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让雨水回归大地
信息来自:中国经济网 · 作者: · 日期:27-08-2011

2011年08月23日     郭 辑供稿

                                                 德国的城市森林公园起到了吸收雨水、涵养水源的作用。

  德国把雨水视为“珍贵的资源”,其雨水利用的指导思想是让雨水回归大地,以达到提高地下水水位、减少流入公共排水管道的雨水量、减缓暴雨形成的水流速度和降低洪水形成风险等目的,进而促进水的可持续利用并降低利用成本。

  德国把水资源的管理职权下放到各州甚至是区县和乡镇,包括上下水和雨水的利用。各地的雨水治理方案不尽相同,但指导思想是一样的,就是把恢复生态和气候保护、预防洪水、减少公共排水管道压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利用结合起来,让雨水创造价值并造福人类。

  从城镇到乡村,地域有别,气候不尽相同,雨量分布不一,人口密集程度也千差万别,因此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德国地方乡镇或各州在雨水利用方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技术上也是百家争鸣。这样的局面催生了一大批专门从事雨水利用的企业。它们的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降低了雨水利用成本,甚至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雨水利用产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也有所贡献,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从根本上来说,各地通行的做法依然首先是让雨水回归大地,这是最接近自然的雨水利用方式。让雨水回归大地,就要让大地透气,尽量减少土地的水泥化和密封性。德国的各大城市甚至包括乡镇农村,几乎都保有成片的森林和原始绿地。它们不仅成为城镇居民健身强体的公园,还发挥着氧吧和地下水库的功能,这在首都柏林表现得尤为明显。柏林成规模的森林至少有5至6处,从空中俯瞰,柏林好像被淹没在绿树葱葱的海洋中。“乡村城市”是德国城市建设的理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德国朋友就曾对记者说,“香港是都市,柏林是村庄”。当时还不太懂得此话的含意,现在记者常驻了6年有余,亲身感受到德国城市像村庄的意义,即树木、花园和绿地覆盖率高,硬化土地少。

  为了减少城市土地的硬化面积,各大城市都想出了许多办法。柏林的居民用房无论是个体的洋房还是多层的住宅,大都有自己的花园和绿地,甚至还有儿童娱乐场所。这些庭院除了狭长的人行道外,无一不是土质的,上面种上花草、树木。由于生态保护得好,气候湿润,有些庭院还自然生长着很多野生植物。这些庭院实际上就发挥着吸收雨水、涵养地下水和调节气候的功能。另一个办法是在大楼的屋顶种植花卉或蔬菜。无论是首都柏林还是绿色都城弗莱堡,都有许多屋顶花园。屋顶花园所用的水全部来自雨水。这既美化了环境,调节了气候,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德国的另一条经验是雨水就近分散原则。一般的小雨或中雨,各个社区基本都可自行消化。根据记者观察,绝大多数社区路面是由黏土和沙子混合而成的。表面再撒上一些粗沙或细小的颗粒物。黏土与沙子结合,形成比较坚固的路面,但又不妨碍透气性和吸水性。吸收的雨水还可以蒸发。表面上的粗沙和颗粒是防止人们行走时打滑的。下大雨和暴雨时,房屋上面的雨水沿着排水管道排入地下的蓄水池。蓄水池有渗漏功能,并与街道的排水渠相连。

  街道的排水沟大部分是土渠,上面长满了野草。也有的种植上灌木或木本植物,兼具美化环境的功能。排水渠很长,经过住宅区或庭院时,排水渠变成了涵洞,洞口安装上篦漏,起到拦截杂物和净化水质的目的。排水渠愈长,坡度愈小,回归地下的水量也就愈大。天气晴朗或干燥时,饱含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土壤再把水分反哺给大气,形成湿润的气候。排水渠一般不直接与河流或湖泊相连接,而是通向更大的地下蓄水池或凹地。凹地和蓄水池的雨水除部分蒸发或渗透到地下外,另一部分经过处理变成中水,可以洗车或成为城市景观用水。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国绝大多数城市的雨水排涝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是分开进行的,当然在下暴雨时也有部分雨水进入市区的公共排水管道,相对加大了城市管网的排水负担。对此,有些乡镇已经出台了收取雨水排放费用的规定,收取的费用专款专用,仅限于扩大本乡镇或地区的排水功能。

  推广雨水收集技术的家庭化普及也是德国的成功经验之一。德国很多地方法规规定,新建住宅必须配备雨水利用设施。作出这种规定的理论依据是,建设住宅占用了公共绿地,因此开发商或产权人有义务恢复所占土地的雨水循环。一套雨水利用设施包括在自家庭院的地下安装一个横截面积与房屋顶面积相当的蓄水器或储水罐,屋顶的雨水经过过滤后流入蓄水罐,再经过自然沉淀,把清洁或干净的水通过压力输送到需要的地方,比如可以洗衣服、冲厕所、浇灌花园,也可以用来清洗地面或刷洗汽车。据悉,用这种水洗衣服,可以保护洗衣机。用它浇灌花卉,更有益于花卉的生长。原因是它没有饮用水那么强的硬度或碱性。通常,供一个4口之家用的雨水利用设施大约需要4500欧元,收益是每年可节约饮用水70至80升。德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比较强,很多家庭更多的是从环保的角度,而不是从经济角度看待雨水利用设施的投资。对这些经济上比较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样做是一种乐趣,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虽然环保理念走在世界的前列,但由于花费颇大,家庭雨水利用设备推广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据估算,目前德国安装了雨水利用设施的家庭约有60万。报道称,柏林因此每年节省7%至15%的饮用水。

  由于让雨水回归大地,德国的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的补偿,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在弗莱堡记者亲身体验到,用手在排水沟内向下挖一掌深,就可见到地表水渗出。可见,德国将雨水视为“珍贵的资源”,科学合理地将其回收利用,使之成为充实地下水储备的重要来源,进而对气候产生了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刘阳禾)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