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城镇化:"赶超"与"过度"
信息来自:人民日报 · 作者:郑秉文 · 日期:24-02-2013

1950 与 2010 年拉美主要国家城镇化率变化( % )。郑秉文绘制

拉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赶超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 以下简称 “ 拉美 ”) 是全世界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例如, 1950 年世界各地城镇化率 ( 城镇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的排名情况是北美第一 (63.9%) 、大洋洲第二 (62.0%) 、欧洲第三 (51.3%) 、拉美第四 (41.4%) 、 亚洲第五 (16.3%) 、非洲第六 (14.4%) ,当 时世界平均水平为 28.8% 。但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拉美城镇化进程明显提速, 1990 年超过欧洲, 1991 年又超过大洋洲。到 2010 年,拉美城镇化率高达 79.6% , 仅次于北美的 80.7% ,位居世界第二, 远高于欧洲的 72.8% 、大洋洲的 70.2% 、 亚洲的 39.8% 和非洲的 37.9% 。

 
从人口变化来看,拉美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二战以来一直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数一数二的地区;人口规模呈爆炸式增长, 1950 年拉美总人口是 1.7 亿,到 2010 年膨胀到 5.9 亿;人口集中度很高, 2010 年,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 5 国人口占拉美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57.6% , 总数高达 3.4 亿。


从拉美各国的城镇化水平看,有些国家的城镇化率甚至远高于同期的欧美国家。 2010 年,拉美国家城镇化率超过美国 (82.3%) 的有 5 个,城镇化率为 70%—80% 的有 5 个,上述 10 个国家的人口之和超过拉美总人口的 50% 以上。 换言之,拉美地区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化率高于欧洲或美国的国家。有的国家比如巴西城镇化的 “ 赶超 ” 特点更为明显,甚至用 “ 失控 ” 来形容也不过分,成为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城市病的根源之一。

过度城镇化 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拉美城镇化的赶超特点带来一种独有的 “ 过度城镇化 ” 现象。一般来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 ( 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的比值被视为衡量城镇化程度是否适度的一个标尺。在过去的 100 年里,拉美城镇化进程呈现出 “ 超前 ” 和 “ 过度 ” 现象,导致城镇化与工业化严重失衡。 2009 年,全球城镇化率首次超过 50% 。但是,早在半个世纪以前的 1961 年,拉美城镇化率就已超过 50% 。据有关研究, 1999 年世界平均城镇化率是 4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 5165 美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比值是 1.48 ;而拉美平均城镇化率则高达 75% ,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是 4039 美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比值高达 2.50 。这说明,拉美城镇人口的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


“ 过度城镇化 ” 对拉美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年来,很多学者将 “ 过度城镇化 ” 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称为 “ 拉美陷阱 ” 或 “ 拉美化 ” 。一方面,在拉美的 经济增长中,城镇的贡献率大约是 50% ;另一方面, “ 过度城镇化 ” 不可避免地导致该地区出现诸如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和两极分化、贫困发生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住房紧张与贫民窟问题突出、医疗和教育资源不足等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反作用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成为 “ 中等收入陷阱 ” 的典型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