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飆漲危機四伏 供油小國利比亞為何攪亂全世界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02-03-2011

2011-02-25

紐約時報報導,利比亞石油產量雖然不到全球產量百分之二,但品質特高,重要性不能以產量衡量。因此儘管全球最大油國沙地阿拉伯宣佈隨時可增產彌補利比亞這個“小”缺口,市場仍然不安,國際油價連日飆漲。

專家說,利比亞日產160萬桶原油,超過九成是含硫量低的輕原油,較容易提煉成汽油、柴油、煤油、噴射燃油,且歐洲和亞洲許多煉油廠設備只能提煉輕原油,無法處理含硫量高的重原油,對利比亞原油倚賴特重。

重原油加重成本

沙地阿拉伯表示,沙國有每日400萬桶的備用產量,隨時能投入生產彌補利比亞的減產。但沙國這些備用產量多半是重原油,對歐洲而言,運輸提煉成本都比輕原油高。華府“能源政策研究基金”主任戈德斯坦表示,“質比量重要”。

利比亞若持續動盪,歐洲煉油廠將被迫向阿爾及利亞和尼日利亞購買輕原油,美國也向這兩國買油,因此可能會出現輕原油爭奪戰。上次輕原油供不應求是在2007和2008年初,導至全球油價衝破每桶140美元,當時原因是需求勁增而非突然缺貨。

相較於歐洲,美國煉油廠設備能夠處理屬於重原油的委內瑞拉和墨西哥原油,加上利比亞輕原油八成五銷往歐洲,因此利比亞減產對歐洲的影響超過美國,這也是做為美國油價基準的西德州原油比做為歐洲油價基準的北海布侖特原油低約10美元的主因。

沙國增產 油價120美元止步
中東北非政局動盪以來,投資人最感擔心的事在週四終於出現:陷入混亂的利比亞原油生產與出口受阻,油價急漲,倫敦布蘭特油價一度逼近每桶120美元。

眼看情勢緊急,石油大國沙地阿拉伯承諾會彌補利比亞供油缺口,才使油價漲勢趨緩。

週四國際油價大幅震盪,有報導指出利比亞原油生產受阻,日產量減少50萬桶至100萬桶。該國原本日產量是160萬桶。

受此影響,國際油價稍早一路飆高,倫敦北海布蘭特原油一度高到119.79美元,是29個月最高。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也達到103美元。

油價或飆至220美元
日本野村的分析師警告,如果利比亞與阿爾及利亞產油受阻,油價可能飆到每桶220美元。

不過,稍後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地阿拉伯官員表示,沙國、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西非產油國願意增產原油,彌補任何可能出現的供油缺口,甚至連原油品質都一樣。

受此支撐,油價有所回跌,倫敦北海布蘭原油回跌至114美元,不過仍較週三揚7.5%。

至於一向與油價同步的金價週四也告揚升,在7週高檔附近,為每安士1千413美元左右。

沙地阿拉伯表示,OPEC中的西非國家可把原出口亞洲的原油轉為供應歐洲。OPEC中的西非國家為尼日利亞與安哥拉。

專家指出,OPEC官方參考一籃油價目前已突破每桶100美元,在週三達105.88美元。OPEC的目標是把此一官方參考油價維持在每桶80到100美元之前,而相信在此一區間代表原油供需平衡。如今該油價超越此一水平,OPEC有責任調節供應。

在此同時,雖然國際原油現貨與近期期貨價走高,遠期期貨卻是走低,紐約商品交易所2013年5月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過去兩天來非但沒有上揚,反而還下跌0.6%,顯示投資人大都把當前的中東北非地域風險視為短期因素。

若逾120美元 恐搞垮美復甦
華爾街日報報導,若油價進一步上漲,然後停留在那個高檔一段時間,則美國經濟復甦就有翻車之虞。德意志銀行週四表示,油價漲至每桶120美元以上,將就是全球經濟成長的反折點。

報導指出,大部份專家推估油價最少將漲至每桶120美元,並停留在那個水平,威脅美國經濟復甦。

德意志銀行在1份固定收益研究報告中說:“每桶120美元就是代表石油佔全球GDP比重升至5.5%以上水平,歷史上,這就代表全球成長已受到壓力。”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經濟學者漢米爾頓(James Hamilton)表示,能源價格上漲對經濟構成的最大風險,來自於消費者所受到的衝擊。油價上漲意味通膨將升高,促使消費者撙節支出。

漢氏強調,美國消費者1年用掉約1千400億加侖汽油,所以零售汽油價格過去3個月來每加侖漲約0.3美元,顯著排擠消費者支出,對復甦是一大拖累。

受中東動亂影響,國際油價近來連連上揚,紐約油價已站上100美元,是從金融危機之前以來高價。

倫敦油價週四也逼近120美元是2008年8月22日來高點。

今年來,油價已上漲約7.35%,汽油期貨上漲約10.7%。

報導指出,現在最大的未知數,是中東及北非動盪是否會導致長時期的產量減少及輸運失序,這可能將油價推向更高,並將美國及其他國家的經濟打回衰退。1973年石油禁運及1979伊朗革命所引發的供給驅動型油市震撼,都曾將美國經濟打入衰退。

不過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製造業有相當產能仍閒置、民眾或市場通膨預期心理尚未轉強等,將有助降低聯儲局(Fed)因油價上漲而提前升息可能性。

油暴將吃掉企業獲利20%
中東情勢緊張,觸發倫敦布蘭特油價已飆破每桶120美元,英仕曼集團GLG新興市場策略聯席主管Karim Abdel-Motaal預估,今年國際油價站穩100美元恐是常態,整體企業獲利將被吃掉10%至20%,外資正密切關注。

因油價飆漲,三大機構賣超未減,合計賣超85.65億元,比前日的賣超51億元還高。

國際油價飆漲,已對全球經濟復甦大添疑慮,航空業就是最典型例子。麥格理資本證券指出,燃油成本約佔台灣航空業總營運成本的40%至50%,且大多沒有避險,麥格理證券將2011與2012年油價預估值分別調升至95.1、106.2美元,因應對航空雙雄2011、2012年獲利,各調降15%、25%。

國際油價持續向上攀升,新興市場所面臨的輸入性通膨風險高不可攀,Karim Abdel-Motaal表示,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未來將投入更多預算在補貼糧價等民生物品上,對財政狀況相對不穩定的國家來說,挑戰才剛開始。

油市嚴峻更勝2008年
利比亞的動亂與供油受阻,嚴重暴露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供油結構的脆弱,即使OPEC決定增產,短期內油價仍有可能衝到每桶150美元以上,更別談OPEC最大產油國沙地阿拉伯還可能遭到動亂波及。

中東北非(MENA)的混亂局勢使得國際油價近來漲勢迅如奔馬,勾起世人對2008年7月國際油價暴漲到每桶147美元的回憶。然而比較現今與當年局勢,無論是在原油供應或地域風險上,眼前情況更較當年嚴峻。

2008年上半油價急漲主因在於美元下跌與市場掀起投機炒作熱潮,因此儘管國際間要求OPEC增產原油以壓抑油價的聲浪高張,OPEC卻是以油價上漲與供應無關為由堅持拒絕增產。此外,OPEC當時幾乎是以全產能在產油,增產能力只有1日100萬桶,OPEC必須保留做為供油遭遇緊急情況時的緩衝。

再看現今情況,儘管OPEC增產能力已增到1日500萬桶左右,但其中有370到400萬桶都是由沙國擁有。雖然光靠沙國即可彌補利比亞(原油日產量估為160萬桶),與產油也面臨威脅的阿爾及利亞(原油日產量估為180萬桶)的供油短缺,但是也代表OPEC的增產能力只剩1日160萬桶左右,實在難以再應付其他可能發生的供油中斷風險,這也正是投資人所擔心的。

此外,產油國要進行增產,至少需要1個月的準備時間,再加上利比亞與阿爾及利亞的原油品質優於沙國,煉油成本相對較低,這些條件都將繼續推動油價上漲。

從地域風險來看,當前情況更是較2008年時緊張。當年的中東風險也就不過是伊朗的核子問題,是在西方國家可控制的範圍內,然而現今卻是利比亞這位被美國前總統里根稱為瘋狗的卡達菲,誰也無法預期他在做最後一搏時會有甚麼動作。

華爾街日報就指出,利比亞擁有大批可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包括芥子氣以及飛毛腿飛彈,令美國政府大為擔心,不知卡達菲面對國內動亂是否會使用。這樣的風險也使英國首相卡梅倫日前敦促國際間考慮對格達費採取行動。

另一個令投資人擔心的地域風險是沙國政局可能也會受影響。在茉莉花革命浪潮下,沙國已出現抗議行動,迫使沙國當局大手筆推出福利措施極力安撫。

世人最感憂慮的是沙國產油是否也會受到威脅,若是供油受阻,OPEC供油體系也就等於崩潰。若真如此,後果難以想像。

這波石油危機詭譎
紐約知名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李維(Michael Levi)於金融時報撰文表示,在全新的全球化經濟環境下,這波石油危機可說無從預測,因此眼前更應及早建立短期危機處理機制。

近來從埃及、利比亞延燒至中東等石油產地的政治動亂,已讓國際油價衝破每桶100美元關卡,且短期內見不到穩定跡象。這波政治動亂是否繼續蔓延至沙地阿拉伯等石油重鎮,進而爆發最新石油危機已成為全球焦點,而各國也出現提高國內石油產量及加速發展替代能源的聲浪。

李維對此表示,提高石油自給率與發展替代能源在長遠的未來確實有助各國抵擋油價衝擊,但這兩項做法皆不是幾年內就能見效,因此眼前各國還需先確立3項危機處理機制才能防止衝擊加劇。

第一、各國之間必須建立一致的石油儲備策略。李維表示,各國的石油儲備量能在石油供應量銳減或輸油路線中斷時提供緩衝空間,藉由釋放庫存來紓解市場壓力。問題是,目前各國對於釋放庫存的時間點定義模糊。

假設連沙國都發生政治暴動,國際能源總署(IEA)必會下令動用石油庫存,但目前這種情勢卻很難界定。李維表示,一旦沙國石油供應中斷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即使發生幾率很低也要排除一切可能,而IEA當務之急就是確立各國動用石油庫存時機。

第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必須更努力讓中、印加入釋放石油庫存的行列。李維表示,光靠一國釋放庫存不足以對抗油價漲勢,因此多年來OECD各國在必要時皆透過IEA共同釋放庫存。如今隨著石油需求轉移至亞洲,中、印兩大亞洲消耗國自然也應分擔穩定市場的責任。

由於中、印皆非OECD會員國,且兩國石油市場仍不夠透明,因此多年來與西方合作並不順利。李維因此建議,東西方應改由G20架構進行合作,並制定新的庫存合作協議。

第三、各國也應發展新的對策來防止市場炒作。李維表示,2008年國際油價飆至每桶147美元後,G20各國就已修法預防油價炒作,但當年那波漲勢是受到中國為主的經濟因素推動,和這次的區域政治因素不同,因此先前修訂的新規不見得能嚇阻目前局勢下的炒作行為。

他也認為市場炒作一般屬正常現象,但現在的緊張情勢已造成搶油大戰,再有炒作將使市場波動加劇,因此各國應儘快追加新的規範。

李維表示,儘管全球能源經濟在長遠的未來勢必得逐漸轉型,但在轉型期間,上述3點仍是各國救急的必要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