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美国乱发钞票转嫁危机
信息来自:人民网 · 作者: · 日期:22-12-2008

2008-10-22 

  金融危机让美国朝野上下恐慌不已, “ 救市 ” 几乎成了每个人挂在嘴边的口号,从 7000 亿美元救市计划,到注资各银行,一切都离不开一个 “ 钱 ” 字。然而,众所周知,美国政府是天下负债最多的政府,这样的一大笔巨款从何而出,美国会不会加紧印钞票?不能不让人产生深深的疑虑。

  其实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遇到危机情况。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统计,过去 60 年来美国已经遭遇了 10 次或大或小的经济危机。有意思的是,每次危机美国都安然度过,并在危机过后显得愈发强大,相反,危机对美国的战略对手的破坏性则往往更大一些,其 “ 以邻为壑 ” ,转嫁压力的手段之高潮娴熟在当今世界可谓首屈一指。

  在这里,我们不妨给美国算一笔账, 2007 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虽为 2002 年以来新低,但也高达 1620 亿美元,而外债余额更高达吓人的 15 万亿美元。不断加码的救市注资,钱究竟从何而来?大幅增税必将引起国民强烈反感,使政府饱受 “ 让穷人为华尔街埋单 ” 之讥。继续向国外推销 “ 金边债券 ” 不但会让外债包袱越裹越大,而且因为金融风暴,各国投资者早已损失惨重,新债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倘若这些路都走不通,就算印钞大法副作用再大,美国怕也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再耍一回。

  以往,美国凭借其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主导地位,不断敲打其他国家,动用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软硬兼施地逼迫对方就范,要求别人 “ 负责任 ” 。比如为迫使人民币升值,美国上至总统布什、财长保尔森,下至智库、专家,或捧或砸,百计兼施,是全球人都看在眼里的。

  然而,事实上,美国却往往成为国际金融秩序中的麻烦制造者。自次贷风暴开始,美国早已悄然开动了印钞机,正是因为美元过剩并贬值导致油价暴涨,而油价的暴涨又拉升了各国的通胀率。如此一来,美国虽为解决自身麻烦不断降息,世界各国却因担心通货膨胀引发的各种问题而不敢跟进,甚至不得不反向加息,导致各国实体经济资金周转吃紧,经济增长饱受拖累。

  长期以来,美国扮演国际金融秩序监管者的角色,然而,今天的现实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美国这个世界 “ 印钞机 ” 发了疯,又有谁能管得了它呢?《华尔街日报》网站的一篇文章这样说: “ 作为最大的潜在受害国,中国必须大声提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你是 180 多个国库的守财神,不是发达国家的看门狗 ” 。但是,完全指望现有的由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来规范、监督美国的行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印钞是不折不扣的变相抢钱,自然也遭到各国的抵制。如今,伊朗已改用欧元进行石油结算,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对此次美国损人不利己的做法怨声载道,甚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公开声称,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弊端丛生,到了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了。

  只有对现行以美元为本币的国际结算秩序进行彻底改造,才能根本遏制美元印钞机的杀伤作用。但美元颠覆金本位制花了几十年时间,而新本币的出现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现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各国还真是要盯紧了美国,防止它滥发钞票。

  美国转嫁危机的危机处理方式,不但可以分散本应是自己独立承担的风险,还可能会给体系内的其他国家带来严重的伤害。当美国竭尽全力借助体系的力量摆脱危机时,体系内的其他成员可能还沉陷在沉重的成本分担所导致的经济困难当中。如此一来,美国显得更加强大,而其他国家则相对衰落。这反过来又确保了美国在原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美国有意锁定某个特定国家并试图让其来承担更多的危机成本,那么这个特定国家可能才是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很显然,冷战期间借助危机转嫁,美国曾成功地在体系内遏制了德国和日本重新崛起的势头。而谁将是目前这场危机的真正受害者,结果并不清晰。

  美国转嫁危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促使有关各方认真思考。对体系内的其他国家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选择加入这个体系,并且享受了这个体系所给予的利益,就不能忘记与这种利益相伴而生的风险和代价,甚至是被强加的成本分担。

  其次,假如这种美国和体系内其他成员捆绑在一起的状态不被打破,一旦未来发生危机,美国还可以继续转嫁危机,或明或暗地胁迫其他国家承担解决危机所付出的成本。所以,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关键在于阻断美国的危机转嫁机制。

  目前来看,有两种方式。第一是完全独立于美国主导的体系之外。回到封闭和保守状态确实会免受风险的波及,但这同时意味着丧失了加入这个体系所可能获得的更大好处。所以,这种做法显得过于极端,并不现实。另一种现阶段相对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建立多个次级体系,以此来分散和缓冲过分以美国为中心的单一全球体系所蕴含的固有风险,并以此来冲销美国滥用体系核心权力和转嫁风险的行为。

(人民网经济频道综合)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