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膨汹涌 食品疯狂涨价 G20联手找对策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12-01-2011

《路透社》报导,20国集团(G20)一位官员较早表示,全球几家最大的经济体正努力採取各种措施压低持续扬升的粮食价格,最大稻米出口国泰国誓言保持出口量稳定,避免2008年粮食危机重演。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公佈,12月全球食品价格创歷史新高,超过2008年引发多国骚乱的水平,主要粮食价格可能继续上涨。

决策者担忧,倘若物价控制不力,持续上升的食品价格可能加剧通膨、贸易保护主义和社会动盪。

高粮价或衝击
新兴国家消费支出

上週五阿尔及利亚的骚乱进入第二天,食品价格高涨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警察在回教堂附近部署警力,政府当局暂停足球比赛。

代表韩国出席G20会议的李昌鏞表示,G20成员正进行工作小组磋商,旨在增进粮食安全领域的全球合作。

李昌鏞说:“法国正在强调粮食安全。作为前G20峰会主办国,我们愿意彻底解决价格波动问题。”

知情人士表示,法国总统萨尔科齐已经要求世界银行就粮食价格的影响进行紧急调查。

法国总理菲永表示,作为G20轮值主席国,法国的优先任务之一就是寻找方法以共同应对粮食和能源价格的“过度波动”。

一个担忧是,高企的粮食价格可能衝击快速增长的新兴国家的消费者支出,而这些国家正在引领全球经济復甦。

去年穀物疯涨

小麦价格去年上涨47%,受俄罗斯和黑海地区乾旱等恶劣天气影响。

美国玉米飆升逾50%,美国大豆亦跳涨34%。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上週三发表报告称,糖价和肉价均达其自1990年开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小麦、稻米、玉米和其他穀物价格也都创下自2008年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准。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指出,稻米等穀物价格尚未触及2008年高点,但糖价和食用油价格正推高食品指数。

“我们准备增加援助,尤其是对易受这些食品价格高企衝击的国家,並將特別关注儿童所面临的风险,”WFP发言人卡西拉(Emilia Casella)在日內瓦召开的一个新闻发佈会上称。

她表示,过去一年,非洲许多国家相当理想的收成已带来帮助,储备也高於2008年危机时的水准,同时影响肥料和食品运输的燃料价格下跌。

食品类商品价格
不太可能大幅上涨

瑞士信贷驻新加坡分析师Robert Prior-Wandesforde表示,除非发生天灾,否则食品类商品价格不太可能进一步大幅上涨。

“现在全球和出口国的小麦和稻米的库存兑消费比较预估均明显高於2007/08年度水准,这意味不太可能出现供应短缺和极端的出口限制。”

但是,总部位於伦敦的风险投资公司Emergent资管公司仍预计食品价格还將大幅上涨。

“如果你观察一下人口或生產情况,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便会发现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该公司首席投资员穆兰(David Murran)对《路透社》表示。

辣椒大米洋葱受关注

包括巴西、印度和中国在內的很多国家,食品价格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因食品成本激增,拉美12月通膨率也普涨,增加了决策者升息压力。上月墨西哥的玉米饼和智利牛肉价格大幅窜升,2010年巴西豆子的价格更是“高歌猛进”。

中国已实施价格调控措施以確保消费品的价格稳定。上週五,埃塞俄比亚亦宣佈类似的措施。

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泰国亦寻求稳定市场的措施,商务部长纳卡塞(Porntiva Nakasai)对记者表示,2011年出口將保持在900万至950万吨,2010年曾降至900万吨。

全球最大的大米买家--菲律宾表示,2011年进口至少会减少一半,进一步缓解了市场对今年大米吃紧的忧虑。菲律宾2010年大米进口量创纪录高点。

过去一年,印尼辣椒价格大涨4倍,推动整体通膨率升至近7%。

在印度,恶劣天气损害洋葱產量致使价格飞涨,官方就恢復进口同巴基斯坦展开谈判。印度洋葱价格疯涨曾一度引发民眾抗议。

生產国迎丰收
米价或避疯涨

《路透社》报导,全球稻米出口大国泰国和越南供应充沛,应能在今年第一季遏制米价涨势。如此一来,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扬促使食品通膨跃居决策者的首要议题之际,亚洲国家的主食稻米却能免於疯涨。

去年其他粮食作物飞涨,推动全球食品价格上行,但稻米价格却下跌。目前指標米价仅为2008年峰值的约一半,令亚洲国家政府鬆了一口气。两年前米价疯涨时这些政府曾面临社会动乱威胁。

泰国指標米价在2010年大跌13%,同期美国小麦期货和玉米期货却飆升近50%,因恶劣天气侵袭主要產区。

虽然稻米並未涨价,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本週表示,全球食品价格在12月触及纪录高位,而受不利天气条件影响,主要粮食价格恐將进一步攀升。

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国越南在下一收割季节料获得丰收,同时最大进口国菲律宾则声称將在2011年减半进口。分析师表示,单凭这两个因素应能够確保一段时间的良好供需平衡了。

“越南將在2月收割稻米作物、3月產量或达到顶峰,泰国和越南稻米价格料会下滑。”

曼谷一家大型稻米贸易商Novel Agritrade的Kiattisak Kanlayasirivat说道。

不过,亦有一些可能的利多因素。最大出口国泰国的库存较2009年底和2010年初水准减少。前出口大国印度料將继续限製出口。

Kanlayasirivat说,即使价格上涨,涨幅也可能会是温和的。

指標100%B级泰国白米价格上週下跌5美元至每吨535美元,为11月以来最低。美国稻米期货亦跌逾2%。

而2008年稻米价格曾达到每吨逾1千美元的峰值,当时曾促使数国政府削减出口以保护本国市场。

收割量可稳定需求

据业內估计,越南2011年稻米產量料在4千万吨,高於此前两年的3千990万和3千889万吨。越南下月將开始稻米收割工作。

菲律宾上週五重申,今年稻米进口至少將较2010年创纪录的进口量减少一半。

菲律宾2010年进口了245万吨稻米以满足国內需求,该国政府希望能在2013年实现稻米產出的自给自足。

交易商称,泰国农户的补种將会抵消上年因洪水引发的任何短缺。

泰国目前的稻米库存已从2009年底非正常的高点700万降至100万吨左右,这將会给予稻米价格一些支撑。泰国政府2009年出高价从农户手中买入稻米,使得该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价格竞爭力。

人们普遍预期,印度仍將会执行2008年危机时推出的限制稻米出口措施,儘管该国库存增加,且业內呼吁要放开海外销售。

发展中国家
打响通膨阻击战

《华尔街日报》报导,通膨正在全世界最大的几个新兴市场国家中蔓延,使得这些自金融危机结束以来一直都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国家內出现了躁动和不安。

经济发展迅速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目前在全球经济活动总量中佔据近五分一的比例,这4个国家的中行最近几週纷纷提高了利率,並且还在尝试採取更多引人关注的举措来平抑不断上涨的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印度和俄罗斯分別对洋葱和小麦实施了出口禁令,中国则承诺对食用油等物品实行价格控制。

巴西上週五说,2010年的通膨率上涨了5.9%,为6年来的最大升幅,这增加了巴西將本已处於高位的利率进一步上调的可能,將给经济增长带来潜在威胁。

可以肯定的是,巴西一位数的通膨率与上世纪90年代初该国曾遭受的恶性通膨比起来还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一些分析师说,对新兴市场可能出现螺旋式通膨的担忧有些言过其实了,目前的通膨率仍然低於2008年金融危机前曾达到的峰值水平。

儘管如此,这种通膨趋势仍成为从北京到新德里的官员都感到棘手的一道政策难题,担心之一在於在这些大部份地区还很贫穷的国家,食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破坏社会稳定。

通膨是重大风险之一

渣打银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关家明说,通膨是今年的重大风险之一。

发展中国家物价加速上涨的情况与欧美的低通膨率以及日本持续的物价下跌形成了鲜明反差。造成这种差异的部份原因是因为新兴市场国家实现了强劲的经济復甦,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则是步履缓慢。

经济学家说,如此迥异的经济命运令发展中国家抑制通膨的努力变得复杂起来。

巴西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抱怨说,联储局向美国经济注资6千亿美元的决定使美元走软,从而促成了商品价格上涨並引发资產泡沫。联储局主席伯南克上週五说,这一刺激措施並未对通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济学家们说,美国经济的復甦状况好於预期,將在全球供应链中增加些许需求,从而助涨通膨,使得那些已经全速前进的经济体出现过热的情况。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经济学家普拉萨德(Eswar Shanker Prasad)说:“我们將来到一个接合点,届时新兴经济体的政策要求將让位於为促进经济而实行的政策。”

巴西觅策限制信货数量

为在经济增速接近7%之际遏制通膨,巴西利率之高已属世界前列。在美国、日本为刺激增长实施宽鬆货幣政策之际,巴西10.75%的利率从这两个国家吸引了大量投机资金。受此影响,巴西里尔自2009年以来对美元升值超过35%,削弱了出口竞爭力。为避免进一步加息,巴西正在试验其他措施,比如提高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从而限制信贷数量。

对於罗塞夫(Dilma Rousseff)刚刚成立的新巴西政府来说,这个问题是一个重大考验。罗塞夫在竞选中承诺扩大福利支出,但她现在正在考虑是否冒著政治风险限制支出,以削减赤字,为经济降温。

中国11月5.1%的消费价格涨幅,主要是涨幅达11.7%的食品价格带动的。但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膨率也呈现为上升,同比涨幅为1.9%。

中国已推出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物价,包括两次加息、人民幣小幅升值、收紧银行贷款、实施物价管制,以及打击食品行业非法投机等。

食品价推升印度通膨

印度2010年通膨有很大一部份是食品价格带动的,人们曾预计稻米和其他粮食的好收成將缓解通膨压力。但最新政府数据表明,食品形势並未缓解,最近印度食品价格的涨幅已经大幅扩大。经济学家说,印度储备银行在2010年6次加息后,1月25日开会时几乎肯定会再次收紧。

据国际货幣基金组织(IMF)上週四发表的报告,印度截至2011年3月31日一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8.75%。但对於数亿贫困或拮据的印度人来说,通膨很有可能削弱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上週五早上,36岁的软件工程师马杜拉(Amrith Mathur)在新德里一处批发市场买蔬菜。他说,物价上涨削弱了工资的上涨。

他说,前面两年工资都没涨,今年只涨了5%,但由於关键商品价格飆升,这个加薪幅度等於是零。他说,如果人们的购买力日復一日地下降,政府又怎能实现他们高达9到10%的增长目標呢?

俄罗斯12月消费价格
按年涨8.7%

在俄罗斯,夏季的乾旱导致小麦价格疯涨,政府將2010年通膨率控制在6到7%范围的目標也打了折扣。俄罗斯上週报告说,12月消费价格较11月上涨1%,快於预期,按年涨幅为8.7%。这使人们更加认为俄罗斯將在接下来几个月加息。

其他大型新兴经济体近几个月也出现快於预期的物价上涨。秘鲁上週出人意料地实施了一次加息,墨西哥报告的通膨率达到4.4%,高於预期。预计泰国將在本週加息。韩国也將於本週公佈一揽子应对物价上涨的政策。

商品价格上涨
全球经济仍密切

《路透社》报导,如果有人不相信全球经济仍然相互紧密地联繫在一起,不断上涨的宗商品价格应该会打消这种怀疑。

美国失业率和閒置的工厂產能都处於异常高的水位,突显美国经济仍然远未发挥其全部潜力。

儘管美国经济低迷,但由於来自新兴市场的强劲需求,价格压力在大宗商品市场不断加剧。追踪19种商品的路透/杰佛瑞期货价格指数(Reuters/Jefferies CRB Index)自7月以来上涨了28%。

这些压力集中在食品与能源上面,在联储局研究最近的数据以確定美国未来通膨趋势时,寧愿忽略这两个项目。联储局的理由是,食品与能源价格波动太剧烈,难以提供可靠的参考。

商品价格上涨对於企业非常不利,他们面临的处境是,一方面要为原材料付出更多的费用,同时在经济仍然疲弱之际,客户要求其提供折扣。这將挤压企业的利润率。

本週的数据料將显示,美国企业正在消化较高的成本。《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预计,週四的美国生產价格指数(PPI)上涨0.8%,但週五公佈的消费价格指数(CPI)预计仅上涨0.4%。

以按年增幅来看,二者差距更大。PPI按年增幅料为3.8%,而CPI则仅料成长1.3%。

企业或许不愿永远承担成本上涨,特別是在经济显露更多提速跡象且消费者支出有所增强的情况下。

“我估计上半年製造商在定价方面会试图更加主动一些。”ISM主席欧尔说。

本月稍早公佈的ISM製造业数据显示,物价分项指数大幅扬升。

美国通膨並非近在咫尺

这並不预示通膨风暴將席捲美国,因为就业市场还不够强,不能带来强烈的薪资压力。

但这还是引起了联储局主席伯南克的注意。

他上週五对议员表示,联储局尤其密切关注燃料价格,以確保消费者支出能力不会因此趋紧。

“我认为油价上涨的主因在於新兴市场的强劲、在於中国和其他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

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在苦苦遏制通膨--与联储局不同的是,他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能忽视食品和能源成本。

在新兴市场国家,食品在家庭开支中的比例比美国高,因此食品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中所佔权重更大。

全球中行超低利率或难持久

巴克莱资本份析师卡洛(Julian Callow)表示,大宗商品价格飆升令投资者质疑全球各国中行还能维持多久的超低利率。

对联储局来说,通膨还未接近可能引发政策收紧討论的水准。

“目前我们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的飆涨,还不足以让我们预计民间消费会出现下降的风险,但如果商品价格继续上涨,则这点將需要关注。”卡洛说。

新兴市场形势完全不同。中国、印度以及一系列新兴国家已纷纷採取行动抑制物价上涨,卡洛预计会有更多举措出台。

对於伯南克及其同僚来说,担忧之一就是新兴市场的压力可能最终回馈给美国物价。特別是,中国製造业者不仅必须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还要应付劳动成本的提昇。

瑞士信贷分析师认为,中国正进入一种状况,即该国看似无穷无尽的劳动力供给难以跟上需求的步伐。

1970年代末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年轻劳动力人群规模缩小,工厂已经感到他们必须大幅提高工资水平才能吸引到进城务工人员。

“这说明一种时代就要开始步入终点了,也就是说中国不再会是推动全球通膨回落的中流砥柱。”瑞士信贷亚洲区经济师陶冬在最近一份致客户的研究报告中写道。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剧烈转变,不仅会重新定义中国自身的增长模式、生產、消费和收入分配,还將对其他国家的通膨、金融价格和製造业外包模式產生重大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