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次贷危机启示的中国资产证券化稳健发展的理性思考
信息来自:中国金融应用写作 · 作者: · 日期:04-01-2009

本文链接: http://www.joxue.com/paper/zt/jinrongweiji/13188.html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主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得以传播,因此次贷危机也被称做资产证券化危机。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客观看待资产证券化的观点,并结合我国实践进一步探讨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型金融工具在我国良性运行的决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次贷危机(亦称次债危机)的爆发不仅使美国经济遭到二战以来最大程度的重创,也使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的蝴蝶效应在全世界爆发。对信用度低的贷款人的住房贷款(既次级别贷款或简称次贷)进行证券化处理代写论文被称做次贷资产证券化,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品种。在美国,被资产 证券化处理的次贷占次贷总额的比率达到 76% 以上,次贷危机主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得以传播,因此次贷危机也被称做资产证券化危机,对次贷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方面。资产证券化做为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曾经为金融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鼎盛时期,包括次贷品种在内的资产证券化对美 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最高达到了 7.5% ,其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使其风靡世界上很多国家。   2005 年,我国在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初步探索实 施了总额为 200 亿元左右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2007 年底,浦东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相继开展了资产证券化运行。但是,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负面影响的不断 扩大,对资产证券化的质疑开始成为焦点 ——— 到底还要不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到底如何才能稳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都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热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同时,鉴于次贷危机的突发性,目前国内外对次贷危机的政策反映和理论研究都相对比较滞后,本研究紧密结合新时期的新变化,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 的研究,进一步为我国稳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

  二、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如前所述,次贷危机主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得以传播,因此对次贷 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方面。资产证券化顾名思义就是企业(银行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把未来可以产生现金流的部分进行证券化处理。例如可以把银行的住房贷款、企业的应收款、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未来收到的过路费等看作是一种产品,把这些产品经过设计组合后销售给专门的运行 机构(比如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通称为 SPV ),然后再由运行机构把产品负责卖给各种投资者这样一种类似证券化处理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银行就可在获得贷款者偿还贷款之前、企业在获得应收款之前、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在获得偿付成本的过路费之前,提前从运行机构这个买方手中获得与贷款、应收款、过路费 等大致相抵的一笔收入。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银行做为发起人既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在整个资产证券化运行中所占的份额最大,银行把信用度低的房贷借款人的贷款打包出售给投资机构并进行证券化处理也是次贷最主要最基本的操作方式,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这种被证券化处理的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现金流就会中断,引 发次贷危机。

  三、次贷危机中的银行银行是资产证券化运做过程中关键的发起人,在整个资产证券化运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资产证券化运用实施的第一步就是银行把次级别贷款转卖给投行等投资机构,银行不再与这些次级贷款发生任何关系。通过转卖次级贷款,银行改善了资产质量,进而提高 了资金流动性,缓解了银行资本充足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散风险和提高银行安全性的目的。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取胜所应具备的手段。次贷危机中,银行因为把次贷转移给了投资银行,所以才避免了巨大损失,受次贷危机影响的银行也只是因为这些银行的投行部门购买了次贷产 品。如果没有资产证券化,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更大 ———1980 年美国房地产贷款危机威胁到美国整个银行系统,据统计, 1980 到 1994 年,先后有近 1600 家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注资,其总资产占当时美国金融总资产的比例高达 20% ,迫使美国政府、美联储动用大量资金清理储贷市场以稳定银行运行,成本高 达 1200 亿美元。

  四、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稳健发展的启示思考 1. 独立审慎地做好货币政策的决策调控。货币政策是一种复杂的决 策行为,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形势,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在政治、经济等多方因素和压力的考虑下,可能会做出非理智客观的博奕决断,这也是导致货币政策失调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重要宏观原因。对货币政策制定者施加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来自政府当局。例如,因为要和白宫的主人立场一致,保证白宫主人任 期时经济保持繁荣,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力求货币政策和政界保持一致,以致使美国连贯实施了长达十八年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不仅是格林斯潘连续五界担任美联储主席的关键因素,其着眼于短期效应的宽松货币政策也直接导致了滋生美国次贷危机的虚假繁荣环境,而长期积累的虚假繁荣泡沫一旦破灭,其破坏性非常大。以 致华尔街和世界清算银行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要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 “ 秋后算帐 ” ,格林斯潘应当首当其冲。另一方面,自下而上对货币政策制定当局的 “ 倒逼机制 ” 也是影响货币政策客观科学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我国比较明显。大型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通过当地政府对银行信贷政策的 “ 倒逼 ” 早已成为我 国货币制定当局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压力。同时在新时期中,公众也开始成为 “ 倒逼 ” 压力的一个新源头,例如,自 2007 年 10 月截止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跌 幅将近 50% ,因此很多证券投资者希望通过政府放松对货币政策的管制来达到 “ 救市 ” 的目的,但本文研究者认为,稳定证券市场的策略是多种多样可以进行选择的,惟独目前实施的从紧货币政策不应该变动,起码在通货膨胀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之前不应该轻易改变。综上所述,尽管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时,当局者会面临很多 压力,但一定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尽可能地去排除这些影响,这样货币政策制定当局才能审慎制定出独立、理性、客观的决策判断,才能使货币政策最大程度地有利于公众、有利于我国长期的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2. 构建客观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在次贷危机爆发的缘由中,包括标准普尔、穆迪等世界知名评级公司在内的评级机构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客户能否通过评级及信用评级级别的高资本市场价:如果美国银行没有开展资产证券化,那么这次美国经济泡沫破灭的 后果将会更加严重。当然,我国在推动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各种金融工具的创新工作时,还要吸取教训,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引以为鉴,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稳健推进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各种金融工具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稳定繁荣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警惕次贷 危机背后可能隐藏的金融阴谋。次贷危机在给我国稳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予以启示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次贷危机背后可能隐藏的金融阴谋,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中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为保持我国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服务。美国是一个惯于实施双重标准的国家,例如在经济方面:美国在国内反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私有化,然 而却在国外提倡它;美国在国内反对平衡预算疗法,因为这会限制经济下滑时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在国外,尤其当其他国家陷入衰退时,美国却强调这些国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美国在国内强调通过破产法保护债务人,并且给予债务人一个全新的开始,但在国外,美国却把破产视为对贷款合同的挑衅,反对别的国家实 施破产法;同样,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的双重标准也不例外:一方面美国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把危机对国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长、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长不仅来中国等国家进行游说推销其已成 “ 烫手山药 ” 的次贷产品,美联储还人为加大美元的贬值幅度,从而把危机尽可能地转移到别的国 家,这对拥有一万三千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损失,据统计,按照美元贬值的幅度,每月我国的外汇储备缩水相当于损失四艘航空母舰。所以,从美国一贯实施双重标准只为自己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我们也要警惕次贷危机背后可能隐藏的金融阴谋,审慎对待美国主动伸来的 “ 橄榄枝 ” ,有关部 门还需紧密监测美国次贷危机及其相应政策的变化进展,防止相关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伤害,这样才能及时做好预防、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国家的经济利益与民生利益。

  六、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前景。资产证券化这一创新型金融工具曾经为西方金融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诚如中国人民银行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所言 ——— 资产证券化是个好工具。同时我们也要从这次美国次债危机中借鉴经验和教训,进而更好地为国内金融业服务。事实上,如果我们善于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的教训(如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总结借鉴经验,我们至少可以站在一个和发达国家相同的起跑线上,甚至还完全可以在政府主导中,在资 产证券化等金融发展方面比发达国家提前迈出脚步,使资产证券化等新兴金融工具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温家宝,《 200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讲话》,《中国证券报》, 2007.1.21
 应展宇,《合成型资产证券 : 创新视角的一个经济介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9
 孙奉军 , 《资产证券化效率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武魏巍,《银行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方法研究》,《中国审计》 ,2006.8
 黄蒿、魏恩遒,《资产证券化理论与案例》,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 。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