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
信息来自:中国金融应用写作 · 作者: · 日期:04-01-2009

 本文链接: http://www.joxue.com/paper/zt/jinrongweiji/13174.html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不少国家对金融市场放松管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允许国外银行到国内开设分支机构, 并大幅度放宽业务范围,允许非居民到国内金融市场筹资,实行国民待遇,加强国内外机构的融合和竞争;开放国内证券市场,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自由进入国内证券 市场;放松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在 80 年代以后金融市场的发展史上频繁出现的金融危机,严重地破坏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1997 ~ 1998 年亚洲金融危 机中凸现出的投机破坏性问题,促使我们认真思考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问题,并对货币政策在防范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作出新的思考。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因素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把信息不完全理论引入到对金融市场的研究领域。 Gertler ( 1998 )、 Bernanke 和 Gilehrist ( 1998 )等人的研究表明:与产品和要素市场相比,金融市场更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市场。在金融市场上,信息在借贷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 的,最终借款人对其借款用于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投资者对影响投资收益的所有变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的不完全性影响 了金融活动参与者行为均衡的性质以至金融资产价格均衡的性质,造成了金融活动中的 “ 逆向选择 ” 和 “ 道德风险 ” 。信息不完全性影响了金融活动的合理性,使金 融市场的完善性大打折扣。 “ 逆向选择 ” 降低了金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效率, “ 道德风险 ” 削弱了金融市场的资金动员能力。当遇到大的金融灾难时,如墨西哥、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金融资产的价格跌到低于其基础价值以下的水平。外国直接投资往往在这样的时机大举入侵,趁火打劫大量的购买廉价资产,许多重要的国 内公司被外国公司控制。这是当代世界资本跨国流动快速增长导致金融危机后的一个新的特征。

  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上发放贷款时关注的是贷款利 率的高低和风险大小,但是,金融机构获取的利息高低本身也会影响贷款风险。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使潜在进行资产投资的借款人产生分化。既然借款人具有不同还 款能力的概念,金融机构就必须搞清楚哪些资产投资者是最有可能还款的借款人。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有关信息无法全面了解,所以在鉴别借款时,利率便成为一种 检测机制或信号。但贷款利率的提高(平等地适用于所有的借款人)又将把 “ 好的 ” 借款人挤走,而留下 “ 坏的 ” 借款人,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的例子。那些从事 风险最大的投资项目的个人和公司愿意支付最高的利息率。如果市场利率因信贷需求增加或货币供应量减少而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信贷风险低的借款人就不太想去借 款,而信贷风险高的借款人却仍然愿意借款。逆向选择的风险因此而增加,贷款人将不再提供贷款或提供较少的贷款。贷款的大幅缩减将导致投资和总体经济活动水 平缩减。

  企业过度利用债务融资是造成金融市场运行不稳定的根本性原因。一旦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产生变化,低流动性资产便大幅度跌价,使投 资者对高负债经营的企业产生怀疑,继而债务流动的链条断裂,靠借入流动性维持经营的企业难以为继,产生普遍的金融恐慌。美国经济学家阿罗 ( KennethArrow )在修正一般均衡理论时认为,经济决策环境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信息的增加,只能意味着不确定性的一定程度的减少。阿罗分析了不 完全市场和经济行为人信息非对称问题,认为只要经济存在着不稳定性,就会有通过获取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可能,在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中,信息的价值是显而易 见的。因为不确定性有经济成本,所以减少不确定性就是一种经济收益,信息的价值就体现于这一收益之中。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问题,由此而产生了市场的有效运作。当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积累到致使市场不能有效地在储蓄者和有生产投资机会的人们之间融通资金 的严重程度,金融危机便产生了。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完全问题的办法包括:由私人部门生产并销售信息,政府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以增加金融市场的信息等。银行是 专门从事信息收集的金融机构,便利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性投资。金融危机中一些银行的倒闭减少了通过银行进行的金融中介活动,并导致投资缩减和总经济活动水 平下降,因而使社会信息总量大幅下降和不确定性急剧增大,危机进一步深化。
 
  非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状况恶化也是形成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 素。资产市场价格急剧下泻能加剧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由于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计量的是公司的净值,股票市场的下泻便意味着 公司净值的下降。公司净值有与抵押品相类似的作用,股票市价下泻引致公司净值的下降使贷款人不愿意提供贷款。另外,由股市下泻引致公司净值下降,刺激了借 款人从事风险投资。因为一旦投资出了问题,借款人承受的损失是比较小的,这会导致道德风险增大。道德风险的放大使得贷款人没有积极性发放贷款。这就是为什 么股市下跌,公司净值下降导致贷款减少和经济活动水平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审慎监管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1. 金融监 管机构必须正确迅速地采取行动是非常重要的。监管人必须承担监管工作中容忍迁就而引发问题的责任。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监管银行经营的工作十分有效,因为 有一项重要的规定:如果银行破产使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遭受损失,它必须向国会提交报告说明其监管责任是否得到履行,国会的会计部门须对其报告内容进行审计, 国会议员和普通老百姓都有权要求获得这些报告,以便对其监管责任提出质疑。

   2. 加快金融业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使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准确地反 映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金融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金融企业的特点是高负债,资金来源于社会公众和各经济实体,经营的好坏直 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福利。因此,金融业的会计制度必须坚持客观、严谨、审慎、保持的原则,必须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经营的潜在风险。

   3. 建 立健全的金融法律体系是金融体系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法律不健全是信息不安全、金融无序的重要根源。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种金融交易必须严格地以法律为 依据,对违反法律法规的金融交易活动按照法律规定严加惩处。尤其需要制定《反欺诈法》,对编造虚假财务报表,提供虚假信息谋利的交易者必须予以严惩,以净 化市场环境,理顺市场秩序。另外,发展中国家的破产法律程度不健全,或破产根本无法执行,延误了对应破产企业的及时处理。通过公布破产企业的会计财务报 表,对其财产进行重新分配,可以部分地解决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只有企业的破产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金融体系才能够健康地运行。

   4. 尽快建立和完善金融企业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金融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涉及到千家万户,影响面广,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公众性,对金融企业的风险必须格外关 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能为市场提供信息,以促进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一些国家实施的信用评级制度规定,所有的金融机构必须参加信用评级,信用评定机构必须在 监管部门登记注册,资产达到一定规模金融机构必须由两个以上的信用评级机构评定信用等级,被评定的信用等级必须公告。信用评级制度起到了约束金融机构过度 涉险的行为,因为信用等级的下降会使金融机构失去客户。建立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兼有成本低和保障债权人利益的作用,可以对金融企业的经营产生强有力的外部监 督作用,促使金融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流动性、安全性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结论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中信息不完全问题十分严重,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加强金融监管,降低信息不完全的风险,避免信息不完全对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 干扰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大量中介机构的组织和协调,金融业的平稳发展尤其离不开中介机构的降低信息不完全方面的活动。如 何规范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的运作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防范金融危机和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