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抵消冲击 大马工业生产逊金融危机前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 · 日期:16-11-2010

2010-11-01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半年经济报告》指出,东亚各发展中国家的整体产能已普遍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大马却在这方面落后他国,工业领域雇用人数也反映出大马产量复苏较慢,推动经济的力量已经转交给服务业。

以《复苏强劲,风险上升》为题目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半年经济报告》指出,东亚各发展中国家,整体产能已普遍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其中一些国家正以接近危机前的速度增长,但马来西亚、香港及菲律宾却是例外。

该报告指出,东亚大部分国家的产量甚至超越了1999年至2007的温和水平,但各国表现却参差不齐。

报告撰写者之一,即世界银行东亚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尼赫鲁表示:“中国、印尼及菲律宾的整体产量已经超越了危机前水平,马来西亚在第二季刚好触线、泰国则还未达到之前标准。”

产量放缓

在工业生产方面,受到库存补充存货、国内需求及出口增长的带动,东亚国家的工业生产活动都出现回弹。中国领先各国,过去4个季度大约增长16%,比其他各区域国家平均快出一倍。

“然而,马来西亚却是例外,它和菲律宾都微低于危机前水平,服务业抵消了相关的冲击,而且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力道。”

但是,随着各国政府逐步撤回救市配套、库存情况开始“正常化”及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因此各国的产量在首季超越危机前水平后,已经显露放缓迹象。

此外,工业产量增加之际,产能使用率也快速扬升。菲律宾及韩国的产能使用率,已经达到危机前水平。

泰国则正在复苏,主要领域如汽车、电子电机及化学产品都稳健恢复勇态。

工业复苏

整体而言,东亚区的产能使用情况,比雇佣率的扬升步伐更快,显示区域国家在经济复苏阶段,工业正经历强劲的复苏。

电子零件价跌拖累出口

马来西亚的出口活动也因电子零件价格滑落,而未完全恢复风暴前水平。

报告指出,印尼及中国的出口表现在2009年初期积极上扬,而且完全从危机前水平复苏。

至于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的出口活动,却仍然比2008年7月的危机前巅峰期,少近10%电子电机产品的价格滑落,是拖低出口表现的主因。

虽然未完全复苏,但中国市场带来的庞大需求,是推动区域出口触底回升的主因。

“经合组织国家的需求在2009年中开始复苏,另外,区域的需求也显著增长,推动区域出口,区域市场的需求,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及菲律宾的首要推动力。”

根据报告,中国有一半的出口输出至美国及欧盟国家,G3国家的进口也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但未来增长力道已经减慢。

之前,大部分的出口产品是钢铁及重型工业,但是全球需求放缓,再加上G3国家不稳定的增长前景,因此生产活动也会回到一般水平,继而减弱出口表现。

制造业雇佣低于区域

除了工业产量略低,本地制造业的雇佣情况也低于其他国家。

世界银行根据领域分析后发现,2010年的雇佣情况已经回到风暴前水平,但马来西亚及泰国仍维持在2007年水平以下。

“东亚区域的失业率在2008年爆发燃油及粮食危机时偏高,之后发生全球金融风暴,失业率进一步滑落。”

雇员在制造业被解雇,转投入工资相对较低的农业及服务业,马来西亚今年制造业就业数目减少,主要是因为零售及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工作机会增加。

至于继续留在出口导向领域的员工,则因为出口滑落,而面对工资锐减及工作时间减少的情况。

与此同时,东亚区的雇佣要求、工资因不同国家而异,其中菲律宾的制造业雇佣情况明显改善。

大马全年增长首超7%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半年经济报告》预测,大马将迎来10年内首次超过7%的全年增长。

世界银行东亚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尼赫鲁,东亚地区2010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升至8.9%(如果不包括中国则为6.7%),高于2009年的7.3%,与2000至2008年的年平均增速持平。

恰当且即时的救市政策、库存添加存货、需求回温及投资情绪提振,都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主因。

另外,强稳的经济基本面、高外汇储备、资金充足的银行及低债务,亦稳定了经济复苏之路。

中国领头

报告说:“2010年,中国坐稳区域领头羊,有望增长9.5%,其他5个区域国家,也是10年来首次增长7%或更高,这些国家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寮国、蒙古及巴布新几内亚。”

世界银行预测,如果G3国家每年增长2.5%,东亚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增长5%,那东亚地区在未来10年,必须将该区域的经济规模增加大约3%,以便达到每年6.5%的增长。

“以东亚过去10年,进出口增长5%的情况看来,上述目标并不难达到。”

但是该报告也指出,不把中国包括在内时,东亚国家在2009年的经济发展只有1.3%,比东南亚区更低。

内需推动增长 马菲经济受惠投资收益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半年经济报告》指出,东亚经济的快速复苏、全球流动性旺盛及发达国家收益低迷的驱动,令全球经济快速增长,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的投资活动,更对推动经济带来显著贡献。

报告说:“内需成为经济主要增长引擎,抵消了政府开销减少的冲击。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庞大,菲律宾及马来西亚尤其显著。”

投资情况复苏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及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距离也缩小。由于产能使用程度逐渐触顶,因此东亚国家需要更多的投资,以带动中期发展。

虽然马来西亚的整体投资表现良好,但还是低于1997年至98年亚洲金融风暴前的水平,而且也低于新加坡、韩国及日本。

报告说:“越南及印尼的固定投资显著增长,但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泰国却还是比亚洲金融风暴时的投资低。”

此外,上述3个国家的投资活动,也低于日本、新加坡及韩国。

消费高一倍

报告也指出,东亚国家的消费增长幅度,比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快超过一倍。用来试探消费水平的零售业,在中国大举攀升,目前已经比危机前高出三分之二。

“东亚在平板电视、手机甚至是波尔多红酒的销售额,已经成为世界之最,大部分的中等收入国家,已经因为私人消费所带动,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危机前水平。”

区域利差诱人 大马外资逊色

另外,东亚的经济快速发展,再加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吸引了大批外资涌入,东亚中等收入国家在今年首半年便引入50亿美元(约155.5亿令吉)。

世界银行指出,这些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而且仍会在中期内不断涌入。

中国的外来直接投资增长幅度最快,今年首半年共吸引370亿美元(约1150亿令吉),去年同期为340亿美元(约1057亿令吉)。

利差交易天堂

至于东亚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外资,共达50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9亿美元(约27.99亿令吉)的流出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印尼及韩国的股市及固定收入市场,也成为外资进行利差交易的“天堂”,成功吸引大批外资。

另一方面,资金的涌入也推动东亚区当地货币投资工具的发展,外资持有政府债券的比率大幅增加,但大马却在这方面显得逊色。

世界银行说:“资金流入伴随着货币增值,及当地货币债券的殖利率下跌;菲律宾及印尼当地货币债券的价格,也从低点大幅扬升;外国投资者在印尼政府债券的持有率,也因此提升至危机前的水平。”

然而,马来西亚及韩国在相比之下,却明显较低。

中国货币投资工具冠区域

根据世界银行,中国是发行当地货币投资工具的主要国家,韩国、泰国及印尼尾随其后。

整个区域共有2兆美元(约6兆令吉)的发行量,未赎回的当地货币债券规模,占了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58%。

其中,东亚发展中国家占1.1兆美元(约3.4兆),单单中国就占据这个规模的68%。

但是,外国货币债券在东亚市场的发行量,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印尼及菲律宾在2010年成为跑在前线的国家。

报告说:“印尼共发行了20亿美元(约62亿令吉),菲律宾则在2010年发行26亿美元(约80.86亿令吉),接近危机前的水平。”

今年一月,越南自2005年10月以来,首次发行主权债券,价值10亿美元(约31亿令吉)。

在股票市场的发展方面,新兴市场在第三季共透过首次公开售股筹集420亿美元(约1306亿令吉);其中,中国市场展开了3个最大型的发行活动。

东亚经济强劲复苏 热钱威胁稳定

东亚地区的复苏脚步已经企稳,各国政府开始转移注意力,把应对中期挑战列为重点,不断涌入的资本和汇率紧张局势的升级,是东亚国家目前最关注的课题。

世界银行在其对外发布的两年期区域经济前景报告中表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复苏十分强劲,但目前需对该地区出现的风险加以特别留意。因为这些风险隐患可能会对东亚未来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造成威胁,从而对该地区出口形成打击。”

当前,某些东亚国家政府已经开始对外汇市场实施干预,以抑制货币升值。这些干预措施的出台使得市场担心,潜在的汇率战可能会导致贸易和经济增长失衡。

世界银行要求东亚各国政府就达成共同协作事宜进行磋商。世界银行表示:“就目前为止,东亚地区出口增速持续强劲,但东亚货币的持续升值,出口增速或将放缓。”

热钱推高通胀资产

除了对出口形成打击,热钱涌入也无益银行业的发展。

世行在报告称,由于发达国家的低收益率推动资本涌向亚洲地区,该地区货币正在升值。这将带来风险,有可能加剧通胀,导致资产泡沫并损害银行业。

与此同时,热钱也导致东亚股市楼市泡沫加剧。

当前,东亚地区热钱流入大幅增加,加之通胀压力上升和资产价格攀升,大量外国资本的流入使得股市、楼市风险加剧。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尼赫鲁表示:“当前美元贬值、疲软,主要是由于美国实行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他国货币就相对美元升值,更多的流动性就进入了这些市场。”

如果资本流入持续强劲,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那么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控制大量资本流入造成的风险,同时满足对外国直接投资需求,并保持竞争力、金融部门稳定和低通胀。

延缓本币升值成效有限

世行称,延缓本币升值的干预行动成效有限,且没有协作的干预行为只会增加全球的流动性。

“在控制长期投资资金流动方面,资本控制不是十分有效。”

尼赫鲁说:“令人鼓舞的是,私人领域再次成为成长引擎、信心正在回升,而贸易流动已重回危机前水准。”

大量资本重回该地区,加上通胀压力升高,资产价格上扬,带来新的政策挑战,且宏观经济稳定的风险升高。

同时,尼赫鲁表示,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一方面反映了现阶段币值的变化,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于外围的投资,如果是长期的外国投资可以推动经济体的发展,但是短期的投资(游资、热钱)就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高赤字延续至明年

另外,东亚国家的赤字水平仍高于在危机前水平,而且预料这个情况会一直持续到2011年尾。

报告指出:“个别政府预料会慢慢降低赤字,政策会同时兼顾社会安全网,并缓冲发达国家不明朗的经济前景,所伴随的危机。”

与此同时,以目前的增长情况及利率水平看来,大部分的国家不会面对融资难题。

虽然赤字偏高,但大部分国家并没有面对债务危机的隐忧。

经济学家尼赫鲁在报告说:“各国债务稳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银行资本充裕,家庭、企业及政府债务水平温,成为复苏的重要东推动力。”

目前,推行货币政策时的主要挑战,是国内的通货膨胀及热钱涌入的问题,后者将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东亚地区2011年的经济增速将放缓至7.8%,不及上次预估的增长8.0%。

世行在报告中称,私人消费的强劲增长以及外需的复苏,支撑东亚经济增长。

但发达国际增长乏力,以及国内推行抑制通胀的收缩政策,预示亚洲经济增长步伐将放缓。

为了确保中期发展,世界银行指出区域间的合作应该继续展开,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将放缓,因此深化彼此的合作显得更重要。

“贸易壁垒必须降低,最初的保护政策也应该消除,加强区域的合作,将刺激领域间的贸易、支持城市化活动、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国际竞争力。”

架构改革支持长期发展

经济学家尼赫鲁指出,宏观经济、金融及银行体系的稳定,将成为发展风险,各国必须进行架构性改革,以支持长期发展。

以下是《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半年经济报告》对一些国家的建议。

中国

报告称,中国通胀在短期内可能上升,但薪资增速接近历史平均水准,不太可能导致通胀螺旋式上升。

由于经济运作接近满载,而银行界的不良贷款仍有疑虑,中国需要撤出扩张性货币政策。

“中国并应该藉由更加着重服务业和消费,以重新平衡工业和投资方面的成长。”

中国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和投资方式以实现再平衡,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愈发重要

泰国及印尼等中等收入国家

除中国外,东亚地区其他中等收入国家要想最终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则需要增加物质及人力资本投资,鼓励创新,以迈向高收入国家。

大宗商品出口国

蒙古、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寮国等大宗商品出口国必须建立一个透明的框架以确保将资源的出口收益用于促进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