有可能再次破坏人们的生计,再让数百万人陷入贫困。
  亚洲这一危险更为明显。佐利克说,目前亚洲正引领全球经济前行,伴随着这种颇受欢迎的经济增长,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但宽松的货币、波动的大宗商品市场以及农业歉收交织在一起,对于贫穷国家的食品价格而言,可能会让2010年成为又一个危险的年份。
  佐利克表示,历史书上关于如何应对资产泡沫的章节,后面跟着的通常是悲惨的故事。过于突然的收紧利率,特别是在复苏势头疲弱的地区,例如美国和欧洲, 可能会引发另一轮经济低迷。他指出,亚洲的一些政策制定者正尝试其他手段,包括设定银行信贷增长总量目标、设置银行信贷中用于房地产和间接组合投资的比例 上限,或提高风险较高银行的资本金要求等。佐利克甚至认为,G20最好能将资产价格泡沫和新增长策略提上议事日程。否则,2008~2009年危机的解决 方案,或许会给2010年乃至更远的麻烦埋下祸因。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市场对于亚洲资产泡沫的担忧过度了。德意志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Spencer称,市场对外国资金流入亚洲市场将 引发资产泡沫的担忧情绪,在目前阶段看来有点过分夸大了。他还指出,货币刺激政策以及资本大量流入的局面正迫使亚洲政府采取更加严格审慎的监管措施,努力 避免“不可避免的”通胀压力,以及因此而引发的资产泡沫问题。
日削减预算拿国防开刀 顾及对美关系暴露局限性
【开利综合报道】日本政府行政刷新会议的工作组,在本周进行的甄别工作中开始对防卫预算项目大动手术,接连要求“修改”预算,摆出了强调安保领域也不是“ 禁区”的姿态。不过,装备采购预算需要通过政府的政治判断作出最后决定。对于驻日美军驻留经费负担等影响到日美外交的问题,工作组虽有所涉及,但可以说并 不彻底。在日美关系围绕驻日美军整编而出现矛盾的情况下,甄别工作暴露出了局限性。
  甄别人员对日本防卫省提出的2010年度概算要求接连提出了严厉的质询,“是否因为是国防,就缺乏成本意识?”、“希望好好考虑如何使用税金的问题 ”。此前,防卫预算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逐渐变成了“禁区”。行政刷新会议则有意通过触及这一领域,突显民主党政权与自民党的不同。
  工作组否决了扩容自卫队的要求(预算72亿日元)。不过,增加部署拦截朝鲜远程弹道导弹的“爱国者-3”(PAC-3)防空空导弹和可搭载直升机的航 母型护卫舰等主要武器装备的问题、以及驻日美军驻留经费负担这一涉及到日美关系根基的问题还尚待解决。甄别工作的总负责人、前民主党政调会长枝野幸男明确 表示“不讨论部署多少PAC-3的问题”,将“等待政治判断”。
  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原本就很困难,再加上还存在冲绳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日本防卫省官员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触及作为日美同盟基轴的安保问题“不 是上策”。这一看法似乎对甄别人员也产生了影响。日本防卫相北泽俊美对部分驻日美军驻留经费负担预算被要求削减感到不快,担心这将向美方发出错误信号,产 生负面效果,称“防卫省对此并不欢迎”。
关于日本自卫队扩容要求被否决一事,北泽批评甄别工作把“普通公务员和负责国防任务的人员等而论之”,表示“将在实际编制预算时再次表明我们的想法”。
穆迪:危机下全球公共债务额猛增
【开利综合报道】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危机环境下各国公共债务水平不断上升,2010年全球公共债务总额预计将比2007年大增约45%,达到49万亿美元。
  穆迪公司的报告预计,2007年到2010年全球公共债务总额将增加约15.3万亿美元。报告说,即便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这一债务增额也相当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帮助欧洲重建而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规模的100多倍。
  报告还谈道,在新增的公共债务中,有近八成来自七国集团,其成员国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7个发达国家。报告解释说,这是 因为这些国家在危机中受危机冲击最明显,其政府纷纷举债筹资以刺激经济抑制衰退。不过,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言,2009年经济增长情况不利,因此公共债 务负担将越来越难以承受。
【观察思考】
六因素致内需不足
  【开利综合观察】中国会科院经济研究所郭路近日表示,尽管去年末以来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已取得显着成效,但经济中“投资强、消费弱”的不均衡特征 依然较为明显,消费不足仍是困扰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突出矛盾。郭路认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解决好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中面 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郭路指出,导致中国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有六大因素:其一,是投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失衡。鉴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保八”目标无虞,特别是当投资对拉动 GDP 增长作用巨大时,消费的相对下降是肯定无疑的。其二,是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居民很难确定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消费下降。
  三是医疗、养老和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在根本上很难刺激和提高农村的消费;四是财富积累的过程很缓慢。鉴于刺激计划的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 设、生态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方面,这些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将是长期和平稳的,表明财富积累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意味着中国很难做到快速提高居民的 消费,消费的变化也将是比较平缓的。
  五是谨慎看待房市的财富效应对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对无房的城镇居民来说,房地产价格上涨将压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六是,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 并不是可供分配财富的增长,如巨额的贸易顺差变成了庞大的外汇储备,这部分外汇储备停留在国外银行账户上或变成美国等国的国债,并没有变成可供中国居民消 费的即期产品。
  郭路认为,要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就要采取综合的办法,当中包括: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健全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部门要尽量纠正经济中的扭曲现象,如 降低国际贸易的不平衡;继续改善劳动力就业市场,降低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成本;打破部分垄断部门的垄断,通过竞争提高它们的产出水平和提升它们的产品质量。
 
中国国际期货宝安营业部 
        
    [开户咨询热线] 0755-27757898
    [行情咨询热线] 0755-27782870、27787621
    地址:  深圳市宝安3区宝民路中粮地产大厦609室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