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高股低”,日本拉响危机警报
信息来自:解放日报 · 作者: · 日期:24-12-2008

2008-10-28 

  不断加剧的全球金融危机又添坏消息:一度被视为受金融风暴正面冲击较小的日本也开始显现出令人担忧的迹象。西方七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 27 日发 表紧急声明,对近期日元飙升表示担忧。就在同一天,东京股市日经股指大幅下跌至过去 26 年来最低收盘点位,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出现下跌。

  资本市场早有问题

  近来,日元对美元、欧元及其他主要货币急剧升值。日元对美元上周急剧升值 10 %,对欧元升值 13 %。 24 日,纽约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创 13 年来新高,飙升至 1 美元兑 94 . 24 日元;日元对欧元汇率升至 6 年来新高,为 1 欧元兑 118 . 98 日元。

  日本之前一直表示,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为何突然之间情况就急转直下了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刘军红表示,日本所谓的损失较少,实际是指其所持有的美国金融产品。但是,日本资本市场早就存在问题了。

  日本银行在将近六年时间里维持着零利率, 2007 年 2 月以来利率一直是 0.5% 。低利率导致大量套利交易出现。而在金融危机出现后,西方主要国 家的央行纷纷降息,这使得资金出现回流,大量国际资金涌向日本抬高了日元。随着日元对美元比价大幅攀升,对日本出口贸易和旅游业等带来了较大影响,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困难,造成这些企业的股价下跌。而股票收益的下降又使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导致银行惜贷。蜂拥而来的日元买盘以及从日本股市撤出的资 金持续推高日元汇率,也进一步恶化了日本资本市场的运作。

  日本又陷金融危机?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27 日召集相关阁僚和执政党的政策负责人,要求制定紧急市场稳定对策,包括强化股票卖空限制、扩大政府注资金融机构的资金额度、放宽金融机构资本金比例限制等。日本政府担心,如果对日元升值和股市下挫放任不管,可能对日本实体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显然已经出现。共 同社 27 日报道,受日元汇率飙升影响,日本西部著名温泉度假地大分县别府温泉的海外游客纷纷取消预约。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认为,日本经济困难可能尚未到谷底。今年 8 月份,日本政府就宣布从 2002 年开始的经济复苏已经停止, 而据日银预测,原本今年的 GDP 的增幅为 1.2% ,但是现在预计为 0% ;原本明年的 GDP 的增幅为 1.2% ,现在也预计为 0% 。王少普分析, “ 造成目前日 本经济形势不佳有三个根本性原因,除了 ‘ 元高股低 ’ ,还有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和日本国内需求的不足。 ” 刘军红则指出,日本经济内需本就不足,一向以来都依靠外需拉动,现在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也不足, “ 这也就意味着经济两大支柱同时倒塌,对日本经济将造成很大影响。 ”

  不过,刘军红认为,虽有影响,但现在还不能算是金融危机。 “ 国际上对于衰退有个衡量标准,那就是要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现在有关统计数据还未公布,所以不能妄下判断。但总体上不是很乐观。 ”

  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对日本政局产生了微妙影响。首相麻生太郎今年 9 月上台后,外界曾预测他会很快宣布解散议会提前选举。但麻生近期反复强调,当务之急是应对金融危机,而不是着眼政局。此前,日本有媒体称,麻生可能会推迟众院选举。对此,麻生太郎 27 日予以否认。王少普认为,麻生首相以应对经济低迷及金融危机为由,认为现在不是解散众议院举行选举的时候,不同意在野党提出的解散众院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前日本企业界和普通民众关注经济的心 态。

   “避风港”并不保险

  一度成为投资者避风港的日元现在濒临险境,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专家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并没有绝对的 “ 避风港 ” ,日本给大家留下三点启示:首 先,经济增长结构要均衡。日本过于依赖外部市场,过于倚重对外扩张,这使其经济缺乏一个很好的支撑点。一旦外部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受到影响。 “ 走出去 ” 本 身不是坏事,问题是这不是只有资金就可以的,需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充足的技术和较好的资本运作技巧。刘军红举例说, “ 日本的资本红利实际上是打利差,但 是缺乏技术含量,损人也不利己。而美国是红利回流,机制上更为成熟。 ” 第二,要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作出符合自己发展阶段的政策,眼光要长远。日本外汇储 备中欧元构成很大比例,虽然曾大赚一笔,但是当欧元一贬值,其外汇储备就受到很大影响。第三,要提升国民对本国经济的信心。王少普指出, “ 购买外汇,抛售 股票 ” 在一定程度也是信心不足的表现,因此各国政府要及时调整经济政策,稳定民心。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