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 VS. 印度式城镇化
信息来自:印度中文网 · 作者: · 日期:22-02-2013

城镇化可以拉动消费,前提是进入城市的人有消费能力。城镇化有欧美较为完备的城镇化,也有印度式无法拉动内需的城镇化。

  有个朋友到印度旅游,看到落后的基础设施与遍布贫民窟之后,对于龙象之争的观念完全改观,对印度前途悲观,认为印度模式不值得中国效仿。孟买等城市有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基础设施不足,很难看到未来。这与孟买贫民的心理是否满足无关,而与国家的经济未来发展有关。

  城镇化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抓手,取决于城市化的质量。 9 月 19 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未来二三十年,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 1000 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从而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这正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健康的城市化将带来中国经济增长、内需增长的下一轮动力,畸形的城市化完全相反,不仅不会拉动消费,反而会带来“中等收入陷阱”。李克强指出,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的最大表现在城乡差距,同时城市内部也存在二元结构问题,甚至表现为城市中最突出的差距。比如,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较多困难,城市和工矿还存在不少棚户区和困难户。

  中国的城市化率已有畸形趋势,主要表现在人口进入城市而未融入城市,城市提前享受到了人口红利与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红利,城市化的成本支付相对滞后,这很有可能中断城市化进程,而倒退回农村经济。另一个表现则是部分城市资源过度集聚,市场化不够,未能利用城市群,形成高效的城市化过程。最后,在城市化过程中,多数进入城市的人缺乏原始积累,无法提振内需。

  中国社科院 9 月发布的首部国际城 [ 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 ] 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 2012 》, 2011 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达到 51.27% ,城镇化率超过 50% ,从统计学意义上,中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 55% ,其间 1.5 亿中国人将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身份转换。

  不可忽视的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仅为 35% 左右,在许多沿海城市每天总人口远远大于常住人口,而常住人口远远大于户籍人口。如以广东某中型城市为例,中移动等部门按照通信等数据统计,每天人口达到 300 万左右,常住人口在 150 万左右,户籍人口仅几十万。温州、无锡等依靠制造业出口红利振兴的城市莫不如此。

  据珠海统计部门透露,珠海户籍人口近年增长较快,达到 4.18% ,当地统计局局长赵力表示,一名外地人成为珠海户籍的人口后,政府对其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起码要花费 50 万元。所以提高购房入户准入门槛是政府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珠海算是创新型社会管理做得较好的城市,其他城市的情况可想而知。户籍是中国公平保障均等化的标致,缺乏平等的户籍体制的平等化,背后埋下一连串地雷,如养老金无法在国内流通、教育医疗资源不公平等等,如果社会无法提供充分的就业,二三十年后,受到歧视的下一代将会以极端的思想、暴力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查检各地犯罪率的原因,以及青少年罪犯的背景,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

  安邦谘询研究员陈功指出,城市化率 50% 是一条社会动荡的危险警戒线,伊朗发生霍梅尼革命,城市化率是 50% ;土耳其发生政变,军政府当道的时期,城市化率也是 50% 。北非的动荡,阿拉伯之春的发生,虽然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化率高于 50% ,但这些国家和城市问题的积累期,恰恰也是城市化率 50% 以后。

  中国城市化存在向畸形发展的可能性。根据联合国的统计, 2010 年中国城市中居住在贫民窟的人口比例仍占到 28.2% ,比同期的 印度 还高 0.1 个百分点。 9 月 25 号,安永发布《势在必行:提高中国生产率》报告,指出中国的生产率增长正趋于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从 2001 年至 2007 年的 4.7% 下降到 2008 年到 2010 年的 2.8% 。说明城市化未能拉动经济效率的提升。

  城市化并不必然意味着消费的提升,也可能意味着贫富差距的扩大与贫民窟的扩大;城市化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上升,在制造红利消失后,可能意味着生产效率的下降;人口未必是红利,缺乏培训的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可能意味着混乱时代的到来。

  我国亟需步入健康的城市化轨道,摆脱卖地、保障不均、资源过度集聚在大城市的恶性循环。

  回家的路上堵车,毕竟还在动,北京大堵车,一动也不动,有人说迁都就行,巴西不就迁都了吗?这也太不了解中国国情了,老佛爷在哪儿,哪儿就堵!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