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急拉中国信任票
信息来自:2011年08月18日 14:28:06 来源: 环球时报 · 作者:( 编辑:雷东瑞 ) · 日期:19-08-2011

 

  8月18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举行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美国副总统拜登昨晚抵京,接下来的5天中,他将与中国高层领导人举行多场会晤。在美国舆论场,“拜登为何登上飞往北京的飞机”成了一道引发争论的多项选择题,选项中既有“受邀访问”、“表达善意”等好言好语,也有“压人民币升值”、“提升人权”这些旧事重提。但在多数分析家看来,拜登任务表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重要的”都是经济议题,而最最重要的,是向中国传递“美国能行”的信心,“为中美未来铺路”。一些媒体据此将这次“债务阴云下的访问”,看做美国对最大债主的“安抚”,“是奥巴马不得不下的一步棋”。不过1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3名中国学者都不认同这种判断。社科院专家倪峰说,拜登主观上没有安抚的意愿,客观上也没有这样做的能力。虽然中美之间都有怨气,但英国学者帕洛认为,双方其实已进入“不离不弃”的时代,对于当下来之不易的关系,谁也无法轻言离开,轻易放弃。

    拜登要重建中国对美国的信心

    “放心吧,你们的钱在我们这儿很安全。”在拜登专机抵达北京当天,美国彭博社认定这句话是美国副总统此行需要传递的“最单纯信息”。文章说,在发生美国主权信用降级等一系列变故后,“中国人正在等待一份对于美国经济未来的解释”,而拜登被认定是向美国最大债主提供这种解释的人。同样认同此判断的美国《洛杉矶时报》使用了另一种说法,拜登要到北京“布道信心”。

    实际上自拜登16日启程起,“他为何登上飞往北京的飞机”就引发美国媒体争论。白宫称,拜登此行是依据中美两国元首年初达成的共识,受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之邀访问,习近平副主席明年将回访美国。而一些美国媒体认为,拜登此行肩负多重重任,包括向中方强调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性,与中方谈论台湾问题、西藏、人权等议题。但在另一些媒体眼中,美国债务危机爆发让这些老话题只能被挤到后座上。彭博社说,拜登此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重要的都是经济议题”,当中国人发现他们已坐在能够批评美国肆意挥霍的位置上,一定不会不高兴。

    《洛杉矶时报》说,中国已警告美国“管好自己的金融野马”,考虑到拜登在美国两党就债务上限达成妥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是与中国人讨论此事,让中国对美国经济重拾信心的合适人选。文章援引美国学者莱尔的话说,“很显然,美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克服眼下的巨大经济和金融挑战,中国在美国有很深厚的利益,而美国经济也存有许多强大力量,让中国人有兴趣学习。

    多家国际媒体17日报道拜登访华时,都提及他1979年随美国国会首批访华团初到北京的经历。BBC说,当年那个叫拜登的年轻参议员看到的,是一个刚从文化大革命的恐惧中复苏的穷国,他30多年后以副总统身份回到北京时,这座城市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心脏,一个有足够能力帮美国创造就业机会的地方。香港英文报纸《虎报》说,30多年间,地球重心已完成从西向东的转移。多少年来,一直是美国告诉别的国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在此次美债危机中,中国人开口了,要求华盛顿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这无疑会让奥巴马尴尬,但对他来说更危急的,是国内政敌对他的围攻。文章说,“也许,安排拜登来安抚北京只是奥巴马棋盘上一步棋,一步他不得不走的棋”。BBC说,拜登此行证明,与激怒自己的重要债主和贸易伙伴相比,华盛顿选择接触北京无疑会得到更多。

    在对任何事都会出现不同声音的美国,“拜登意图安抚中国”的说法招致一些人的不满。个别人将听任中国说教比做二战时期的“绥靖”,一些媒体则将关注点放在人权组织对拜登施压上,还有媒体强调压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性。但《纽约时报》认为,随着中国慢慢让人民币升值,此议题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眼下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直接威胁到中国人的钱袋子,一些中国普通百姓已公开批评政府在美债上投入过多资金。美国学者李侃如说,当中国人认为他们面对的是一名强势美国总统,总会表现得很乖,但最近的事件很难让人感觉奥巴马是名强势总统。《纽约时报》17日猜测,拜登会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为美国经济政策辩护。

    “拜登此行能够成功安抚中国吗?”环球网17日以此为题的民调显示,认为“不能”和“很难说”的受访者比例之和接近91%。当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3名中国学者都不认同“拜登此行意在安抚中国”的说法,强调行程是中美高层早已定好的,“与美债危机无关”。中国学者袁鹏说,所谓“安抚”只是媒体语言,拜登不仅没想着安抚中国,反而会向中国提要求,这才是美国人的做事方式。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倪峰说,奥巴马政府只有把美国经济搞好了才能让中国安心,但经济能不能搞好,保证一百遍也不管用。

    为中美未来打开另一扇窗

    在一些美国媒体眼中,拜登32年前初访中国时,美国刚刚打开“接触中国”的窗户,而《华尔街日报》认为,他此次以副总统身份首访中国,将打开“与中国未来领导层接触的窗户”。该报称,拜登访华期间将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晤至少5次,本周末还将与习一同访问都江堰市,并在成都一家饭店共进非正式晚宴,这些都是不同寻常的举动。有分析指出,拜登到访成都反映出中美合作向内地二三线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新趋势,因为美国商会最新的一个报告指出,有80家美国企业都有计划今年向中国二三线城市扩张,成都已经是连续4年成为美国企业最青睐的一个投资地。

    美国驻华使馆17日没有向《环球时报》透露拜登当晚抵达后的行程,这一行程不久后却被《纽约时报》曝光,该报称,顶着一堆疑虑开启中国之旅的拜登抵京后没有直奔下榻的国际俱乐部饭店,反而把行程第一站放在奥体中心篮球馆。当晚,他在那里观看了美国乔治敦大学篮球队和中国山西中宇猛龙队的较量。

    除中国外,拜登此次亚洲行还将先后访问蒙古与日本。路透社称,除了寻求与中国构建更强有力的关系外,拜登将会表扬蒙古成功实施民主,并向日本表达对地震灾害的慰问。日本NHK也认为拜登访华的重要任务是安抚中国对持有美国国债的不安,加强与中国领导人的关系,为中美关系未来铺路。《朝日新闻》则习惯性地做起对比访问日程的算术题。文章说,拜登重视中国的态度非常鲜明,这从访问日期上就能看出,他在日本访问3天,蒙古1天,但在中国却要停留6天。

    “拜登鼓励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此消息16日被看做美国副总统向中国释放的积极信号。但西方舆论对中美关系前景的预测并不都是积极声音。

    “欢迎来到亚太世纪”,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17日发出的这一呼吁乍听上去很积极,但文章核心内容却是援引美国国务院负责亚洲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的话,指责中国拒绝与美国达成“反危机协议”。文章说,冷战时期,为防止意外冲突引发战争,美国与苏联一直通过达成多项行为协议阻止冷战灾难爆发。坎贝尔说,如今美中军事力量的行动范围越来越接近,非常需要增加在公海和公海上空军事行动的可预测性,美国为此多次提议中国签订相关协议预防危机,但中国总是拒绝。澳大利亚战略专家霍格说,“中国似乎已做好铤而走险的准备,打算利用这些意外事件拓展自己的主张,这就是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这就是战争爆发的程序。”

    “中美正上演一场没有珍珠港的全球战争”,提出这一耸动说法的德国“战争新闻”网17日说,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中国的发展都超乎想象,外界怀疑美国正在走向崩塌,虽然无法确定日期,但中美之间的最后一轮比赛已经上演。

    中美进入“不离不弃”时代

    在国际问题专家眼中,这种来自媒体的耸动预测并不可靠。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学者帕洛17日对《环球时报》说,拜登访华就是为了给民主党下届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维稳铺路。她说,中美关系实际上已进入不离不弃时代,双方虽然彼此有怨气,但对于来之不易的关系,谁也无法轻言离开,轻易放弃。

    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认为,拜登访华是中美高层交流机制化、常态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他没事儿也要来访问。这样的访问任何时候进行,都会谈合作,就结构性的矛盾,比如说台湾问题、见达赖的问题等进行沟通。这种结构性矛盾是美国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但就此进行沟通仍然有必要,因为有矛盾而不沟通,会制造更大的问题,进行沟通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可以控制问题。所以像拜登访华这种机制化的访问,有助于双方在矛盾中保持有序的竞争和合作。

    拜登访华后,中美关系会怎样走?明年美国总统大选被国际分析家认定是一个关键因素。香港《虎报》认为,随着明年美国总统大选日益临近,中美关系未来依然会在各种极端情况和反复无常中摇摆,当下对于中美关系未来一帆风顺的任何预测都是不现实的。

    曾任野村证券高级研究员的日本专家佐佐木芳邦17日对《环球时报》说,从大选的角度考虑,奥巴马政府不会希望中国对美国心存太多芥蒂,而且大选之年的美国经济往往是4年循环中最好的,随着美国经济慢慢复苏,中国的担忧是可以缓解的。他认为,与中国不同,日本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从属国,在经济上几乎与美国一体,所以即使美国信用降级,经济滑坡,日本也不会对美国提出什么要求。以前日本是美国最大债主时都没说什么,现在变成第二大债主就更不会说什么了。佐佐木芳邦说,“日本是个善于忍耐的国家。”(孙秀萍 李珍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王海峰 刘洋 柳玉鹏)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