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尚需努力
信息来自:2014年04月14日 16:24:58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责任编辑: 王爽 ] · 日期:14-04-2014

 新华网华盛顿4月13日电(记者 高攀、樊宇)印度央行行长拉詹日前批评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过于“自私”,不顾新兴市场感受,在此间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引发了激烈讨论。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说易行难,尚需努力。

  多国财经官员再次重申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留意政策溢出效应,但分析人士指出,除加强政策沟通外,目前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合作程度有限。

  在春会期间的一场研讨会上,曾担任IMF首席经济学家的拉詹批评美联储在1月份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的声明中并未提及新兴市场动荡形势,缺乏相应沟通。

  拉詹此前曾多次抱怨“国际货币政策合作已经破裂”,呼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方面加强协调。他指出,金融危机时期,新兴市场曾尝试通过巨大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来支持全球经济增长,现在发达国家不能置新兴市场于不顾,必须在重振合作关系上出力。

  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威廉·比特也指责美联储未考虑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而过早缩减购债规模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英国前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说,自2010年以来,主要国家央行已“失去了团队合作精神”而各行其是。

  不过,据IMF副总裁朱民透露,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春会期间明确表示,美联储要充分注意和关注其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这与美联储此前出台量化宽松政策时的表态明显不同。此间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发表的公报似乎证实了这一点。公报说,G20成员将通过进一步深化了解彼此的政策框架、评估各国政策影响的各种可能结果来加强宏观经济合作。G20成员将继续清楚地及时沟通其政策,并留意政策调整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IMF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在召开部长级会议后也发表公报说,主要国家应继续谨慎调整货币政策并明确沟通,政策制定者之间应开展合作,以处理“溢出”和“溢回”效应。所谓“溢出”效应是指一国的经济政策对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溢回”效应则是指这种外溢效应随后又返回到出台该项政策的国家。IMF在本次春会期间提出了“溢回”效应这一概念,意在提醒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不当,可能对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和全球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增长。

  朱民表示,IMF正在对“溢回”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尚需等待时日。但分析人士指出,从过去近一年的市场表现来看,一般的新兴市场动荡不大可能影响美联储的决策。首先,从贸易渠道来看,在美国前15大出口目的地中,目前只有巴西明显受到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冲击,但美国对巴西出口仅占美国总出口的约3%,因此即便美国对巴西出口减少,也不会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明显影响。

  其次,从金融渠道来看,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影响,新兴市场股市承压,但美国纽约股市仍然整体上涨,甚至屡创新高。此外,新兴市场动荡还造成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国债市场,压低了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和融资成本,这对美国反而有利。因此,只要新兴经济体不发生普遍的经济增长大幅减速或爆发金融危机,进而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美联储不大可能通过政策合作来考虑新兴经济体的需求。

  墨西哥央行行长阿古斯丁·卡斯滕斯认为,希望美联储将新兴经济体的命运纳入其决策过程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美联储只拥有美国国会赋予的关注美国经济增长的使命。他认为,更务实的态度是要求美联储确保正确执行退出量化宽松的政策。

  巴西央行行长亚历山大·通比尼也对各国全面协调货币政策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央行官员通过一些论坛加强政策沟通。他指出,央行官员拥有国际清算银行、二十国集团等多种渠道进行定期互动和交流。通比尼还表示,由于全球金融联系紧密,巴西非常清楚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已经学会如何进行应对。例如,央行可以通过积累外汇储备来应对资本流出,利用监管工具和征收金融税来限制资金流入。

  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主席、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说,在应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冲击方面,一方面需要新兴经济体巩固其宏观经济基本面和采取适当的应对举措,另一方面要建立新的国际安全网为危机国家提供快速流动性支持。但他表示,为避免道德风险,IMF还在就如何构建国际安全网进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