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经济学家:财政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有可为
信息来自:2010年06月07日 21:24:43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编辑: 刘硕 ) · 日期:12-06-2010

    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荆颜、刘诗平)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在北京表示,尽管国际经济协调政策使全球经济复苏快于预期,但可持续复苏基础依旧薄弱。在发达国家应对危机以及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财政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林毅夫是在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表达上述观点的。林毅夫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虽然仍有担忧,但对中国经济表示乐观,积极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效果应能显著好于发达国家。

  对于积极财政政策,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政府出钱直接投资刺激经济,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同时,从李嘉图等价理论角度看,积极财政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和政府债务过高,人们预期未来税收增长会减少消费。财政政策虽能增加政府支出,但同时会减少民间支出,并不能真正刺激经济,因此国外许多经济学家对有关积极财政政策持反对态度。

  林毅夫表示,实践发展促使人们对财政政策功能进行新的理论思考。他认为,需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情况探讨。发达国家实行财政刺激政策成效受到较多约束,发达国家面临或接近产业技术前沿,进一步通过技术革命推动产业升级很难;基础设施投资在历史时期已饱和,现实中投资只能是改善。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教育、卫生等领域仍是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投资更集中于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瓶颈”领域,会明显改善和帮助经济重新快速增长。

    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实践,对人们重新认识凯恩斯经济理论具有启示意义。“传统”凯恩斯学派倡导的财政刺激政策药方在发达国家确实存在理论和实践困难,但对经常面临部门和产业瓶颈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结合长期经济规划和短期周期调节,利用财政政策工具推动瓶颈部门投资,有可能对经济长期增长和应对短期总需求不足具有积极作用。

  林毅夫用“超越凯恩斯主义”来概括他的想法,即结合考虑发展中国家面临瓶颈约束因素来重新解读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内核。他指出,目前国外还没有能够体现这一理解的理论模型,国内学术界可在这方面探讨进行理论创新的可能性。

  新成立的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隶属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首批成员包含宋国青、周其仁、卢锋、黄益平等学者,林毅夫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