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遇多个两难困扰
信息来自: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9月13日 11:04:26 · 作者:( 编辑:高方圆 ) · 日期:14-09-2011

   本周,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央行都维持先前各国基准利率或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不变。市场预计英国和欧盟也将继续维持低利率。中国CPI预计仍将高企,加息还是不加,成为一个两难困扰。

    瑞士央行日前强力干预汇市,虽然日本干预汇市的预期落空了,但有关汇率之战的声音仍笼罩在全球各国的头上,中国此前一段时间保持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如今,在越来越多国家可能干预汇市的背景下,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还是继续升值或相对贬值一些,成为又一个两难困扰。

    G7会议今日召开。市场预期,G7会议或会呼吁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延缓财政紧缩,以刺激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说,宽松政策面临通胀压力的考验,紧缩面临经济下滑的危险,宽还是紧,中国同样面临两难困扰。

    中国跟随干预汇市不太可能

    为了应对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9月6日,瑞士央行对汇市进行强力干预,将瑞郎兑欧元的汇率上限设定在1.20。瑞士央行表示,近期瑞郎的大幅升值对瑞士经济产生实质性威胁,并带来通缩风险。

    周三日本的议息会议上,日本央行明确表态不会效仿瑞士的汇率政策。分析认为,9日如果G7会议对汇率问题达成某种共识的话,日本还是可能会进行汇市干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瑞士和日本干预汇市对中国影响不大。日本和瑞士干预汇市主要是由其自身的进出口结构和它们的金融市场与欧美国家的融合度决定的。范建军认为,人民币现在应该升值,中国不会也不应该干预人民币的升值。

    事实上,如果后期美元、欧元因流动性释放进一步贬值,必将进一步导致发达国家货币竞相贬值,面对全球经济的放缓,各国央行“以邻为壑”竞相贬值的风险正在累积。在这个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升值的压力会明显增加。

    在各国货币争相贬值的情况下,中国的压力会格外明显,人民币升值压力将非常大。一些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偏紧,使得人民币作为避险工具的升值预期进一步提升,让中国的出口进一步承压,由汇率战引发贸易战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瑞士干预汇市对中国经济没有太大影响,中国和瑞士的贸易额比较小。日本不干预汇市,日元升值快,对中国出口是有利的。如果日本干预汇市,日元升值会放缓,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

    奚君羊说,汇率变动要看是人民币对外币整体变动还是单边变动,如果是对外币普遍升值,就应该从国内的经济来考虑进行调整。

    加息还是降息难决定

    这周,澳、日、加、英和欧洲央行五大央行相继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各央行是否调息成为各界的关注焦点。周二,澳大利亚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4.75%不变。周三日本央行决议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维持在0.0%—0.1%的水平,并且不会新推宽松政策。加拿大央行周三也决定基准利率维持在1%不变。加拿大央行表示,由于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受挫,升息的必要性正在“减弱”。

    市场预计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维持原有低利率的可能性居大。

    在主要经济体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下,中国此前的加息趋势是停还是转向成为一种困扰。

    奚君羊表示,中国利率是否调整要从国内经济情况出发,不能看外国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他认为中国物价高企,CPI处在高位,一直不下来的话,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下半年可能会加息一次,但不确定会是在几月。”

    范建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应该加息,但是可以进行非对称加息。目前贷款利率比较高,应该上调存款利率。他解释,中国的利率跟欧美国家的利率不一样,欧美国家是同业拆借利率,我们国家是存贷款基准利率

    但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持不同观点。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国际环境来说,各国都压低利率,中国加息会导致内外利差加大,热钱大量流入,反而会加剧国内的通胀。从国内情况来看,提高存准金率和加息的效果已经不大,所以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量化宽松加大也难

    G7会议今天在法国马赛召开,商讨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对策。市场预计,G7会议可能同意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在有条件的国家延缓财政紧缩措施,并实施结构性改革。

    范建军认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可能会维持现在的量化宽松政策,但不会再加大。欧洲国家量化宽松加大的余地也已经不大。“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维持低利率主要是提振消费者信心,股市债市不下跌,对金融资产市场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刺激本国经济增长。”

    吕随启表示,欧美国家维持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其本国经济复苏,增加消费和进口,有利于中国出口的增加。但是如果加大量化宽松,则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流入中国的热钱会大幅增加,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会更大。如果这样,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应该向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做法靠拢。

    “所以美国没有立即推出QE3是一个很正确的做法。”吕随启说。

    对于中国,通胀水平不降,量化宽松也难。

  ■见习记者 曾会生■本报记者 唐福勇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