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种演绎方式
信息来自: 2010年05月25日 09:48:00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责任编辑: 常烨 ) · 日期:26-05-2010

  第二条路径:把发生危机的主要国家逐出欧元区或静等这些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

  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立即提出了把希腊逐出欧元区的设想,但立即遭到德国央行行长的反对,也没有得到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响应,因为在欧元区的设计方案与制度安排中,并没有把一个主权国家逐出欧元区的规定与机制。让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主动退出欧元区,也根本没有可能。退出欧元区将面临高利率的惩罚,并将背负巨额欧元债务,本国货币也将面临大规模贬值的风险,大规模的失业与衰退将接踵而至,经济前景将面临更加灾难性的后果。更为重要的是,按照欧盟章程,退出欧元区就意味着退出欧盟,这无疑会使退出欧元区的国家面临灭顶之灾。因此,这条路径虽不能完全堵死,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至少在目前还看不到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第三条路径:实施大规模国际救援,或由各主要国家增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金份额,再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救助规模。

  这样做的好处是全球各主要国家一致行动,既能大规模扩大救助规模,又能提高整个世界对救市前景的信心。但这种做法的最大缺陷是,救援资金没有合法有效的安全保障,也不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应规定。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英国、日本这些主要发达国家也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之中,美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超过1.42万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11.2%;英国今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11.4%,相当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水平;日本2009年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已达10.5%,债务总额也已达创纪录的871.5万亿日元,相当于GDP的174%,是经合组织中负债率最高的国家。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实施全球性大规模救援的可能性不会太高。

  第四条路径:欧元的崩溃与欧元区的解体。

  欧元区的解体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危机持续大规模爆发,到了救无可救的地步,最后不得不宣布欧元区解体与欧元的消失;二是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不断走低,达到1∶1甚至更低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德、法等国就会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德国可能率先宣布退出欧元区。由于德国是欧洲与欧元区的第一大经济体,如果它退出,会对欧元形成致命打击,欧元机制就很难维持下去。

  在上述四条路径中,最好的路径是第一条,最差的路径是第四条。需要指出的是,欧元的崩溃与欧元区的解体并不是夸大其词与耸人听闻,而是一种必须防范的可能发生的现实。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公司曾发出警告,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具有传染性,将导致英国、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金融体系受到冲击;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在上周末表示,欧元区可能将崩溃,这是美国权威人士第一次对欧元区前景做出如此悲观的估计。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教训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与蔓延之中,现在就断定上述四种路径中最后会走哪条路径还为时尚早,但通过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教训与有益的启示。

  教训之一:一个由众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距甚大的国家组成的松散货币体需要格外慎重。

  欧元区16个国家在实施统一的币制与统一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财政政策、外贸政策与劳工政策与之相适应,这本身就会留下重大隐患。财政政策只有在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时才会灵活有效,失去了货币政策的配合,各个主权国家的宏观调节就会失效、失灵、失序,经济发展很难不遭遇困境。反之,没有统一严格的财政框架制约,统一的货币政策也不可能维系长久,会面临整体无序的重重困难。而一旦欧元区实施了统一的财政政策、外贸政策与劳工政策,那就意味着各个国家经济主权的彻底丧失,这又是欧元区各国不愿见到的。在这次席卷全球的主权债务危机中,美国、英国与日本的负债率并不比已爆发危机的国家好到哪里去,但由于在这些国家有独立的货币机制与货币体系,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机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权债务危机,再加上以国家信用作后盾的强大担保体系,使得这些国家没有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国际评级机构也不敢轻易调低这些国家主权债务的等级。因此,由多个国家实施统一的币制与货币政策弊端重重,很可能不是全球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好路径选择。

  教训之二:制度设计不能只想到好的一面,还要充分估计到坏的一面,在整个制度设计中,反危机机制应提高到重要地位。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虽有不同的发生原因与演进机制,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制度设计上缺乏必要的反危机机制。美国的次贷产品在设计上只考虑房价涨而不考虑房价跌,一旦房价出现较长时间与较大幅度的下跌,次贷产品的设计者与持有者就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次贷产品贬值直到最后无人接手,最终酿成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欧盟与欧洲央行在欧元的制度设计上,所犯的错误与美国次贷产品一模一样:只想到欧元区与参加欧元区各国的经济会不断成长而不会出现衰退,更不可能出现欧元区内的主权债务危机,在制度设计时根本就没有反危机机制,更没有欧元区国家的退出条件与退出机制。正是这些与生俱来的制度缺陷,使得欧元区国家在危机没有到来时表现得一片繁荣,欧元汇率也节节攀升;一旦缺陷得以暴露,就很难找到相应的弥补措施并会迅速成为国际投机资金的主要攻击目标,从而导致汇率水平的迭创新低。

  教训之三:赤字财政政策的实施必须把握好相应的度。

  虽然赤字财政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经济共同使用的经济政策,但要注意量的积累所引起的质的转变,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动荡不定的大背景下,财政赤字的持续攀升必须引起警惕。同时,在持有国外主权债务与企业债务时也须认真甄别,如果欧元对美元的比价跌至1∶1以下或者欧元区解体,持有欧元的国家就会面临大规模财产损失。同样,如果持有欧元区国家特别是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国家的企业债,也会面临同样的风险。德国这次不得不出手救援希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这一原因。德国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持有大量希腊主权债券,希腊与高盛合谋进行的货币调期也大部分卖给了德国,德国的金融机构与企业还持有大量希腊企业债,如果德国不出手救援希腊,德国本身就会面临巨大经济损失。正因如此,救援行动才不得不逆民意而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说,救希腊也是在救自己。(韩志国)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