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年祭:中国软实力在灾难中磨砺
信息来自:美国侨报网 · 作者: · 日期:14-05-2009

2009-05-12  
  【侨报5月12日社论】美国东部时间今天凌晨2时28分(北京时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海内外华人均将目光投向这里——这个在去年大地震中最让人揪心撕肺的震央,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祭奠死难同胞的大型活动开启。

  一年前的今天,一场天崩地裂的大地震夺去了8万多人的生命(其中1.7万余人失踪),近万人致残,让数以百万计的人们顷刻间失去了家园。那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给中国造成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地震,也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遭遇到的最大的一次自然灾难。

  一年来,四川地震灾区成为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无数华人日夜牵挂的地方,那里的重建进展得如何?那里的人们过得好吗?还有那些从死神眼前逃过劫难的孩子们,如今怎样了?从最初的救援、赈灾到灾后重建,在川震灾区的每一个民众心中、在每一份来自天南地北的爱心捐献和问候中、在每一个援建项目中、都有一个甚至多个感人故事。

  一年了,今天,当人们聚集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追思那些远逝的生命,也不止是为了传递发生在过去365天中刻骨铭心的故事,更是汲取教训、放眼未来、凝聚重新出发的信心和斗志。

  一年过去,汶川发生了什么?中国发生了什么?

  ——中国官方和民众的防灾抗灾意识和抗灾实力得到强化。有人说,2003年的SARS促使中国建立起一套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机制。通过去年的抗震救灾,中国在灾情预警、信息通报、应急响应、物质储备和调拨、社会力量的动员等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化建设逐渐完善,尤其是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上,来自官方的消息说,中国在“地面监测、海洋海底观测和天—空—地观测”等在内的自然灾害立体监测方面投入较大,同时还将“防灾教育”列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抗灾能力的增加,是综合国力增强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气的凝聚和性格的成熟。在抗震救灾中,除了官方所能动员的消防、医疗、警力和军力外,来自民间的志愿者力量不可小视。最新数据显示,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陆民间参与前方救援的志愿者达300万人以上,在后方参与救灾的志愿者达1000万人以上。截至2008年底,中国社区志愿者组织达到43万个,志愿者队伍规模近亿人,这些团队正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这些,就是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曾有舆论不无担忧:在市场经济和创富的浪潮中,中国人私利至上、爱心渐失、民心散了,然而,一年来,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行动表明,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万众一心、互助友爱、通达乐观、顽强拼搏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禀性。而中国人正是在不断地抗击自然灾难和人类疾病中,才进一步认识了自然生态、诠释了民族性格,并使这个古老的民族变得更加成熟和包容、坚毅和自信。

  ——这些变化归结起来,就是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去年6月“汶川月祭”,本报在社论中指出,中国“软实力”在灾难中爆发。2008年,中国走过雪灾,走过骚乱,走过地震。进入2009年,中国所遭受的灾难有增无减。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跨国企业烟飞灰灭,超级大国摇摇欲坠,而中国在危机依然挺立,靠的不仅是30年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经济硬实力,更是在奋斗和灾难中培养和提升的“软实力”,其中最珍贵的,是对自己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能力的自信和由此而凝聚的民气。当然,也包括对自己缺陷和不足的清醒认识,和如何进一步改革的合理设计。这些,才是一个大国成熟的标志,才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真正资本。

  目前,金融危机还在猖獗,甲型流感又突然袭来。我们相信,中国“软实力”会在目前和未来的挑战中获得增强、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品质会在新历史中将获得充实、重塑。

  世界将会看到,真正壮大了的中国,会在国际舞台上上演一出出精彩的活剧。

(编辑:郑派)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