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坚决降息 全球“二次宽松”力度难如前
信息来自:2011年11月11日 07:20:35 中国证券报 · 作者:( 编辑:屈绍辉 ) · 日期:11-11-2011

本周,原本预期“风平浪静”的西方主要央行议息潮,却接连掀起“宽松浪”。10日,印尼央行意外宣布下调利率50基点至6%。同日,在维持基准利率0.5%和量化宽松规模2750亿英镑不变的同时,英国央行还透露出未来扩大购买债券的意愿。此前,土耳其、巴基斯坦、巴西和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在短短3个月内“接力降息”,而上周欧洲央行顶着通胀高压坚决降息。

  不过,在全球流动性整体上相对充裕、发达经济体去杆杠化进程持续、新兴经济体艰难寻求控通胀与保增长“平衡点”等一系列现实条件约束下,全球“二次宽松”的空间和力度恐怕都难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市场流动性紧缩更多是结构性的。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加拿大这7个国家,2008年到2010年三年时间,货币供应量增加了8.96万亿美元,增幅高达43.16%。

  目前,欧洲部分国家表现出来的流动性紧张苗头,更多是由于投资者将资金主要配置到安全性资产,而非市场整体流动性的枯竭。

  在经历近四年“以金钱换时间”的交易后,目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分别扩大至2.8万亿美元和2.3万亿欧元,均在历史高位。这意味着如果美联储继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扩大金融证券购买规模,势必将招致多方非议和批评。而且,由于欧洲目前顶着3%的通胀率“高压线”,若进一步扩张势必导致欧洲广义货币激增,那么欧洲将面临通胀压力加剧和欧央行财务状况恶化两种恶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鉴于欧洲陷入“无增长式抒困”困境,美国处于“无就业式增长”的状态,且双方短期财政刺激空间极其有限,货币政策的“二次宽松”成为仅有的政策选项。

  就新兴经济体而言,通胀高企仍是压缩新兴经济体宽松空间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极端气候频仍、粮食价格走高且国民收入提高导致国内需求能量不断释放的背景之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1年和2012年新兴经济体整体的通胀预估值分别为6.9%和5.6%,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同期的通胀水平——2.6%和1.7%。

  全球超低利率环境导致的新兴经济体资产泡沫、私人部门负债增加的系统性风险仍未消化殆尽。如新兴经济体在货币政策立场上过于“积极宽松”或“主动宽松”,恐将催生更大的金融和经济风险,同时也将错过经济结构改革、产业升级、以及深层体制性改革的良好契机。因此,对新兴经济体而言,不能被动地与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二次宽松”“跟拍”,而是应当结合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推出各自适宜的政策组合拳。如国内实际利率水平已经为正值且不断扩大的经济体,可逐步放宽货币政策以激活内需“引擎”;而实际利率仍为负值,经济未见明显下滑的经济体,则需继续谨慎观望,适时微调货币政策。(记者 吴心韬)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